作者:扶霞·邓洛普 这本书是关于中国菜出乎意料的美好,也是一个英国女孩在中国的冒险故事。获得英国饮食作家工会大奖肯定的扶霞在一九九四年前往中国长住。打从一开始她就发誓不论人家请她吃什么,不管那食物有多么古怪,她一律来者不拒。在这本难得一见的回忆录中,扶霞追溯自己和中国饮食之间的关系演进。透过扶霞的眼睛,我们得以用全新的角度来了解我们熟悉的中国菜。原来不同地方的食物,都有其独一无二的气质。川菜的辣带着一丝丝的甜味,就像悠闲而迷人的四川人,总是带着一丝甜甜的体贴;湘菜直接又毫无妥协余地,就跟那里培养出来的军队领袖一样;扬州菜则是太平盛世的食物,温暖而抚慰人心。从四川热闹的市场到甘肃北部荒僻的风景,从福建的深山到迷人的扬州古城,书中呈现了中式料理让人难忘的美妙滋味,也深刻描绘出中西饮食文化差异,且兼具人文观察与幽默趣味。 鱼翅与花椒在线阅读地址鱼翅与花椒读书赏析 第(1)篇
为什么大晚上的要读这本书!!!看过的过程中咽了无数次口水~~n开始读起来就很舒服,成都的大街小巷,川大周围的小馆子,进厨师学校的独特经历~~描写细致灵动,充满烟火气,让你想回到90年代的成都,和作者一起品鉴川味美食。后面在长沙遇到湘菜,北京的御膳,香港东西方的交融,到最后淮扬菜的平衡~或许在成都待的比较久,描写川菜时感情最是热烈;或许湖南和北京让人联系到政治;或许扶霞对毛的调侃、对紫禁城的认知带有些许外国人的偏差抑或偏见;或许扶霞作为一个发达国家来的人,看到说出了她看到的一些环境污染、珍稀动物保护、城市化进程中拆迁问题,中间几章读起来不是那么舒服。但作者也是记录所见所闻,在中西餐饮、中西文化冲突交融下,有思考和反思,有些许困惑和挣扎,但内心是真诚的,对中国美食的热爱是真真的,幸好最后遇到了古香古色的扬州,遇到了没加辣椒的川菜~淮扬菜。从文化冲突到融合,东西方文化塑造了一个独一无二热爱并乐于推广中国菜的扶霞。很是佩服扶霞和译者的文笔,扶霞观察细致,场景的描写很有画面感,一张照片、一帧电影一样。开始一度怀疑作者是用中文写的,地道的四川方言,可见译者功力,看到最后才知道译者是个川妹子,译后记里还撒了一把��粮~有点不地道奥。日复一日的饭桌上,浓缩着你我倏忽而过的年华。酸甜苦辣,都是人生的营养;烟火人间,全是温情的味道。深以为然。
鱼翅与花椒读书赏析 第(2)篇
看似是一本写美食的书,却从食物中品味出不一样的中国社会与百姓生活。
老师曾问过,为什么人类学家进行田野调查的周期通常是一年?答案就是要完整地经历春夏秋冬的四季轮回才能更好地了解当地的历史与社会。这样算起来,扶霞岂止在中国待了一年。要经过多少年中国文化的浸淫,才能写出这样一本让中国人看了都深觉“洞悉人心”的作品?
从扶霞抛开原有的文化背景,身份认同与固有思想,毫无负担地享受成都美食开始,她就找到了最好地融入中国文化的方式。学会像中国人一样思考,并用这种思维方式去看待未知,乃至是已知,这样的角度带给她中国印象,我们也从她的观察角度重新认识了自己所熟知的国家。
吃,是人们生活中最稀松平常的话题,也是世间一日最不可或缺的部分。懂得吃的人,或许知道吃中有学问,不过大概也很少知道有如此大的乾坤。就像大家都很喜欢看《舌尖上的中国》一样。里面展现的不止是一日三餐,更是人间百态。如此普通又平易近人的题材让所有人倍感亲近又乐于探讨,涉及到自己家乡菜是更是能够引发共鸣。但正是随处可见,随时可论的吃,包涵了这烟火人间。
从成都到湖南,从福建到扬州,从吃得忐忑到吃得开怀,再到吃得忧心忡忡,最后回归平静。食物中既能吃出人间温情,也能感受人性贪婪,甚至还有贫穷苦涩。
于是想起,酸甜苦辣咸,这才是真正的人生百味。
鱼翅与花椒读书赏析 第(3)篇
作者在字里行间始终在探讨中国文化对中国餐饮的影响。你认不认同这句话:饮食是文化的镜子?n我是认同的。从四书中的亲疏薄厚论,到中国人为人处世解决问题的办法,等等,无一不体现着饮食和文化的关系。但究竟是中国文化影响了餐饮呢,还是餐饮影响了文化呢?n其实饮食填饱的不仅仅是肚子,于人类而言,更多的则是心灵上的慰藉和文化上的归属,就是一种身份认同感。人类自从有阶级以来,贵族和平民的差别不仅仅是体现在穿着和享乐等物质层面上,同样在饮食上也体现的淋漓尽致。“葡萄美酒夜光杯”只会出现在贵族的餐桌上,于百姓而言,则是“早上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这就是饮食带给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身份认同、文化和骄傲!n一本可以让你一口气读完的好书,甚至我想带着这本书重走一遍作者去过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