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书法思考网,注册用户可以投稿!

《飘(世界文学名著典藏)》读后感_1600字

读后感 清尊素影 4年前 (2019-10-07) 8次浏览 0个评论 举报/投诉

《飘(世界文学名著典藏)》读后感1600字

玛格丽特•米切尔:《飘》

某种意义上,人生的历程,即是一场持续动乱的过程。不独个人的历程如此,放诸人类文明的历史,恐怕也无非是一场历时久远的动乱史。个人的动乱史,持续至生命的结束;人类的动乱史,将持续至更加遥远的未来,我们也无由得以目睹这个壮观场景终结的那一天。

现在,在一场贯穿整个生命时间持续长达数十甚至近百年的动乱历程中,促使个人得以忍耐和奋起与动乱抗争的必要理由,或者说理念是什么?应该是三种对应的价值,即:物质,情感与精神。

在一场动乱中,人们追求的是什么?是稳定。物质的稳定解决了生活,情感的稳定解决了寂寞,精神的稳定解决了信仰。就是说,一个人如果能够在此三个层面完成了一定程度的稳定建设,他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幸福和完满的。即是人们所谓的幸福生活楷模。是一个个人,也是一个个国家一个个民族的最求目标。

从大的方面来看,美国南北战争的冲突根源,也主要在于白人与黑人在此三者中的矛盾纠结和放大。尤其在南方,物质的稳定性只能保证一部分人,黑奴没有物质权利。情感的稳定由于黑白人种地位问题陷入了困境,黑人父母子女分属不同的主人,黑奴没有物质意义上的家庭,情感意义上的家庭也因此而消散。至于精神层面,天主教和基督教宣称的平等由于黑奴问题陷入绝境。美国必然经此一战才能重新达到精神信仰意义上的统一,地理环境的统一没有精神价值的追求是摇摇欲坠的。

从个人的方面来看,作为小说核心人物的斯佳丽倾其全部的力量,所要追求和达到的,即是一种物质,情感和精神的稳定。有意思的是,作者的安排相当巧妙而高明的对应了作为个人不得不面对的这些关系和需求。阿希礼对应着斯佳丽的情感追求,瑞特对应着斯佳丽的物质需求,玫兰妮对应着斯佳丽的精神需求。在黑暗迷茫的现实中,斯佳丽跌跌撞撞,与这三个人,亦或是与这三种价值理念不断发生的矛盾和碰撞,展示人在生命动乱历程的悲壮和残酷。

对应着斯佳丽的物质追求的瑞特从出场到结尾,都始终富有,但看上去正邪难辨,这个人本身就是一枚金光闪闪真假难辨的金币。而在后半部分,瑞特向斯佳丽阐述的财富观中,蕴含着正义和品格。在一定程度上重塑和端正了物质追求的价值观,即不要说谎,不要坑害弱势群体,而要通过绝非邪恶的手段在社会富有的上层群体中众横捭阖,达到目标。

对应着斯佳丽情感追求的阿希礼看上去无比美好,但始终触手难及。完美的爱情存在于个人的理想和幼稚的自我假设中,一旦真正触及,或者有可能达到时,理想情感的本质即显现出无力和无用的一面。这其实在一定程度上质疑了人的高级情感即真正爱情存在的可能性,这就是斯佳丽所以在玫兰妮死去以后突然发现对于阿希礼的爱情纯属假设和幻想的原因。也许,人们注定无法收获爱情,有如开放的玫瑰一旦摘下将很快枯萎。真正能够收获的是种子,而非花朵。爱情具有观赏性,时期性,但无法长存,无法收获,也不该和不能收获。

对应着斯佳丽精神追求的看上去玫兰妮脆弱渺小,若即若离,但总能在必要和斯佳丽最无助的时刻给予她信心和希望。这是一种拟人化的宗教精神。即无论个人身处于何种环境中,都应该始终心怀感恩和知足,心怀善意和乐观的积极精神。人在物质和情感的追求上都有可能面临衰竭和死亡,惟有精神不死,思想不死。所以斯佳丽最终领悟到,促使整个南方在战败后还能不屈不挠,在一片废墟中重新建立新的希望,追求美好生活的,正是玫兰妮所代表着那种乐观和向善。

一个人究竟要经历多少痛苦才能真正有资格屹立于这个悲壮的世间和动乱的岁月?起码要经历人在物质,情感和精神三个方面的洗礼,才能于一无所有在有所为有所不为,完成个人的塑造。

人以一生的时间为代价,在动乱中亲手雕塑一座自我的形象。有的人手艺很好,雕得不错。有的手艺较差,雕的未免粗糙。最末一等,也许终其全部的时间,只是雕塑了一座完全与己无关的形象。

2016-12-30于贵阳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如侵权,联系删除丨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飘(世界文学名著典藏)》读后感_1600字
喜欢 (0)

您必须 登录 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