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伍绮诗 2014美国年度图书第1名,横扫欧美各种榜单,击败斯蒂芬·金、村上春树、大卫·米切尔等99位大牌作家!“从来没有在美国小说中见过这类故事,莉迪亚死了,可他们还不知道。莉迪亚是家中老二,李先生和李太太的掌上明珠,她遗传了母亲的蓝眼睛和父亲的黑头发。父母深信,莉迪亚一定能实现他们无法实现的梦想。莉迪亚的尸体被发现后,她的父亲内疚不已,母亲则一心报复。莉迪亚的哥哥觉得,隔壁的坏小子铁定脱不了关系,只有莉迪亚的妹妹看得一清二楚,而且,她很可能是唯一知道真相的人…… 无声告白在线阅读地址无声告白读书赏析 第(1)篇
我们终其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读完这个小说,我最直接的感受就是父母别给孩子太多压力,也别把孩子培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这不是好事。接下来的感受就是小说涉及的主题很多。家庭,教育,种族歧视,性别平等,同性恋,这些主题就通过莉迪亚死了这个线索层层推进,不会显得过于臃肿。
我们终其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期待,活成自己的样子,这是小说传达给我最直接的主题。我承认,这句话很好,或者说大家都赞同,但问题在于什么是“自己的样子”?
我本应该应该是什么样子?这我真不知道。生下来就要学习,学说话,学走路,学相处,学沟通,这一套东西都是从陌生到熟练,但其实学相处,学说话,学沟通,是一辈子的事。然后呢,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按部就班,说实话,我现在挺喜欢这种有秩序的生活,我已经成为体制内的产物了。往后所做的都是小修小补,改不了大局,成不了自己的气候。
说回小说,家里每个人都有鲜明的特征。
母亲玛丽琳,从小就渴望与众不同,她成绩优异,毫不费力的配平实验数据,她画出的的分子链永远是那么自信,就像她本人,在一群男生中以独特的姿态存在。她反抗她母亲对她,又或者对女人一生的设定:结婚,照顾家庭,老去……她想当医生,她渴望获得外界的关注,来证明自己。遇到詹姆斯后,他的与众不同深深吸引着她。她不顾母亲反对嫁给他,当想要继续完成学分修习的时候新生命的到来措手不及,她不得不顾心于家庭。
而当意识到梦想离自己渐行渐远的时候,她撇下一家人去完成自己的梦想。回来后,一切发生了变化,她寄希望于莉迪亚,希望女儿完成自己未完成的梦想。她陪着女儿学习,修读超纲课程,生日礼物只送和医学有关的书,对女儿赋予太多的禁锢,当这些未考虑个性的因素到一定程度,发生质变,女儿活得沉重痛苦。
詹姆斯,随父母偷渡过来,从小便因为与众不同而受到深深的歧视, 他惧怕别人异样的眼光,甚至在结婚的时考虑因素也是:这个女人会使我变得更容易融入人群。同样,他的目光也只专注于莉迪亚。他给女儿送礼物,往往先考虑到这个礼物是否会显得突兀,他渴望女儿有更多的朋友,而不是像他一样。在他的记忆深处,那个唯唯诺诺的小男孩使他一生觉得耻辱,那是他不愿向别人提及的埋葬在过去的回忆。
哥哥和妹妹总是处于家庭的边缘地位,他们几乎从来没有感受到父母的爱,这使他们变得小心翼翼,不引起别人注意。内斯因为心中的梦想被父亲嘲笑,父子俩之间的某种脐带因为詹姆斯的那一巴掌变得破碎不堪。他是唯一一个能够理解这个奇怪的家庭里复杂关系的人,莉迪亚向他倾诉,获取他的同情,被父母所期望的感觉太累。妹妹汉娜根本就是透明人,她察言观色,读懂别人的内心,她只是屈居一个小角落,暗暗思考,不惹人注意。
莉迪亚清楚的知道父亲和母亲所期望的是什么,从母亲回家后她就变得隐忍,顺遂父母的心愿。对于母亲的要求,她总是说:好的好的,母亲脸上的酒窝对她来说是莫大的鼓舞。于是在母亲期望的驱使下,她好好学习,宛如傀儡,甘心继续着母亲未完成的梦。而当发现只是接上电话和朋友假装聊天就能让父亲获得莫大满足的时候,她装模作样假装自己很受欢迎。
她承担着来自母亲的期望,应对着父亲的期许,从游刃有余变得筋疲力尽。只是个孩子,这么沉重的爱无法忍受,于是就在那晚,像杰克控诉的那样:她活得失去自我,没有勇气去承受未知的风险。在溺水的那一刻她终于获得解脱,前所未有的放松。
杰克这个写的好隐晦,看第二遍的时候才意识到,他是gay,喜欢内斯。杰克关心他的一切事情,好奇他的童年,好奇他对他的看法。他活得透彻,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同性之间的爱向来不被社会认可,他一次又一次带着女孩出去,拿着避孕套,以玷污为名义来掩藏外界质疑的目光。他是爱的那么深,甘愿忍受误解和屈辱。或许他是唯一敢于面对内心的人,喜欢就是喜欢,性别相同又能怎么样呢!
小说最后是个开放式结局,我们欣慰的是在调查莉迪亚的死,这个过程中,詹姆斯和玛丽琳已经渐渐意识到了自身问题所在,而内斯也会逐渐放下对杰克莫须有的仇恨,汉娜意识到生活和以前不一样了,但仍然正常运行。
未来会怎样谁说得清呢?生活就是小说吧,有高潮有低谷,我们就像小说中的人物任由“作者”摆布。以后的路会怎么走我们不清楚,保持一颗个性的心,这对我们是很重要的。
无声告白读书赏析 第(2)篇
这本书是我目前读到的外国文学中感觉最好的一本,无论是叙事、写作、还是翻译都很不错,也许这本身就是一个华裔写的书,尽管作者已经是正统的美国人,但我想,骨子里的血液却无法改变吧。全书真的可以用它封面上的一句话来凝结: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我的女儿马上就要面临上小学的问题,去哪个学校的问题困扰了我很长时间,关于学位、学区房、花钱找关系等等,不断干扰我的正常工作和生活,曾经和同事聊天,同事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话:在孩子教育方面,做妈妈的都是倾其所有要最好的,而爸爸一般都是顺其自然,不做过多苛求。也许这正是大多中国的的心态吧。所以,我们来谈谈莉迪亚的母亲,玛丽琳。莉迪亚的死是个悲剧,我们都为这正值青春年华的孩子的离去感到惋惜,但莉迪亚的死看起来也是必然,她是这个家庭悲剧和矛盾的最终体现者。莉迪亚的家庭是典型的中美结合式的家庭,他的父亲是中国人,母亲是美国人,也就是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这个家庭的组成充满着悲剧的色彩,种族歧视、人生成就、地位认可、家庭教育等等,即便是玛丽琳不顾一切要嫁给詹姆斯。李的婚礼上,她的母亲仍然说了一句:你应该嫁给一个和你一样的人。莉迪亚的母亲玛丽琳本身就是一个悲剧,他的梦想是做一名医生,她读书时所有的课程都按照医生来策划,而她的母亲却让她读一本烹饪书,她的母亲教导她要做一名家庭妇女,为丈夫、为孩子,她不得以放弃了当初的梦想,成为了一个家庭主妇。然而,她并没有完全放弃梦想,她为了自己的梦想,做出了一个不辞而别的决定,然而,当她坚持了7星期后发现自己怀孕,她的梦想再一次破灭了,这就玛丽琳来说,对心里上的影响是巨大的。玛丽琳倾其所有,把自己未完成的梦想都施加到了他的女儿—莉迪亚身上,她为她策划课程、策划选修课、策划课后活动,按照自己的意愿给莉迪亚买书,而莉迪亚呢?经历了母亲出走的事件后,害怕再次失去母亲,因此,明明不喜欢这些,但看到自己做了母亲想做的事情,母亲就会很高兴,便默默的承受着。我们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母亲,她小的时候没有实现跳舞、不会钢琴、不会画画,于是,当孩子很小的时候,给孩子报各种班,带孩子参加她认为有益的活动,但是,从来没有考虑过孩子的感受,当孩子稍有反对时,轻则大道理,重则责骂。是的,我们这一代人小时候很穷,有很多愿望无法实现,但那是我们的事,已经过去了,孩子有自己的喜好,有自己的生活,慢慢的也会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作为父母,需要做的是陪伴、引导,要保证的是不让孩子跑偏,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让孩子变成自己梦想中的那样。玛丽琳的妈妈让玛丽琳做家庭主妇,玛丽琳反抗了,但最后不甘心的迫于现实,于是她把梦想加给了自己的女儿莉迪亚,莉迪亚不想当医生。我想,如果莉迪亚没死,她的孩子也会是个悲剧吧。
无声告白读书赏析 第(3)篇
小说里的每个人固然有其不可理喻的一面,但其实他们都是很单纯的人,单纯地用自己无声的方式爱着他们在乎的人,只是不那么勇敢而已。
詹姆斯对妻子的爱是小心翼翼的,因为他害怕她也像其他人一样因为他的与众不同而远离他。玛丽琳对家庭的爱是沉重的,她迫切地想要与众不同,但她不知道那个她想要实现的梦想是莉迪亚致命的梦魇。内斯对妹妹的爱是默契的,从他推她下水又把她救起开始,只是当他终有一日可以逃离那个压抑的家,他实在难以顾及还在苦海挣扎的妹妹。莉迪亚对母亲的爱是让人心疼的,她只是一个渴望母爱的小女孩,用无条件的应允讨好母亲,最后失去了自我。让人感动的,还有汉娜对所有人默默的关心,她那么可爱,胆小却又聪明,总是能洞察一切,却因为一直被忽视而选择偷偷收藏亲人的东西来表达对他们的爱恋。还有杰克对内斯的喜欢,全都藏在了从内斯后背滑落的那颗水滴里,也只有同样渴望关爱的汉娜才能识别那份卑微又热切的心情。
这些无声的爱原本没有错,不过是表达爱意的一种方式,只是当它过于含蓄,可能就会错的彻底。你不说,我也不说,大家只是维持表面的和气,就像堵住了蒸汽的出口,迟早有一天它会爆发。这也是为什么沟通很重要,为什么听从自己的内心很重要。小说的故事本是个很普通的故事,很多中国家庭都有它的影子,只是加上时代的背景与少数族裔的身份,加深了矛盾与冲突,加上作者细腻的描写手法与叙述方式,还是让人印象深刻。希望我们都能在这个和平的年代做自己的勇士,说出想要说的话,去做想做的事,先听从自己的内心,然后再去爱别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