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书法思考网,注册用户可以投稿!

空谷幽兰读书赏析 读后感(3)篇

作者:比尔·波特 空谷幽兰,常用来比喻品行高雅的人,在中国历史上,隐士这个独特的群体中就汇聚了许多这样的高洁之士,而今这些人是否还存在于中国广袤的国土之上?这是一直在困扰着比尔·波特的问题。因此,他于20世纪80年代末,亲自来到中国寻找隐士文化的传统与历史踪迹,并探访了散居于各地的隐修者…… 空谷幽兰在线阅读地址空谷幽兰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1)篇

作者寻访隐士之旅在中国别有一番意味。隐逸文化在中国应该是独有的。作者在历史上追寻,在现实中寻找,想给我们展示一副中国隐士的图景。看完全文,我认为作者并未完成这一初起的远大宏愿。

作者认为隐士分为佛教的、道教的及知识分子三类隐士,我倒认为前两者只能算是

两种宗教的修行者,严格地讲不能算作中国人印象中的隐士。这样算来,古来的隐士并不多。

作者选择的寻访地点是终南山,这里是古来有隐逸传统的地方。其实中国名气最大的隐士要算竹林七贤,他们活动的地方在今天河南的云台山。终南山总给人沽名钓誉的感觉,许多人隐于此处是因为这里离京城长安比较近,有随时可能被朝廷征召的便利,而隐于此处不受征召的人并不多,因此有“终南捷径”的“美誉”。

作者列举古来的隐士较多,其中许由、伯夷、叔齐、梁鸿等应该算是,连后来受刘邦太子刘盈之邀而出山的“商山四皓”便不能算是。而历来的道士、僧人也在隐逸和出山之间徘徊,受统治者重视便涉于凡尘,受统治者排斥便隐于山林。不受政治左右的亦不多见。

作者在历史和地理间交错,在古人和今人之间游走,隐逸文化在他的笔下有了初步的关照。不过他对古代隐士的凭吊相对更成功一些,对今天隐士的寻访却收获不大。作者作为佛教中人,他寻访更多是僧尼,道教中人几乎没有,其它类别的隐士更不得见。可以说作者是虚空一场,这也可能是中国当代隐士文化的一个写照。

我们身边还有真正的隐士吗?

空谷幽兰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2)篇

这本书讲了一个老外在中国寻找隐士的故事—赵医生的推荐。内容是我很喜欢的。说起隐士我想起去年在安徽做旅行义工时认识老板的一个朋友,他叫木易,人很聪明,和他下过几盘棋,不管你的棋下成什么样他总会摆成他要解的模样。穿随便的棉麻衣服,和我们一起在山里干活,也辟谷也云游四方。神奇的是经济来源的一部分是炒股。当时在黟县的最后一天,我们去了一个寺庙,除了在那里修行的人就只有我们仨,当时只觉得这儿真是一个修行的好地方,清净且植物繁茂。第二天独自去厦门旅游,去了著名的普陀寺,旺季到处都是游客,人们来来往往手里拿着香,每个人都是忙忙碌碌眼里看不到一丝虔诚。因为在宏村住了半个多月习惯了平静的生活突然置身于一个如此嘈杂的城市只觉得非常不适应。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说回本书,一个老外在那样一个年代记录我们国家的隐士,真是不易。即使是现在,就我所知,在宏村一个老外若想留宿必须到派出所备案。比尔·波特对我们国家的一些文化如数家珍,可以感受到他定是真的热爱,相比而言我真是羞愧不已,还得多读书。放下我执n有时我真想借山而居,穿粗衣吃淡饭,什么不是闲事?n许巍有首同名的歌n“一念净心 花开遍世界”

空谷幽兰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3)篇

2017 NO.97  《欢乐颂》里王凯推荐的一本书,买了很久了,最近才看完,讲的是一个外国人来中国寻找隐士的故事,也是在这本书里知道了隐士分为3类,现在每次读书如果能学习到一些新知识就会很愉悦,很佩服这些隐士能静下心来修行,现在的人们都比较浮躁,别说修行,连静下心来看书都做不到,我也是今年读了快100本书,越读越能发现自己的浅薄与无知,对知识的渴望就愈加浓烈,看书越来越能静下心,越来越愉悦,这种喜悦是不同于衣服,钻石,美妆这种外在的瞬间的愉悦感,它会随着年龄增长,读书多少越来越开阔眼界,越来越让我明白不能因为自己生活的环境而局限自己的思想,有朋友的微信签名是“读书是一辈子都不会后悔的事情”,今年画画和读书也让我真真切切的体会到什么叫努力就会有回报,所以2018年,继续加油!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如侵权,联系删除丨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空谷幽兰读书赏析 读后感(3)篇
喜欢 (0)

您必须 登录 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