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书法思考网,注册用户可以投稿!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3)篇

作者:莫提默·艾德勒 查尔斯·范多伦 这是一本关于阅读的永不褪色的经典。本书是一本阅读指南,一本指导人们如何阅读的名作,曾高踞全美畅销书排行榜榜首,自问世以来,好评甚多,重版多次。书中介绍了阅读的方法、技巧,阅读所应具备的广阔视野。 如何阅读一本书在线阅读地址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 第(1)篇

最近读了《如何阅读一本书》,感觉受益匪浅,我将整本书按照自己较比习惯的思路重新整理了一下,便于日后查阅。

本文将此书分为四部分,与书中的顺序略有不同,分别介绍主动阅读、阅读的层次、内在及外在阅读和阅读不同读物的注意事项。

第一部分 阅读的活力与艺术

一、阅读的思维背景

主动的阅读。阅读可以是一件主动的事儿,而且阅读越主动,效果越好。读者想接住多少作者的意念,完全看他在阅读时多主动,以及阅读的技巧如何。

要想练习主动阅读,首先要提出问题:

A 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

B 作者都细说了什么,怎么说的?找出主题的想法与论点。

C 这本书说的有道理,是全部道理,还是部分道理?

D 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

以上是主动阅读的基本问题,尽量找出问题的答案。

其次,主动阅读要学会在书上做笔记:

如果让一本书真正属于你自己,就要读出书中的言外之意以及写出其言外之意。做笔记可以让你保持清醒,并且思考,写下你的感想。好像你与作者对话一般。

做笔记的方法:

A 画线条

B 对于重点强调部分,加画一条

C 在空白处做星号和其他符号,这个要慎用,在一本书中不能超过十个,可以在此处夹上书签,便于之后的翻阅

D 在空白处编号

E 在空白处记下其他页码,即类似观点

F 将关键字和句子圈出来

G 在书页的空白处做笔记,可以记下你的问题,或你总结的论点

书本前面的空白页列出基本大纲,书本最后一页用来作为个人索引页,将作者的主要观点依次记下来。

以上笔记的记录方法,累计分为三大类,从目录页记录的结构笔记、主题阅读的概念笔记以及针对一场讨论情景的辩证笔记。不管何种笔记,总归需要不断增加阅读的训练,养成习惯,从实际去做中学习到如何去做的道理。

二、阅读的目标

A 为获得资讯而阅读:很容易认知阅读的内容,一下子变融会贯通了。

B 求得理解而阅读:试着读某一开始不了解的东西。为了增进理解有两种状况,一个是一开始便不相等的理解程度;另一个是阅读的人一定要把不相等的理解力克服到一定程度之内。换句话说,我们只能从比我们更高级的人身上学习,我们一定知道他们是谁,如何跟他们学习。

C 娱乐:消遣

三、阅读的形态

A 指导型学习:老师用语言或者文字教导一个人时,就是一种被引导的学习。

B 自我发现型学习:没有老师的指导,而被引导的学习方式。

以上两种形态,都可以主动学习,只是形式不同而已,两种学习形式都需要思考为前提。

第二部分 阅读的层次

阅读一共分为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及主题阅读。

一、基础阅读

也叫初级阅读、基本阅读或初步阅读。这个阶段要求认字便可,通常是在小学时完成的学习。基础阅读简单说来是识字认字的过程,这识字认字的过程也有几个阶段:

1. 阅读准备阶段,这一阶段是从出生开始,直到六七岁为止,测验或者老师来做评估,是否有能力开始接受阅读。

2. 读简单的读物,看图识字。

3. 快速建立字汇的能力,所用的方法是从上下文提供的线索,推断不熟悉的字眼的含义。

4. 精炼与增进前面所学的技巧,学生从一本书所提出来的一个观点转化到另一个观点,类似八九年的读写能力。

二、检视阅读

也叫略读或预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项阅读的功课,抓住一本书的重点,学习到书的表面所教给你的一切。检视阅读分为两种:有系统的略读和粗浅的阅读。本来这是一体两面的事儿,有经验的读者会同时运用两个步骤,不过,此刻,我们还是区分开来学习。

1. 有系统的略读

你脑中的目标是要发现这本书是否值得阅读,当然,即便你决定不再阅读,略读也能告诉你许多关于这本书的事。

如何略读的建议:

A 先看书名页,如果有序,就先看序。要很快的看过去,特别注意副标题,或其他标注的说明之类。建议在脑海中,将这本书归类为某个特定的类型。

B 研究目录页。对这本书的基本框架做概括性的理解。

C 如果书中附有索引,也要检阅一下,快速评估涵盖了哪些议题,以及所提到的书籍种类与作者等等。如果你发现某一条词汇很重要,至少要看一下引用到这个词的内文。这关系到作者意图与态度。

D 读一下出版者的介绍,作者会尽力将书的主旨正确的摘要出来,当然如果宣传文案在瞎吹牛,你也可以了解到这本书也许根本没有什么重要的东西可读。

以上四个步骤是用来判断这本书是否值得一读,确定值得一读,就要开始真正的略读了。

E 从目录开始挑几个看来跟主题息息相关的篇章来看,如果这些篇章在开头或者结尾有摘要说明,就要仔细阅读这些说明。

F 最后一步,把书打开来,东翻翻西翻翻,念个一两段,有时候连续读几页,但不要太多。就用这样的方法把全书翻过一遍,随时寻找主要论点的讯号,留意主题的基本脉动。最重要的是,不要忽略最后的两三页。

时间控制在几分钟,最多不超过一个小时。同时,在脑海中这本书该归类为哪个种类,以便将来需要时参考。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一个侦探,在寻找一本书的主题或思想的线索。

2. 粗浅的阅读

当你第一次遇到一本不易理解的书,从头到尾读一遍,碰到不懂得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在大多数情况下,你一旦和它纠缠,就很难脱困而出,在读第二遍的时候,你对那个地方的了解会多一些,但是在那之前,你必须至少将这本书从头到尾读一遍。

3. 其他

A 速度

关于阅读的速度,如果我们读的快一点,就是在浪费时间,但是如果读的太快,又忽略了你掌握的程度,应该是依照读物的性质确定阅读的速度。

B 快读的方法

训练方法:用手指在每行的字间移动,眼睛跟着手指阅读。

三 、分析阅读

也是全盘的阅读、完整的阅读,就是要咀嚼消化一本书,重在追寻理解。分析阅读一共三个阶段,累计三个阶段中共有十五个阅读规则,如下:

1. 分析阅读的第一阶段:掌握一本书的结构大纲

A、 依照书的种类与主题来分类:要知道自己阅读的是哪一类书籍,可从书名判断,或者根据之前提到的“这本书在谈什么”来判断书籍的分类。如小说类、论说类、实用性还是理论性。

B、 使用最简短的文字说明整本书在谈些什么:通过书名或者前言做初步判断,但不能作为绝对标准,需要读者去诠释整理一本书在谈的是什么。

C、 将主要部分按照顺序与关联性列举出来,将全书中的大纲列举出来,并将各个部分的大纲也列出来:具体来说,作者将书分为五个部分,即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其中第一部分又分为第一段落、第二段落…,第一段落又分为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一阶段又分为第一个重点、第二个重点……

这是规则的大概顺序,未必要求读者完全一样。也不用跟着作者的归纳的章节,可自己拟大纲,作者拟大纲可以写一本书,你自己拟大纲可以读懂一本书。

D、 确定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某件事儿存在吗?是什么样的事儿?发生的原因是什么?造成的影响是什么?要达到某个目的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行动?什么事儿是对的?等等

2. 分析阅读的第二个阶段:诠释一本书的内容规则

E、 诠释作者的关键字,与他达成共识:找出举足轻重的单字及确认这些单字使用时的最精确的意义。比如一些特殊强调的字、专门用语或者作者与其他作者争执的某个用语很可能就是关键字所在,并通过上下文的内容去确认此关键字的在文中真正的含义。

F、 由最重要的句子中,抓住作者的重要主旨:作者沟通的核心是他所下的肯定与否定的判断,以及他为什么会这么做的理由,这种通常是关键句子。

用读者自己的话来说,是检验你动不动一个句子的主旨的最佳方法。

G、 知道作者的论述是什么,从内容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再重新构架出来

H、 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是没解决的,再判断哪些是作者知道它没解决的问题

3. 分析阅读的第三个阶段:评论一本书的规则

智慧礼节的一般规则

I、 除非你已经完成大纲架构,也能诠释整本书了,否则不要轻易的批评。在你说出:我懂了“之前,不要说你同意不同意或暂缓评论

J、 不要争强好胜,非争辩到底不可

K、 在说出评论之前,你要能证明自己区别出真正的知识与个人观点的不同

批评观点的他别标准

L、 证明作者的知识不足

M、 证明作者的知识错误

N、 证明作者不和逻辑

O、 证明作者的分析与理由是不完整的

关于第三阶段最后这四点,前三点是表示不同意见的准则,如果你无法提出想的佐证,就必须同意作者的说法,或至少一部分说法,你只能因为最后一点理由,对这本书暂缓评论。

四 、主题阅读

也叫比较阅读,最复杂最系统的阅读,阅读者会读很多同类型的书,而不是一本书,并列举这些书之间相关之处,提出一个所有的书都谈到的主题。

1. 观察研究范围,主题阅读的准备阶段

A、 设计一份实验性的书单

B、 在你收集好要阅读的书目之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检视书单上所有的书,一方面对自己要研究的注意有个清晰的概念,另一方面,它会简化你的书目到一个合理的程度。因为它可以确定,这本书谈的内容对他研究的主题到底重不重要。

2. 在确定某些书跟你研究的主题相关后,便可以进入主题阅读

A、 找到相关章节:在主题阅读中,你及你关心的主题才是基本的重点,而不是你阅读的书,你的目标是找出书中与你的主题相关的章节。

B、 带引作者与你达成共识:根据主题创造出一套中立的词汇,无论作者是否实际用刀这些词汇,所有的作者或者至少绝大部分的作者都可以用这套词汇来诠释。

C、厘清问题:找出作者的关键句子,从中逐步了解作者的主旨,我们也得建立起一组不偏不倚的主旨,列出一些可以把我们的问题说的很明白的问题,然后让那些作者来回答这些问题。

D. 界定主要及次要的议题:将作者针对各个问题的不同意见整理陈列在各个议题旁,你要记住,各个作者之间或之中,不见得一定存在着某个议题,有时候,你需要针对一些不是作者主要关心范围的事情,吧他的观点解读,才能构出这种议题。

E. 分析讨论:这些问题仔细整理出来,并按照顺序排列,以突显主题。比较有共通的议题,要放在比较没有共通的议题之前,各个议题之间的关系也要清楚的界定出来。

简单来说,主题阅读要做到面面俱到且客观中立,反复阅读作者原文,每当你解读某个作者对一个议题的观点时,必须从他自己的文章中引一段话来并列。

第三部分 内在阅读与外在阅读

内在阅读是指阅读书籍本身,之前所探讨的阅读规则均属于内在阅读。当你依照内在阅读,阅读完一本书之后,还是有一部分不懂或者全部不懂时,就应该要找外在阅读的帮助了。

外在阅读是指借助其他书籍来阅读一本书,也叫辅助阅读。外在阅读的来源分别为:

1. 相关经验

指人经历过的经验,比如一般生活经验,可以用在阅读小说类书籍,以期判断一本小说的写实性;比如特殊的经验,到亚马逊流域去探险,适用于科学作品。

这种相关经验对于阅读的帮助就是帮助你读懂一本书,当然,当你不确定自己的经验是否能够帮助读懂一本书的话,那么就问问自己,在你觉得自己了解的某一点上,能不能举例出一个实例?如果可以,你就大致了解了作者的重点,否则你该回到原点,再读一下他的论点。

2. 其他的书

此处的其他书籍,请区分开主题阅读,此刻指的是阅读其他书籍,以辅助读懂某本书。

这个建议更适用于巨著的阅读,我们通常很难理解一本伟大的作品,此时,不妨读一读作者们在读的书籍。比如阅读历史书籍,可以阅读写作前后的时间顺序的相关书籍,以助了解。

3. 导读与摘要

在这里,并不建议读者经常使用导读与摘要。某个人的导读未必全面,也不一定准确,所以要在自己阅读完一本书之后,勉强考虑看看某个人的导读,摘要同理。

当然,在做主题阅读时,可以考虑阅读一些摘要,以便快速确定自己是不是需要这本书。

4. 工具书

在这里,我并不想赘述书中关于工具书的具体方法,对于如今发达的网络科技来说,我们可以利用网络以辅助阅读。

第四部分 阅读不同读物简述

结语:

心智就跟肌肉一样,如果不常运用就会萎缩,作为读者的你应该从中找出对你有特殊价值的书,高于自己层次的书,这样的书能教你很多关于阅读与生命的事情,这样的书你会一读再读,从而帮助心智的成长。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 第(2)篇

中国有句老话,叫“宁吃仙桃一口,不吃烂梨半筐”。这句朴素的民间谚语告诉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事情,追求质量远比追求数量更为重要。

《如何阅读一本书》就提到:99%的书都对你没什么用,你应该把时间省下来,反复阅读那些真正的好书。

《如何阅读一本书》的作者莫提默·J.艾德勒认为:阅读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大部分书我们检视阅读一遍就可以了;如果想提高自己的理解力和心智能力,就要筛选出那1%真正的好书,进行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

《如何阅读一本书》初版于1940年,立刻就成为畅销书;在1972年大幅增订,改写为现在我们读到的新版。作者艾德勒,除了写这本书,还担任过《大英百科全书》的编辑,这在那个年代可是个相当了不得的资历。

很多人都说,《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书,是阅读类书籍中跳不过去的最经典书籍之一,但是都反映这本书比较厚,比较难懂,趣味性不高。究其原因,除了这本书成书久远,恐怕跟艾德勒严谨的写作风格不无关系,毕竟是把关过《大英百科全书》的人啊。但最重要的,这种严谨全面的写作风格是艾德勒的历史使命感造成的。他认为,现在的教育体系中培养出来的学生,大部分人连阅读的第一层次都没有达标。他希望自己的这本《如何阅读一本书》能够成为教科书级别的阅读类书籍,教授大家正确的读书方法,培养大家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把大家从快餐文化的全面侵蚀中解救出来。

书归正传。《如何阅读一本书》围绕着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这四个层次展开。这四个层次是逐级递进的关系,后一层次包含前一层次的内容。我们大部分人的阅读习惯都属于第一层次:基础阅读,这也是我们在学校里学会的那种阅读方式。艾德勒认为:学校在阅读教学方面做得并不好,我们先要补习基础阅读的课,然后学习后面三个层次的阅读技巧。针对不同的书,要选用不同层次的阅读方法。

艾德勒认为,市面上绝大多数的书籍都对你没有什么帮助,对你心智的提高起不到什么作用。这些书,你花很少的时间,用检视阅读的步骤一过一遍就可以放弃了(因为你发现这是烂梨);剩下的,认真用检视阅读的步骤二读一遍,吸收一些营养,也就可以了;只有极少数书籍,才值得我们认真学习领悟,反复研读,这才需要用到分析阅读;而如果就某个方向,你希望达到专家级的认识水平,在尽量短的时间内获取到前人在这个方向上的主要成果,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动,那就需要用到主题阅读(也就是吃仙桃)。

读书是一种艺术,需要刻意练习

阅读的艺术,首先体现在,用自己的思考、感觉和想象力,不要辅助地向不在场的高手老师学习。阅读和倾听是同一种艺术 --被教导的艺术。阅读需要你被动倾听,更需要你主动提问,通过理解和思辨获取你想要的有用知识。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呢?艾德勒认为:我们读书的大部分意义在于提高理解力,提升心智,用优良的心智水平和认知能力指导我们的日常行动,过好这一生…… 心智的提升需要主动阅读,主动阅读就是会提出问题,并带着解决问题的目的,边思考边读书。

心智的提升和固化,都需要刻意练习。因为阅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事情,可以说比难学的滑雪还复杂--毕竟滑雪锻炼的是身体,而阅读锻炼的是心智。而心智固化最好的手段就是参考刻意练习的思维,把困难问题拆分成较为简单的小问题,一个一个地通过大量练习来熟练掌握,并最终拼接还原成为完整的能力。《如何阅读一本书》通过将阅读的过程分为四个层次,循序渐进地帮助你掌握阅读的艺术。 

基础阅读

我们大部分人的阅读方式都是基础阅读,就是你在学校学到的那种读书方法。基础阅读的一个特点就是,你根本没有意识到,阅读本身也是一门精深的课程,需要刻意练习才能逐步掌握。你只是朦胧的感觉到,我能读懂就行了啊!读不懂我就慢慢读,仔细读呗。

这是令艾德勒深感痛心的一个现象。他认为这是教育系统的失职。如果一个人研究生毕业,经过长达20年的学校教育,依然对阅读没什么概念,依然停留在低效的阅读方式上,那中间必然出了大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艾德勒先生写作这本书的初衷。

理想状况下,高中以前就应该掌握基础阅读和检视阅读;高中掌握分析阅读;大学掌握主题阅读。对我们已经毕业多年的读者来说,欠缺的课就需要去补,不管你现在所属的阅读层次,是应该在哪个学业阶段就已经掌握了的。

检视阅读

如果说读书的第一层次是大部分人所使用的基础阅读,那么在《如何阅读一本书》的阅读体系中,检视阅读是后面三个层次(也是艾德勒提出的读书层次)都要用到的阅读方法。而略读是检视阅读要用到的基本技能。

在知识爆炸的今天,绝大部分书籍都是二手加工知识,并不值得细读。我们开篇提出了一个观点:宁吃仙桃一口,不吃烂梨一筐。但你首先得知道手中的书属于仙桃还是烂梨吧?略读就是最好的鉴别方法。

分析阅读

通过前面阶段的检视阅读,你已经知道一本书是否是仙桃了。不是的话,可以就此为止了。你花了一点时间,但是也获得了一本书中作者的思路精华,这个买卖也不算亏。

如果你发现这本书是仙桃,或者是一颗好梨,你想好好品味一下它,那这时候就用得上分析阅读了。所谓分析阅读,就是咂滋味,吸收营养的过程。

分析阅读过程中,你的目的是吸收营养,消化知识。主要手段有这么几个:一、提出正确的问题,带着问题阅读;二、找到答案,然后分析作者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三、看看自己是否能够学习到你之前未能掌握,甚至未能意识到的心智模式,并从中总结出可以在以后应用的行动指南。

主题阅读

“宁吃仙桃一口,不吃烂梨半筐”,用这句话形容读书的选择,有几处小bug,最显著的一个就是:有时候你找不到仙桃。

比如,在你关注的某个主题下,你不知道有什么公认的经典著作。

还有一个常见的缺乏仙桃的情况是:对于很多社会科学类书籍而言,它们难以分类,主题凌乱。这类书籍不像自然科学那样,很多都是纯粹的论说性作品,它是混杂的。太多社科类作品混杂了科学、哲学、历史、时政,甚至为了加强效果,还带一点虚构的色彩。

这时候就更需要用主题阅读的方式,打破单本书的壁垒,从很多相似书目中,就一个主题提取对你有用的营养。具体过程艾德勒写的比较清楚,需要用到主题阅读的时候,建议先翻看《如何阅读一本书》中相关的章节。

略读的战术作用

什么是略读呢?简单说,略读就是忽略一切细节,只抓逻辑架构的阅读方法,它是检视阅读中主要使用的具体手法。一段话,通常会有主题句,位于段落首或段落尾,偶尔也在段落中间。找出这些主题句(通常也是论点),跳过具体的论证,比如延伸描述、举例、同义反复等细节,就是略读的主要方法。找出并理解了所有段落的主题句,这个章节的主体脉络就有了。

因为略读关注的焦点在论点上。找出作者在这个章节中的段落主题句,通常也就找到了作者的很多小论点,就能理解作者在整个章节中说的主旨是什么,也容易把握整个章节的主体脉络。而全书一口气略读下来,每一个章节的主要印象都还在脑海中,就容易把握整本书的主旨和脉络。

这样略读就在两个方向上提高了生产力:它花费的时间更短,因为要阅读的内容少了很多;它把握主旨的能力更强,因为脉络清晰。这样你的时间投入产出比ROI就会高很多了。

如果把阅读的四个层次看做是战略层面的选择,略读就是战术层面的基本方法。在知识爆炸环境下的今天,我建议你把略读作为主力阅读方式。最后的总结读书就是跟不在场的高手老师学习,要想学得快学得好,就要选择好老师,并且采用主动阅读的方式。

主动阅读,就是带着问题在阅读中寻找答案。找到答案,要把它转化成自己未来的行动指南。

主动阅读,需要用到一些阅读技巧,而这些阅读技巧跟滑雪一样,需要刻意练习:我们拿到一本书,先利用检视阅读(略读)产生整体印象,然后做出判断,这本书是属于仙桃还是烂梨,是否需要进一步做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

生命有限,我们应该尽量做到,只读金字塔顶端的那1%好书,吃透它,让我们的心智持续成长。我们要反复阅读这些经典好书,让它们跟随自己一同生长。为什么这么讲,因为这类书你每一次读,都能从中读出新的内容,仿佛这本书是活的,在跟你一起长大。

读书是为了增长心智,并按照新的更新了的心智去行动。一本好书的作者,最不愿意看到的一个场景,就是你吃透了他的这本书,你甚至做了相关的主题阅读,写了书评,却到此为止,什么也没有改变。第二天还是重复着前一天的老路,待在习惯的舒适区,任由大脑随机产生的思绪左右自己当下的行动。

艾德勒在书中曾经问道:如果你被流放到一个荒岛上,只能带十本书,你会带哪十本?这是个关于读书选择的经典问题,你也可以列出你的荒岛十本书,作为你阅读新生活的起点。对我来说,我的这十本书里一定会包含这本《如何阅读一本书》,哪怕只是为了更好地阅读其他九本书。我把这个选择,作为对《如何阅读一本书》作者莫提默·艾德勒先生的最高致敬。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 第(3)篇

这是一本实用性论说类书籍,阅读是体力活,也是技术活,要专注也要技巧,而本书重点论说的是技巧这一侧。本书提出阅读时要问四个问题:作者说了什么?怎么说的?说得合理?对我有用?就这四个问题的解答,阅读可以展开为四个层次:能读一本书、速读一本书、理解一本书、对比多本书。

书中提到的方法很实用,建议在头脑清晰时阅读。以后得评论格式暂且定为一段摘要,一段感想,再附一个框架。

自用小记:

㈠基础阅读(识字、文法)。

㈡检视阅读(变速速读)。

●时间有限或估算书本价值时应用。

●略读,序→目录→与主题相关的篇幅→翻论点→结尾几页。

●粗读,从头读到尾,不思考,略过看不懂的部分。

㈢分析阅读(理解一本书)。

①分类。

●{想象文学[小说/戏剧/诗]/论说[实用/理论(历史/科学/哲学)]}。

②掌握结构大纲。

●阅读前先分类(不同类的书籍思维不同)。

●用小段文字叙述书本内容。

●列举重要篇章,分析架构。

●找出作者要问(或要解决)的问题。

③诠释作者意图。

●找出关键字词(概念),确认共通含义。(字词与含义并不一一对应)

●找出主旨(从关键句入手,可能是令人费解的句子)。

●找出论述,转化为简洁的话语。

●找出解答(解决/未解决哪些问题,有没有新问题出现)。

④公正书评。

●评论的前提是了解(有时甚至要了解作者的其它著作)。

●反驳作者观点需理性,求真不求胜。

●区分知识和观点,评判需有理论支撑(知识不足、知识有误、不合逻辑、分析不完整)。

㈣主题阅读(比较多种书)。

①准备。

●选书。

●就主题建立清楚的概念。

②开始阅读。

●检视阅读,找到各书与主题相关的章节。

●带引作者与自己达成共识(全翻译成自己的语言)。

●理清问题(自己建立主旨)。

●界定议题(清楚且各作者回答方式不同)。

●分析讨论(面面俱到,不预设立场)。

③还可配合使用主题工具。

●如《西方世界的经典名著》。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如侵权,联系删除丨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3)篇
喜欢 (0)

您必须 登录 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