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书法思考网,注册用户可以投稿!

假性亲密关系(自选集 知乎「盐」系列)读书赏析(3)篇

作者:Steve Shi 说到爱情里的假性亲密关系,你一定不陌生。所谓「貌合神离」「爱情最终变亲情」均是对这种关系的精准描述。可是,我们明明不要和爱人变成「最熟悉的陌生人」,明明带着对爱的真诚渴望才建立起亲密的关系,可「为何后来我们,用沉默取代依赖?」在《假性亲密关系》这本书中,作者会深入探讨导致假性亲密关系的三个原因:不了解自己、不了解彼此和爱无能。最后一个部分,作者会描述一种理想亲密关系的蓝图,并且分享关于如何实现的具体方法。「我眼中理想的关系,应该是不断成长和成熟的。如果两个人对彼此的了解、接纳和信任并没有随着交往时间的增加而增长,相处就愈发成为了习惯、义务和责任。事实上,父辈们之所以普遍认为『爱情最终都会变亲情』,就是错把假性亲密关系当作了感情必然的归宿。我从很小的时候,就在心里默默决定,长大了以后一定不要再经历上一辈的不幸。我相信你也有过这样的想法。我们这一代人是幸运的,因为我们比上一辈人有更多机会阅读和思考关于感情的事情。现在就是一个避免重蹈覆辙的机会。」作者SteveShi,多伦多大学心理学本硕毕业。在上海的心理咨询师,专注于80后、90后的情感生活、心理健康和个人成长。知乎「心理学」领域下的优秀回答者。职业理想是让自己失业,因为那就意味着大家都过得很幸福了。 假性亲密关系(自选集 知乎「盐」系列)在线阅读地址假性亲密关系(自选集 知乎「盐」系列)读书赏析 第(1)篇

短小精悍的一本好书,每个人都有必要看看。特意总结如下:

◆ 第一章 为什么真爱会掺假

>> 真正的亲密,其实是由另外的一些过程和行为来建立的。这些过程和行为,关乎两个人关系的质量、沟通的深度以及对彼此的理解和信任。令人遗憾的是,这些建立和维护关系的能力,在我们从小到大的家庭和学校教育里一直普遍比较缺失,很多朋友们并不懂得具体要怎么做。

>> 首先,他们并不真的了解自己。许多人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谈恋爱、结婚,也不确定自己希望获得什么。

第二,很多伴侣们并不真的了解彼此。他们的感情和身体虽然已经非常亲近,甚至习惯了彼此的存在,但是他们并没有因此而知道对方在很多问题上的看法。尤其很多人是糊里糊涂地走进婚姻的,并没有意识到作为夫妻,两个人需要在哪些问题上达成默契。而当问题出现时,才会意识到「他(她)居然是这样一个人」,于是感到骑虎难下、进退两难。

第三,很多人自己有情感上的障碍和问题,阻碍了亲密关系的成长。许多人的原生家庭和成长经历都有些问题,未经反思和处理,也就一直影响着他们的相处方式,说的俗气点就是「爱无能」。

◆ 第二章 也许你并不了解自己

>> 为什么在感情中了解自己很重要呢?我觉得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如果你不了解自己的情感需要,你就很难在感情里感到满足。这种无力其实并不是因为对方不够好,而是因为不知什么样的关系会让自己满意。当你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怎样才会满意的时候,当然就找不到令你满意的关系或者只能在看上去令你满意的关系里苟且过着,并且把对自己认知的不清晰,归结于伴侣不理解你、不懂你。

第二个原因是,情感关系里的亲密感要能够一直存在,关系就必须不断成长。关系要成长,首先自然是处在关系中的人要成长。如果关系里有一方在心理上、情感上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那么另一方就会明显感觉到脱节,从而失去原有的亲近感觉。

>> 了解自己的情感需要,也是了解自己的成长需要,或者说是知道自己为什么活着,这辈子想要得到些什么,实现些什么。

>> 一个人想要的、但未必是需要的东西。我们通过得到想要的东西,来满足我们根本的需要。想要的东西往往是某些具体的事物或者行为,而需要很多时候都是主观的体验和感受。

>> 自我认知和情感质量

能清楚区分自己想要需要什么并能明白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判断自己自我认知程度的方式。

>> 关系中难以满足:

如果无法区分想要和需要,那么我们会一直把生命浪费在肤浅的想要的事物上,而只有当我们的需要被满足的时候,才会感到发自内心的满意。

>> 关系停止成长:

从满足需要的角度来说,人生的意义或许就是朝着需要完全满足的完美状态无限接近的过程。从这个角度来说,成长就是个不断完善、获取新的能力和方式以满足自我需要的过程。

◆ 第三章 如何提升自我认知

>> 自我认知为什么难?

自我认知,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了解程度。我们总觉得我们了解自己多过别人,因为自己是不会和自己说谎的。可是自我认知的程度并不完全关乎诚实与否,我们的自我认知会受限于我们的视角。

>> 自我认知度高的人,并不会比其他人照亮得更多但却更熟悉自己。

>> 了解自己多一些,能够更全面地理解问题与挑战,也能做出更周全的反应。自我认知度的高低也会受到我们欲望和目标的影响。有时候我们并不是不了解自己,而是出于某些原因拒绝关注自己、了解自己。

>> 自我认知能带来什么?

自我认知度高,会让你更自信更有安全感更有方向感,会让你对自己的人生有更好的规划,还带来更好的自我照顾或者说自爱。有些人脾气不好,自我认知又差,意识不到自己接人待物的方式很有问题,老是和别人闹矛盾然后被嫌弃,还反过来怪别人无理取闹。这样的状况多反复几次,会使你很难在任何关系里有安全感,因为你会觉得这世界似乎都是讨厌你的。

◆ 第四章 你真的了解你的伴侣吗

>> 亲密和了解并不是成正比的,事实上有的时候我们不太了解一个人时,反而会因为好奇心和神秘感而趋之若鹜。这正是「不了解伴侣」的破坏力所在,它是一个在「和平年代」里毫不起眼的问题,两个人的关系可以看上去非常正常甚至甜蜜,可是一旦遇到重要问题后暴露出来,就会有种颠覆性的、幻灭的、「他(她)居然是这样一个人」的感觉。

>> 在这样的情况下,许多人会选择忍耐,降低底线和标准,以此来保住关系。可是当你在容忍的同时,也就损失了相当多的亲密和信任感。

>> 在我们的专业领域有个概念叫做优势视角,就是当我们解决问题的时候把着眼点放在那些优势的、积极的方面,并且从中寻找改变的可能性。

◆ 第五章 聊什么话题才能了解彼此

>> 伴侣关系里比较核心的问题:人际关系、性、生活方式。

>> 1. 人际关系的处理:主要是处理和异性关系(同性恋关系里,相应的就是其他同性)的问题。

>> 2. 关于性的问题:我知道这是一个很多人羞于启齿的问题,但你们必须去聊。性是两个人交流沟通感情的另一种渠道,两个人的关系可以很好,但如果性方面遇到问题难以调和,关系里就会有无法修复的部分。

>> 3.一些了解彼此的话题:人生中最重要的决定是什么?你犹豫不决或者困惑的时候怎么办?人生中最困惑/困难的时刻是?心情特别糟糕的时候会做什么?你的性格有多少面?你最擅长做什么?你有自卑的一面吗?理想的伴侣可以给你带来什么?

◆ 第七章 原生情绪 VS. 次生情绪

>> 假性亲密关系的产生机理

两个人在一起,最理想的状态是依附理论里面描述的安全型依附关系,就是两个人对彼此感到安心、信任、安全,不会有焦虑或者不信任的感觉,互动过程和情绪流动都很顺畅。

我们为什么会在亲密关系里感到焦虑、不信任,或者缺乏安全感?从依附理论的角度来说,是因为早期经验中体验过被抚养人抛弃或者可能抛弃的风险,所以我们在自己的亲密关系里感到焦虑或者回避,本质上是我们内心对被抛弃的恐惧和伤痛感。这些情绪是情绪聚焦里所谓的原生情绪,由于生活经验的影响,我们在面对恐惧或者伤心的情绪时,又产生出了很多次生情绪,比如有些人用冷漠来掩饰悲伤,有些人用愤怒来掩盖恐惧。这些次生情绪,可以理解为是我们自发形成的自我防御机制。很多人带着这些次生情绪的防御机制长大成人,并且走入亲密关系。

>> 事实上非常多的夫妻或者情侣,关系无法深入,都是因为双方对自己和对对方的原生情绪/次生情绪缺少认知,因此两个人的情感互动中存在很多的恶性循环,也就阻碍了两个人获得更亲密、更安全的关系。

形成过程

当两人关系亲近到可以一直相处,但是又因为这些恶性循环一直存在,无法被察觉和改变时,我认为假性亲密关系就产生了。两个人看似亲密,但其实关系里有很多的禁区,有很多不可以触及、一触即发的部分。两个人小心地回避着这些禁区,极力维持和谐美好的场面,但彼此都没有获得令自己满意的亲密情感。

>> 一方面很多人对自己的情绪模式对两人相处的不良循环缺少觉察和意识;另一方面,在遇到矛盾问题时,两个人缺少寻求帮助,尤其是专业帮助的意识。反复在一些细节的、琐碎的事情上面争论对错,但其实都忽略了情感流动受阻、误解和误导性的表达,才是导致问题的真正原因。

>> 假性亲密关系的产生,一半是因为彼此的情感和性格问题,另一半则因为双方的疏忽和不重视。

◆ 第八章 如何面对焦虑型依恋

>> 什么是焦虑型依恋?

从情绪取向治疗的角度来看,焦虑型依恋是在用焦虑掩饰被抛弃的恐惧。焦虑型依恋的人,可能因为小时候父母对自己的回应方式不敏感及时、不持续或者时好时差,所以长期处于被忽略或被抛弃的恐惧当中。这种恐惧被称为原生情绪。

为了保护自己免受原生情绪的困扰,我们可能产生出所谓的次生情绪来自我保护。有的人会愤怒地抗议和抗拒他人,有的人则会产生焦虑情绪,发出既依赖又抗拒的信号,以此确保对方的持续关注。还有的人会展现冷漠无情的一面,让对方感到「我不需要你」,以此来保护自己。

当一个人主要展现的是愤怒和焦虑时,可以被归类为依恋风格中的焦虑-矛盾型,而当一个人展现的主要是疏离和冷漠时,则可以被归类为焦虑-逃避型,虽然风格上有所不同,但是这两种类型的人,所展现的都是最内在的情绪,都是对被抛弃的恐惧、担忧,只是反应不同。尤其是逃避型的人,很容易让人以为他(她)真的冷漠。但其疏离行为实际上是对内在痛苦的掩饰。

焦虑型的人与伴侣相处时,也常常会展现愤怒/焦虑或者疏离的次生情绪。矛盾型的人,依赖这样的反应来获取对方更多的关注和照顾从而安抚自己的不安感觉。而逃避型的人,在面对类似场景时,则更多展现出疏离的倾向,采取回避、忽视、冷战等方式,来掩饰自己对关系破裂的恐惧。

>> 焦虑型依恋的影响

焦虑型依恋对于成年人亲密关系的影响在于,我们在关系中展现的往往是次生情绪(愤怒/焦虑、疏离/冷漠),这些情绪的本意是表达内心原生情绪被照顾的诉求,但是站在伴侣的角度,却会被外露的次生情绪所干扰,从而产生误解。

焦虑型依恋的人,他们的伴侣往往会在相处中感到很困惑,会觉得自己的伴侣好像非常敏感,一件小事情就会被触发,反应强烈得和事情本身不成比例,或者发现对方好像很冷漠,经常会不理会自己,遇到矛盾问题会把自己像刺猬一样包裹起来。

所以虽然你的最深层情绪是担心被抛弃,但是表现出来的次生情绪却可能让伴侣感到你占有欲强、爱管闲事、缺乏信任或者拒人于千里之外。由于不清楚这些行为的真正动机,伴侣也就无法用真正能够安抚到你内心担忧的方式来回应你,而是回应你表现出来的次生情绪。

当两个人都是焦虑型依恋风格的时候,情况则有可能更糟糕。当一方感到恐惧并展现愤怒/焦虑或者疏离时,也会触发另一方的恐惧并且展现类似的次生情绪。尤其是如果一方是矛盾型,而另一方是逃避型的时候,就会产生夫妻关系中十分常见的逼近-回避的场景:一方不断抗议、逼近、索取更多的爱,另一方则不断逃避、疏离、拒绝进一步沟通。

如何应对?

建议去寻求专业的帮助。如果你暂时无法寻求专业帮助,建议你按这三个步骤去做:

>> 1. 理解与反思

人格、情感模式和行为的自我调整,最重要的前提就是自我认知的反思。人们遇到问题都喜欢去指责和怪罪别人,但你需要反思的是,你的愤怒/焦虑或者疏离的表现,本质上是为了安抚自己,让自己避免直面被抛弃的恐惧,可是这些表现,是否真的达到了安抚的目的?是否有更好的选择?

愤怒和焦虑,往往可以在当下为自己争得更多的注意力,但是从长远来说,这种强迫性的索取,并不利于双方形成亲近和敏感的回应模式。很多焦虑型依恋的人,在情感诉求的表达上往往都是词不达意的,心里想的是一出,表达出来让对方接收到的却是另一出,不仅没有被安抚到反而破坏了彼此的感情和信任,加剧了冲突。

>> 2. 沟通与商讨

在对自己的情况有了充分反思之后,你可以和自己的伴侣进行较为深度的沟通,让他(她)了解你的成长经历是如何影响你的依恋风格的,包括具体有哪些重要事件塑造了你当下在关系里的习惯和行为,以及当你做哪些事情的时候是自己的愤怒/焦虑或者疏离情绪在作祟,同时也让对方知道当你做这些事情的时候,真实的内在情感是被弃恐惧而不是对对方的嫌弃、不信任或者攻击。你也可以和伴侣分享当前他(她)回应你的方式,会让你有哪些感受和想法尤其是情绪上的反应是怎样的。你们还需要去共同分析,过去的互动当中,有哪些因素一直在阻止你们尝试新的方法而一直都执着于某一个低效的、不良的模式,双方的哪些想法和认知限制了你们对于不同互动模式的探索。

有了这样的相互了解和分析,你们可以共同商讨,在未来出现了类似的情况,双方可以做哪些事情以更好地回应彼此。你们可以设计和约定一些特定的行为,以及出现了回应不及时的问题后最佳的修复方式。

3. 尝试与改进

从小的事情开始,不断让两人在互动中有一些新的良性的体验,关系就会越走越好。并非所有方法都有效,但万变不离其宗的基本思路就是:

1. 尽量让对方透过你的次生情绪和行为看到你的原生情绪,给予对方准确回应你最本质的被弃恐惧的机会。2. 两人关系出现矛盾和裂痕后,要积极迅速地去修复,不要让次生情绪在关系当中有不断滋生和发酵的空间。

◆ 第九章 真亲密是什么样的

>> 每当我去尝试反驳和辩论的时候,对方就会退缩、疏远,一些本来提起的很重要或者私人的话题,也不再愿意继续探讨。

>> 心扉的敞开是逐步的,是一个「我说一点,看看你的反应,我再决定要不要再多说一点」的试探过程。在亲密关系里,很多人的误区是只要你要求对方诚实,只要对方向你保证对你袒露一切,心扉就算完全敞开了。很多伴侣们都会遇到这种情况,即明明以为对对方知根知底了,可有一天却突然发现对方还有秘密。尤其是如果你的性格相对强势,比较急性子,嘴巴比较厉害的话,即便你要求对方说实话,在对方尝试坦露了之后,如果你的反应是立刻给予反驳、批判,或者表达自己的不满,那么只会破坏安全的对话氛围,让对方觉得无论说什么,最后都会反过来成为你用来攻击对方的弹药。

>> 心理咨询中到底什么才是最有治愈性的因素呢?比较有效的是治疗同盟法,除坦诚反馈以及安全的对话氛围的营造以外还包括了信任、耐心、专注、支持、关怀等很多元素。亲密关系当中的爱,道理是一样的。很多人在亲密关系里犯的错误就是为了争论对错、输赢、控制和权力,宁可牺牲关系,因为当我们希望对方听从我们,或者接受我们的要求时,往往习惯了用蛮力去要求。

>> 关系重于一切,就是要你这样来看待感情:「我知道我们之间有差异,但是不论发生什么事情,我都会永远把我们之间的信任、亲密和爱放在第一位。如果产生矛盾,我不会把它视作可以借机证明自己、刷优越感、打压贬低你的机会,而是视为威胁我们关系的、需要我们一起去面对的挑战。」

◆ 第十章 除了沟通,我们还能如何

>> 越是沟通,好像就越难以沟通。失望和挫败之中感情就走了下坡路。

>> 移情的启示

第一,最重要的一点是,你需要明白和自己的伴侣相处时,并不是对方的所有态度和反应都是针对你的,尤其是在有的时候,当你感到自己的言行和对方的反应并不是那么说得通,感觉对方有点过激或者奇怪的时候。

许多朋友容易自责,把一切问题都归结于自己做得不好。其实许多人没意识到的是,自己背负着过去的很多包袱,尤其是和父母有关的包袱。牢记这一点:感情里的不开心,并不完全都是你或者你们的相处、沟通方式引起的,有时候对方只是不小心把你当作别人了!

第二,要拥有高质量、低冲突的关系,一方面当然是注重沟通,另一方面就是要懂得自我认知自我检讨,你必须要了解自己的性格,知道自己会在什么情况下移情,这样的话你才能够帮助你的伴侣意识到冲突产生的原因到底是两个人之间的问题还是曾经的历史遗留问题。

第三,两个人的沟通,不单纯是个把当下事情分出个对错的过程。多讲感情少讲对错,关系越发展我们越需要多了解对方移情的规律和模式。

假性亲密关系(自选集 知乎「盐」系列)读书赏析 第(2)篇

真正的亲密,其实是由另外的一些过程和行为,关乎两个人关系的质量、沟通的深度,以及对彼此的理解和信任。

亲密与否,最终都是完全由内在的、关系的因素决定的,和你完成多少仪式、走过了多少形式没有必然的联系。

这本书大致分为四个部分。前三个部分:不了解自己、不了解彼此和爱无能。最后一个部分:面对焦虑依恋方法

真爱为什么会掺假

第一,他们并不了解自己。许多人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谈恋爱、结婚,也不确定自己希望从感情里获得什么。

第二,很多伴侣们并不真的了解彼此。他们的感情和身体虽然已经非常亲近,甚至习惯了彼此的存在,但是他们并没有因此而知道对方在很多问题上的看法。

第三,很多人有情感障碍和问题,阻碍了亲密关系的成长。许多的原生家庭和成长经历都有些问题,这些问题未经反思和处理,也就一直影响着他们的相处方式,说的俗气点就是爱无能。

你并不了解自己

1、当你不知道自己怎么样才会满意的时候,你就找不到你满意的关系,并且会把对自己认知不清晰,归结于伴侣不理解你、不懂你。

2、情感关系里的亲密感要能够一直存在,关系就必须不断的成长。关系要成长,首先处在关系中的人要成长。了解自己的情感需求,了解自己的情感需要,对于自己需要的认知不清晰,那么一个人的情感就会在很长时间里被聚焦在一些反复尝试但一直得不到理想结果的事情上,而失去进一步发展自己心智和能力的机会。

我们的自我认知会受限于我们的视角。人的意识就像手电筒,照到哪里我们才注意到哪里,而人的内心又是很复杂,像一个漆黑的房间,我们永远无法照亮每一个角落。

提升自我认知的最佳方法:

1、 划分人生阶段

将自己的人生划分8个阶段,每一个阶段用一个重要的时间或者时间点来界定。

2、 罗列重要事件

每个阶段,找出10件对你影响重大事件,这些事件应该是对你的情感、性格、生活轨迹、人际关系有比较大的影响。

3、 分析事件

这个事件给你带来了哪些认知和想法上的变化?

这个事件给你带来了哪些情感上的冲击或者影响?

这个事件和你现在有什么关系?

从对这个事件的回顾当中,你发现了自己有哪些想要和需要?

了解伴侣

请重视两个人的关系基础。如果两个人之间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处理矛盾、共同面对问题的良性沟通模式,如果关系还没有经历什么考验,或者说经不起考验,我会认为这段关系作为婚姻和家庭的基础是非常薄弱的。

当他面对你的时候,是什么因素阻碍了他对你好,是什么事情让你们关系里本来好的方面无法得到发挥?在自己的处事方式和表现方面去找改善的方向,一定能够有起色。

爱无能

没有人是真的爱无能,如果一个人看起来没那么重感情,可能是心理上受过伤,长久以来在心里上筑起了一道防线,才会让自己变得麻木。好好和自己的伴侣沟通,自己也要适当调节这道防线,尤其是在面对自己亲近的人时。

原生情绪VS次生情绪

关系无法深入,都是因为双方对自己和对对方的原生情绪/次生情绪缺少认知,因此两个人的情感互动中存在很多的恶性循环,也就阻碍了两个人获得亲密、更安全的关系。

 

面对焦虑型依恋的方法

1、 理解与反思(了解清楚自己的问题,知道如何形成,会有哪些习惯性的反应,才会有针对改变)

2、 沟通与商讨(对自己的情况有了充分反思之后,你可以和自己的伴侣进行较为深度的沟通,让他了解你的成长经历是如何影响你的依恋风格,)

3、 尝试与改进(从小事开始,尝试一些新的方法,以获得一些独特结果)

 

1、 尽量让对方透过你的此生情绪和行为,看到你的原生情绪,给予对方准确回应你最本质的被弃恐惧的机会。

2、 两个关系出现矛盾和裂痕后,要积极迅速地去修复,不要让次生情绪在关系当中有不断滋生和发酵和空间。

关于两性关系这个永恒的话题,无论哪一种书最终他们阐述还是离不开几点:1、了解自己,了解伴侣 2、学会沟通,正确的表达自己感受和请求 3、透过现象看本质,从伴侣的表达洞悉背后的需求,从自己的 行为、情绪洞悉背后的根本原由和需求 4、面对问题和矛盾,有解决问题的心态和能力而不是逃避,从而自我成长、关系成长!

假性亲密关系(自选集 知乎「盐」系列)读书赏析 第(3)篇

最近恋爱中出现了一点问题,对男朋友的态度始终保持距离,看过很多心理类的书籍,也知道这是童年带来的后遗症,我始终相信“你现在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在你之前,一定有人遇到过,你需要做的就是套用他们的解决思维模式”,所以找到哪本书那个人对症治疗。对于过去的时间轴无法改变,那就好好的思考如何解决当下的问题,才是关键。我遇到的问题就是“我内心深处害怕被人遗弃”。讲几个事例就不难发现我安全感的缺失和对情感敏感的原因所在了。

在我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逢年过节才回来,每当跟爸爸妈妈好不容易建立起了亲密关系,他们又要离开我,这会让我觉得所有的情感都是不可靠的就连我最亲密的爸爸妈妈都要抛弃离开我,就造成了一个极端为了保护自己变得冷漠保持距离感,朋友也好,情感也罢,很难全身心的把自己的情感交出去,怕没有回报最后还是被抛弃,这是一个安全感建立的问题。

还有与父母之间沟通产生的问题,很多孩子在交流的过程中看人的眼神是小心翼翼的充满了恐惧,这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啊,这折射出孩子的家长对待孩子的一个态度,经常骂孩子,不尊重孩子的意见及沟通,我小时候跟我妈妈交流分享学校里的事情时,我妈会嫌弃我,觉得我很吵很烦,让我不要吵,我很害怕我害怕别人也嫌弃我烦和吵,所以我把我的内心给封闭起来了,直到遇到了一个人慢慢的引导才走出来。当这些问题发生和来临的时候,安慰内心深处的那个孩子用佛洛伊德的《性三论与爱情心理学》的一句话安慰并且抱着她说“也许不是你的错,在很早很早以前他们就错了,你只是在承受他们留下来的过错。”这是第二个与父母的沟通问题。

《热锅上的蚂蚁》一书中指出每个家庭结构都很复杂,家庭问题都是有两人一组的小组关系出了问题所导致的,我的家庭结构是爸爸、妈妈、哥哥、我,两两一队为一组关系,两两之间的关系好与否关系到整个家庭体系的关系,爸爸妈妈一组关系、爸爸哥哥一组关系、爸爸与我一组关系、妈妈哥哥一组关系、妈妈我一组关系、哥哥我一组关系,四口之家有着六组关系网,可见家庭内部关系单一处理的重要性,一组关系没有处理好,就会牵连整个家庭,这是家庭关系网的一个问题,利用家庭关系网可以找出到底是那对关系出了问题。

以上是我的自我分析及知识整合。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如侵权,联系删除丨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假性亲密关系(自选集 知乎「盐」系列)读书赏析(3)篇
喜欢 (0)

您必须 登录 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