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书法思考网,注册用户可以投稿!

《为何家会伤人》读后感_1200字

读后感 清尊素影 4年前 (2019-10-05) 5次浏览 0个评论 举报/投诉

《为何家会伤人》读后感1200字

《为何家会伤人》

家,在主流的词典中,一直是温暖、爱和天堂的代名词,因为它承载了世界上两种最重要的亲密关系: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但事实上,如果亲密关系处理不当,家从幸福天堂变成人间地狱,绝不是危言耸听。

我们经常说,性格决定命运。然而,决定命运的性格的形成和家是有必然关系的。

性格,即人格。所谓人格是一个人内在的客体关系。形象表述出来,即一个人的“内在小孩”与“内在父母”的关系。也就是说,性格是一种关系。

比如说自信,是自己内在的一部分相信自己内在的另一部分。即一个人的内在小孩对获得内在父母的爱充满信心。

所谓自卑,也即一个人的内在小孩对获得内在父母的爱没有信心。

所谓倔强,就是一个人的内在小孩对内在父母说,凭什么!

内在小孩与内在父母的关系模式,形成于一个人的童年,主要是六岁前。这个模式形成后,以后的人生里,我们就会不断将这个模式呈现在现实世界中。所以说,内在的客体关系模式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简而言之,即性格决定命运。

果他跟父母的关系是和谐健康的,他的人格便是健康的,他在处理人生各种关系时便倾向于尊重、宽容、信任、乐观,也容易得到爱和幸福。相反,如果“内在的父母”和“内在的小孩”关系扭曲,那么他的人生便会出现种种问题,并会通过他的新家将不幸传递下去。

例如,现实父母或多或少让我们不满意,而我们心中都藏着一个理想父母的模型,为了修正我们童年的错误,我们无意识中都将恋爱当作了治疗,恋人多数时候都是我们选中的理想父母。

又比如,溺爱孩子父母其实是在满足童年缺爱的自己。溺爱的父母将自己‘内在的小孩’投射到现实中的孩子身上,他们无节制地给予孩子,其实是在无节制地满足自己。

牺牲自己、把理想寄托在子女身上的父母貌似可歌可泣,其实本质是自私,把自己人生的焦虑转嫁给孩子,偷懒放弃让别人替自己奋斗,还大言不惭地说这是爱。

太听话的孩子要么一生没有激情,要么终有一天要出大事——自杀或者爆发。在没有出事之前,也总是动不动出错,而且出的都是奇形怪状的错,这是他们独立的本能对父母专制的抗议。

一桩桩事例让人震撼,但可贵的是,作者并不只停留在揭批,他还坚定地指出了出路,那就是爱,无条件的爱,父母给童年的孩子,成人给成年的恋人。童年从父母那里得到的爱,让你一生健康幸福;成年后从恋人那里得到的爱,帮你彻底治疗童年的伤。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更加意识到了孩子6岁前儿童心理建设的重要性,他们的心里建设来自于父母无条件的爱和自由。很多父母是以爱的名字来绑架孩子,他们需要理解自己的行为,理解孩子的感受,给予孩子情感上的认同。同时,感觉明白了自己的一些行为模式的原因,并不停的反思,我是否将来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母亲?将来在我自己孩子的教育上,我应该注意些什么?

接下来可以多读读这方面的书,多写书评,多思考,为自己以后的小孩做准备,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母亲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如侵权,联系删除丨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为何家会伤人》读后感_1200字
喜欢 (0)

您必须 登录 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