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书法思考网,注册用户可以投稿!

乡土中国读书赏析 读后感(3)篇

作者:费孝通 费孝通最知名的社会学著作之一,多年来深受学界和普通读者的一致推崇!如果说《江村经济》侧重讨论社会制度变革,那么《乡土中国》则在探讨与之相匹配的社会道德。这是费孝通对中国进行社会结构分析的尝试,他试图在理论上总结并开导实地研究,以构建中国社会特有的乡土伦理体系。沿着作者的思路,可以一窥中国的基层社会。虽然时移世易,但作者透视社会的眼光、观察社会的方法,在今天仍值得借鉴。 乡土中国在线阅读地址乡土中国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1)篇

这本书大概是两三年前读《沉默的大多数》时了解到的的。百余页,搁置两三年。寒假回家读半本,今日终于读完。

我想我是喜欢读这类枯燥的社会学心理学的书的。读这类书,得一句一句读,脑子里得跟着想,不然眼睛过一遍什么都留不下来。我读起来虽说不上津津有味,但也是抱着一丝求知的欲望。私自觉得读的多懂的也越多,可又清楚的知道,读的多不懂的才越多。

就这本书来说,我对书中所言诸多内容还是有些理解的,因为我自身可以说就是从乡土社会中出来的。如今生活在现代社会中,寒假回家,对比强烈,理解更甚。

本书实际上是十四篇文章的合集,有各自的标题。讨论了诸如文字下乡、亲缘关系、生育制度、男女有别、乡土结构的政治权力等诸多问题。我挑选其中比较有感触的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已开始抛离乡土社会,文字是现代化的工具。我要辨明的是乡土社会中的文盲,并非出于乡下人的“愚”,而是由于乡土社会的本质。我而且愿意进一步说,单从文字和语言的角度中去批判一个社会中的人和人的了解程度是不够的,因为文字和语言,只是传情达意的一种工具,并非唯一的工具,而且这工具本身是有缺陷的,能传的情,能达的义是有限的。

乡土社会的土气是由于不流动而产生的。因为乡土社会是熟悉的社会,人们的活动范围有限,“生于斯,死于斯”,一个人一生所遇到的问题都有前人的经验可以借鉴。

我在家的时候,几乎身边的人都玩快手,而我向来对快手没有多少好感,觉得“俗,土”,但是看过书,我表示可以理解。农村的人,本身没有多少文娱活动,而人人都有精神需求,不管这种精神需求是高是低。快手,今日头条这样的平台给了他们一个表达和观察的平台。

恋爱的持续倚于推陈出新,不断地克服阻碍,也是不断地发现阻碍,要得到的是这一个过程,而不是这过程的结果。

恋爱是一项探险,是对未知的摸索。这和友谊不同,友谊是可以停止在某种程度上的了解,恋爱却是不停止的,是追求。

没想到我还能从《乡土中国》学到恋爱的知识!这是在《男女有别》一篇中提到的。乡土社会所追求的是稳定。在乡土社会中,老一辈人有多少人是因为爱情而结婚的,很少。男女有别,生活上加以隔离,没有感情上的融洽。只在需要生育的时候接受安排。“社会秩序范围着个性,为了秩序的维持,一切足以引起破坏秩序的要素都被遏制着。男女之间的鸿沟从此筑下。乡土社会是个男女有别的社会,也是个安稳的社会。”

哎呀好多啊不想写了,我把划线的句子摘抄一下算了……………

人的“当前”是整个靠记忆所保留下来的“过去”的累积。

文化是依赖象征体系和个人的记忆而维持着的社会共同经验。

“记”带有在当前为了将来有用而加以认取的意思,“忆”是为了当前有关而回想到过去经验。

我就是因为这句话想去看说文解字,觉得有些字词细细品来挺有意思的。

孩子碰着的不是一个为他方便而设下的世界,而是一个为成人们方便所布置的园地。他闯入进来,并没有带着创立新秩序的力量,可是又没有个服从旧秩序的心愿。

这句话真的好。

文化和政治的区别是在这里:凡是被社会不成问题地加以接受的规范是,文化性的;当一个社会还没有共同接受一套规范,各种意见纷呈,求取临时解决办法的活动是政治。

世界上最用不上意志,同时在生活上又是影响最大的决定,就是谁是你的父母。

亲密社群的团结性就依赖于各个分子之间都互相拖欠着未了的人情。在我们社会里看的最清楚,朋友之间抢着回账,意思是要对方欠自己一笔人情,像是投一笔资。欠了别人的人情,就得找一个机会加重一些去回个礼,加重一些就在使对方反欠了自己一笔人情。来来往往,维持着人和人的互助合作。亲密社群中,既无法不互欠人情,也最怕“算账”。“算账”、“清算”等于绝交之谓,因为如果相互不欠人情,也就无需往来了。

人是生物中唯一能自杀的种类。

全书最喜欢的一句话。

人类先有行为,后有思想。决定行为的是从试验与错误的公式中积累出来的经验,思想只有保留这些经验的作用,自觉的欲望是文化的命令。

这是孙末楠在他的名著Folk Ways中说的。

我从乡土社会中走出来,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对乡土社会的种种行为表示理解,但那不是我想要的。

乡土中国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2)篇

我是由“差序格局”了解到这本《乡土中国》,断断续续终于读完了,很多东西还是很模糊。印象深刻的大概有几点:1.中国社会的乡土性、稳定性是和土地紧密结合起来的,人们是半截身子扎在土地里的,流动性差,因而在这种社会中,社会经验所积淀成的传统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传承、教化给下一代,使他们按照前人的印记去行走而避免出错。2.差序格局和团体格局不同,中国乡村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以自我为中心,激荡出去的一圈圈水纹,按照亲疏远近不同形成格局,维系社会关系,个人权利和自由,平等意识可能都非常薄弱。3.熟人社会不容易产生契约制度,靠的是礼制、教化。因为我们祖辈都生活在一起,大家知根知底,所以不需要契约,靠的是信任和熟悉。4.欲望不是生物事实,而是文化事实。欲望是为了人类的生存发展而服务的,是社会文化引导人而产生的符合社会发展的一种需要。

乡土中国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3)篇

两小时看完了老先生的一生学术轨迹

愿我这滴乡土水,汇入海洋流

乡土中国在面临商业文明时显得脆弱又封闭,必须吸纳西方文明在静、定、稳中求富、强、动,因此老先生在七八十岁高龄也要富民

但五千年的文化传统没有断过,这是幸运,是每个中华儿女的骄傲。却在近代转型,古今中西、国际化与本土化问题上走得异常艰难。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心理转型很难明示,也很少有人研究。就像老先生自我反省的一样:社会学研究只见社会不见人。人是怎么受到社会结构变化冲击的?人们坚信的价值受到威胁时是如何的不安、迷茫和漠然?人是怎么适应环境的?人是怎么平衡各种权力的?人有生物性的欲望与需要,也有文化性的习得与适应。人是复杂的,因而社会是复杂的,毕竟人即是社会的载体也是实体。

社会学中国化,先生未毕之业今天谁在传承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如侵权,联系删除丨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乡土中国读书赏析 读后感(3)篇
喜欢 (0)

您必须 登录 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