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读后感2500字
“你一生的选择便是最好的答案”
《哲学家都干了些什么》林欣浩
任何高深莫测的学问都需要普及,否则只能束之高阁,哲学尤其如此。
我们每个人日常生活中都或多或少在应用着一些哲学原则或处事规则。例如我们常说“过犹不及”就是在应用中庸之道和佛教的去执念,“人定胜天”是在应用荀子和尼采的学说,“实践出真知”是实用主义,“名正言顺”是儒家的原则,“平等、博爱”则是基督教、墨家的思想。
哲学家们喜欢造新词,构建新理论,大多数文笔还不好,因此哲学著作大都晦涩难懂,哲学普及着实不容易。
本书的风格是“浅白、风趣、八卦”,深入浅出地提问题、举实例、给答案(最讨厌的是提了问题不给答案的,或者答案不知所云的),同时保持了全书的逻辑主线,环环相扣,竟有些读侦探推理小说的期待,实属不易。
当然,为了博人眼球增强戏剧冲突效果,书中对有些观点进行了过激阐述和引申,不明就里的观众便容易群情激奋,非捧即杀。也惹得另一批群众纷纷执笔或反驳或纠偏,好不热闹。
而这也便是哲学的要义:真理非疑不明,非辩不清。
哲学研究的是世界、人及相互关系的基本问题,所以宗教从学科的角度可以看作是哲学的一支,所有宗教的核心都在解决哲学的最根本问题。非宗教的哲学还包括知识论、认识论、伦理学、政治哲学、社会哲学等等。本书开篇几章黑基督教有点过,最后发现所有哲学流派都不能给出最终答案时,重又拾起宗教的拐杖。也是应了这句话:“哲学的终点便是宗教”,至少有些哲学流派这样认为。
本书有时候将宗教和哲学对立起来,理由是宗教不允许有怀疑,而哲学的基础是怀疑,其实不然。形而上学的哲学和宗教一样,都需要一些公理假设,然后运用逻辑演绎推演出一套理论体系来。宗教并非不可怀疑,只是所有公理假设都不能自证也无法证伪,最终你需要做的只是选择是否相信这些公理假设,以及由此推演出来的体系是否有用。当然,如果因为选择相信某一宗教或哲学或主义,就断然否定排斥甚至封杀其他宗教、哲学和科学思想,就大不可取了。
本书谈及的哲学思想和哲人成就比较粗线条,但作为一本妙趣横生的普及读物来说已经足够,最重要的是能够引发读者的兴趣和思考,这就足够了。下面概况如下:
古希腊哲学的鼻祖苏格拉底,高峰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确立了哲学的研究方法:提问和怀疑。
基督教时期的经院哲学:始于公元1世纪圣保罗,将哲学的思维方式应用于传教。成于4-5世纪的圣奥古斯丁,论证了自由意志的重要性。集大成者则是13世纪托马斯.阿奎那的《神学大全》。
法国笛卡尔(17世纪初,近代哲学之父,我思故我在,二元认识论,完满的存在)、荷兰斯宾塞诺(17世纪中,永恒无限唯一的实体论)、法国的莱布尼茨(17世纪末,单子论)形而上学理性主义哲学的三大高峰,基于公理假设演绎推导出了完美的上帝和绝对的精神,有独断论的倾向。
英国的培根(17世纪初)、洛克(17世纪末)基于科学归纳法的经验主义(经验唯物主义),不能保证绝对正确,是概率真理。牛顿力学及科学的巨大成功产生了霍布斯的机械论(机械唯物主义),然而进一步将导致决定论和宿命论。
英国休谟(18世纪中)的经验主义、怀疑论和不可知论,批判了理性主义的独断论倾向和纯粹经验主义的相对性。休谟带来的震撼在于一切皆可怀疑,一切皆为相对。
德国哲学高峰时代的到来。康德(18世纪末)是形而上学客观唯心主义的高峰。“物自体、先天认识形式和表象”是对客观和精神世界的一种高度概括,和万有引力定律类似,试图解释人的意识和外部世界的所有作用关系,具有哲学的简洁之美,超强的思辨概括技能,膜拜。
黑格尔(19世纪初)树立的形而上学客观唯心主义的巅峰,其地位至今无人能撼动。黑格尔的事物矛盾统一、辩证法、相对真理观、发展的历史观、绝对精神,特别是辩证法对近现代哲学影响深远,包括中国人民倒背如流的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学说。继续膜拜。
与黑格尔同时代的叔本华(19世纪中)通过对康德的注解,创造了“生命意志”这个概念,认为生命意志通常高于人的理性,是痛苦的根源,由此推导出了唯意志论和悲观主义,又称非理性主义。然而悲观不等于绝望,解救之道便是如佛教一般修身养性、戒绝执念。
学霸尼采(19世纪末)则将叔本华的“生命意志”改造成了“权力意志”、超人哲学,简单地说就是毛爷爷常鼓励我们的“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更快、更高、更强”奥运鸡汤,所以强人和学霸们都特别喜欢。嗯,这是极好的,希望同学们都能当学霸。
既然用逻辑可以建立整个数学大厦,罗素和维特根斯坦(20世纪中)拍着脑袋想应该也可以用逻辑来构建哲学大厦,这叫做逻辑实证主义(又称分析哲学)。然而逻辑证明的结果是没有结果,因为哲学不是数学和自然科学,没法实证。
数学和科学除了严谨,还很实用,哲学虽然不那么严谨,但也有实用性,于是这有了实用主义。实用主义虽然不能回答“什么是真理、人生的意义”这种根本问题,但没关系,只要我们不较真,好用总比没用还是好很多的。宗教、哲学、科学不都是最终为人所用吗?
检验科学理论的重要标准是:证伪,这是证伪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觉得有点独断乾坤了,可以谦虚点说“实践是检验相对真理的重要标准”,这就是实用主义。“证伪+实用主义”是特别好用的一对搭档。另外要注意,不可证伪的命题不一定就是错误的命题,而是属于无法用经验检验的命题。科学是一个描述世界、揭示相对真理的工具,而描述世界和相对真理的方法不止科学这一个工具。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证伪+实用主义”在政治观上的运用:民主政治最关心的不是谁制定的制度政策,而是无论谁制定的,都不能成为绝对真理,都要给别人留出修改、推翻它的机会。形式上的议会制、多党制、一党制、民主集中代表制都不是问题的核心,可以随时“纠错”而不只是“多数说了算”,才是民主政治的核心精神。而要能够“纠错”,监督和自由言论则是基石。
总结来说,对人民大众来说,衡量这些理论的标准应是“经验+实用”主义,并允许怀疑,反对独断论和绝对论。对宗教、哲学和科学来说,都同样适用。
而关于“是否存在绝对真理,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这一终极命题,则永远没有标准的答案。我想,在不断求索中,你一生的选择便是最好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