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成大事者不纠结》读后感1400字
读这本书源于看了其他读者写的书评说作者大篇幅的写了曾国藩,好奇心作祟让我遇见这本书。
书中作者抛出一个个观点,再举例不同历史背景下的人物生平事迹的具体案例,来讲述在这样一个迷茫时代,如何活得明白,如何修身处事。个人比较喜欢的几个:
贪图妄念的张廷玉
虽然也做出了诸多丰功伟绩,但最后还是毁在“配享太庙”上。他一生都在追求这个身外的目标,并且用这个目标来残害着自己的生命。“张廷玉最后被这个妄念给害死。这让我想起了中国武术当中的一个基本动作,就是扎马步。扎马步只有两个动作要领,第一,扎稳底盘。你得有自己的生活和价值源头,自己要有和他人协作产生财富的方式。第二,意守丹田。所有的东西都不在身外,身外之物没什么可追求的,我一切的行为、一切奋勇的追求都是为了我自己的成长,为了自己的人格健全。”
专注当下的曾国藩,成大事者不纠结
之前读国《曾国藩家书》由衷的钦佩这个晚清中兴名臣,只从读他的一封封写给家人的书信了解他的为人处世思想,他还主张用儒家学说治军。这本书读完才真正了解他是如何把大清王朝从生死线上拉回来的。曾国藩一生打仗讲六个字,叫“结硬寨、打呆仗”,就是把军营扎得非常硬,打仗时要摆出一副坚若磐石的姿态。
他在处理人际关系的逻辑上:
就事论事。
虽然简单,但是我们一般人处理不好人际关系,往往就是因为欠缺就事论事的能力。
专注于当下
曾国藩:“未来不迎,当时不杂,过往不恋。”这就是说,未来发生的事情,我根本就不迎上去想它;当下正在做的事情,不让它杂乱,要做什么就专心做什么;当这件事情过去了,我绝不留恋它。
曾国藩所实践的,恰恰是儒家一个更高的人生境界,就是内圣外王。就是用儒家的道德、君子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让自己在内心里成为一个圣贤。但这还不够,这种人生还没有登顶,真正的登顶是要向外去做一番事业的。
所以才有了后来的“一个人做事的时候,关键不取决于你自己有多牛、多能干,关键取决于你能调动多少资源来帮助你。这个时候技巧就出现了,如果你不仅要追逐内圣,而且要追逐外王,那就不仅要当一个君子,还要有能力调动一切能够帮助你的力量,来帮助你做成这一番事。”本书作者又举例曾国藩做结尾,在帝制时期很少有人能功成身退,得到善终。他做到了,绝对有了不得的官场生存能力。可见,他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人。
其实读书中时不时的会产生很多疑惑,因为作者的写作风格真是让我瞠目结舌,所列举的历史事件也注明了史学家分析和野史正史的记载的,他并不都是肯定赞同,自己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大量地推测作者自己的想法,这样让我不得不对自己之前学过的历史教科书也产生了疑问,有种想都找来重复翻开看一遍的冲动,不过读这本书还是让我有一种爱不释手的感觉!全书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像是讲故事一样,有趣不枯燥,是一本以后还会反复读的书。
《平凡的世界》里有一段话“可是对大多数人来说,生活的变化是缓慢的。今天和昨天似乎没有什么不同;明天也可能和今天一样。也许人一生仅仅有那么一两个辉煌的瞬间——甚至一生都可能在平淡无奇中度过……
生命哪,并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或平凡或波澜不惊,而是你记住了多少的日子,或快乐或有意义,你过的每一天,都要值得回忆。所以,只有活在当下,忘记过去,努力面前,认真的过好每一天,才能克服不同时期的纠结和迷茫。懂得活的通透的智慧,学会在这样一个焦灼的时代做一个“明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