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仁宇 热播反腐剧《人民的名义》多次提到《万历十五年》,为什么这么多人研究这本书呢?此书是美籍华裔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的成名之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融会黄先生数十年人生经验与治学体会与一体,首次以“大历史观”分析明代社会之症结,观察现代中国之来路,发人深思。书名虽为万历十五年,然而其内容却俯瞰了整个明朝的兴衰,并且告诉我们与以往历史书中不同的海瑞、张居正……读黄仁宇的书,你会深刻体会“历史给人以智慧”。这是一部打开中国人视野的经典之作,被誉为“像一道匕首,撕开了由意识形态统治历史写作的铁幕”。史景迁、牟复礼、杨联陞、刘志琴、陈学霖、赵世瑜、朱学勤、杨念群、江晓原、萧功秦、商传、樊树志、毛佩琦、厄普代克、王小波、王朔、谢冕、易中天、吴思等国内外众多名家一致推荐! 万历十五年(精装版)在线阅读地址万历十五年(精装版)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1)篇
本书名为《万历十五年》,实则讲了万历年间的制度、权力划分、军事、经济、发展等个方面,为我们详细描述了臃肿庞大的大明到了万历时已摇摇欲坠的情形。
初次了解明史是从《明朝那些事儿》,当初也就是打发时间,万历仿佛不算太重要,只记得当时的张居正,大明在万历年间之所以不倒前十年是因张居正,后十年是因申时行。印象最深的是其中的官僚之间的斗争,相互的勾心斗角,责任则相互推诿,互相陷害。在下层的努力往上爬,甚至不惜拉别人下水、诬陷。上层的防止自己被搞下去。还有就是宦官的权倾朝野。对其经济、制度、军事倒思考不深。
《人民的名义》的确提醒我看了看万历,看完以后更觉得人民的作者想通过反复提及万历来提示什么。人民最关心的词语中,近十年似乎总有反腐。政府的权力,政府的效率,制度完备性等问题仿佛和四百多年前一样,值得思考。
作者写《万历十五年》的目的也一定想能以史为鉴,不要重蹈覆辙。读罢此书,特别是作者的大历史观,让我联想到《人类简史》,中国的帝国社会实在农业革命以后,进入的是农业社会,明朝的最大问题,个人认为实则是不能承认自己的无知,总认为刚开始的是最好的。明的制度在朱元璋制定后,大的框架便不能改动,甚至小的地方改动都要经历重重阻力。我们都知道变化之普遍性,以不变应万变在很多时候是不适用的,这种不承认自己的无知,不承认错误的主要思想,是阻碍进步的根源。中国的传统社会普遍存在这样的情况,明并非特例,文人墨客以曾经的历史人物作为标杆,以为以前的是最好的,不向未来看齐,是很悲哀的。所有的做法政策是为了维持现状,拒绝改变拒绝先进是几千年根植于统治阶级的毒瘤,没有体会过变化的好处可能也是其悲哀吧,当然此思想之源头有地理位置之限制,千古经验之累积,不是一时能改变的。如果有过改变并尝到了甜头,肯定会是一个正向循环,像西方的资本化,但中国地主阶级政治影响力太大,导致我们社会根本不可能向前进步。
当初选择了儒学也是一大问题吧,作者多次强调用道德代替法律,没办法呀,从秦始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就已经用“礼”来管天下了。半部论语治天下,呵呵。如果当初选择了法家,可能会发展出完善的法律,但是不利于君主的超然性存在,统治者不想选。如果选择了墨家,中国可能会有很好的科学基础,但墨家的“兼爱非攻”,统治者不可能选。道家的无为而治,让其更不可能。只有儒家,愚民更好管理,注重尊卑,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更利于管理,更利于家族千秋万代。
统治阶级不会考虑被统治阶级的利益,统治阶级的利益是政策的出发点,只有被统治阶级作为一支强大的政治力量,觉醒自己的思想,才能争取到一定的利益。明朝所有今天我们看起来愚蠢的政策都是维护当时统治者的利益,重农抑商,和稀泥,拒绝对外贸易,重文轻武,都是维护可怜的如惊弓之鸟的贪婪守财奴大地主的利益。让他们放弃自己的利益,不可能,因此明朝的问题无解。他们不知道放弃目前的利益模式可能有更大的利益,不知道贫富差距的过分之大会导致社会动荡,不知道地缘政治,最重要的是不知道自己的无知,不想去进步。
万历十五年(精装版)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2)篇
这本书是某先生的床头书,甚是看重,也不是每每拾起精读的状态了,只是舍不得换别的书在床头。由于是历史书,再加上有口皆碑的《明朝那些事儿》我勉强看了一册看不下去第二册了,这本明史相关的《万历十五年》让我望而却步了,最近看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多次提到过此书,又一次提起了我的好奇,到底是什么样一本书。没想到的是,这本书可读性极高,内涵也让我很受启发,虽然没有《明朝那些事儿》的高赞誉度,但是于我来说,比那本书要高明许多,是我喜欢的历史分析类书籍,一口气读完,不到一天功夫。
看完不敢轻易下笔写书评,总觉得应该精读几遍再做定论,然而这一周重拾几次,没有耐心重读,只是重温其中一些片段,新认识没有入心,旧认识日渐模糊,按照完成比完美更重要的思路,写下部分想法,若下次精读,可重新再写。
首先,理解现代人热衷明史的原因。
近几年,据我的观察,包括影视作品,身边朋友,网络热帖,畅销书籍,在我的视角下观察,明史渐热,而且热的有迹可循。所以关于现代人为什么热衷于明史,从《人民的名义》热映,宣传文案中提到尺度如此大等卖点,加上剧中不时拿明具体人物与现实对照,不难理解明史走热的理由,万历十五年中对文官集团的阐述分析,理解了这本书,这段历史,与当下的呼应关系。
第二,从申时行张居正戚继光理解事物的阴阳。
文中不时提到的文官集团性格的双重性,用双重性性格这种提法解释文官集团,勿宁乎用阴阳去理解文官集团,推动文官集团的不外乎无数的文官,在事物的矛盾两面,阴阳虚实夹缝间求得了内心的平衡,也一次又一次推倒又平衡了事物的发展。
第三,对我国历史军事能力和清朝统治的新理解。
关于我国历史军事能力,我没有读过多少书,知之甚少,这本书里戚继光章节让我对这件事有了不一样的认识,说不清晰,一语带过。
最后,我想说我真心喜欢这类历史读物,既然是严肃历史研究书籍,其中史料真实可靠自不必怀疑(严肃脸),分析过程值得学习,分析结论不必追究,也可以循着作者分析轨迹,体会作者的分析理解,同时有自己的理解;也可以抛开作者分析轨迹,自己寻找证据,再次理解。
总之,这本《万历十五年》让我收获很多,是我觉得值得再次精读的好书。
万历十五年(精装版)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3)篇
1587年,是为万历十五年,丁亥次岁,表面上似乎是四海升平,无事可记,实际上我们的大明帝国却已经走到了它发展的尽头。在这个时候,皇帝的励精图治或者宴安耽乐,首辅的独裁或者调和,高级将领的富于创造或者习于苟安,文官的廉洁奉公或者贪污舞弊,思想家的极端进步或者绝对保守,最后的结果,都是无分善恶,统统不能在事业上取得有意义的发展,有的身败,有的名裂,还有的人则身败而兼名裂。
因此我们的故事只好在这里作悲剧性的结束。万历丁亥年的年鉴,是为历史上一部失败的总记录。
(喜欢这本书里的每一段总结词~另外,历史毕竟还是由人书写,这就必定被人性的力量左右,因此,循环往复是历史进行不可避免的轨迹,努尔哈赤从白山黑水间而来摧毁了这个王朝,而几百年后,多股力量也对清王朝进行了围剿,历史是相似的,可以为鉴,但我们依然很难降低重蹈覆辙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