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图腾》读后感1100字
这本书的前十分之九都是知青与狼的故事,到书的最后,这本书已经上升到讨论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的研究型著作。给我们以农耕为主的汉人一个以的“游牧民族的视角”来看待草原、狼、中国历史的全新视角。跳出“汉本位”的思想来重新审视中国历史的发展,民族性格的形成等等的问题。
首先我们看一下故事的主要线索:一个叫陈阵的知青来到额仑草原当羊倌。从蒙古人那里听关于狼的传说,以及自己几次与狼的遭遇,让陈阵越来越爱狼了,想要对草原的“狼图腾”做更深入的了解。
毕力格老人为陈阵讲述草原的生存哲学:草原的草是“大命”,其他一切生物都是靠“大命”而活的“小命”,而“草原狼”又是草原生态最重要的一环。
陈阵在对“草原狼”的极度兴趣之下就开始养狼。陈阵在养狼的过程中就开始观察狼,研究狼。
当狼还是一个幼崽的时候吃奶都会把其他狗崽赶开,自己挑奶水最足的一个来吃。
狼崽在吃一个整体的动物尸体时还会先做复杂的祭祀仪式,即使自己已经饿了一天了。
狼有“不自由,毋宁死”的气节,狼永远不能被驯服,始终保持着它作为狼的尊严。
最后小狼就是在不屈服当中,几次项圈弄破了喉咙而大出血,最后陈阵忍痛给了小狼以最后的尊严(让小狼不是病死,而是战斗死)杀了小狼。
额仑草原自从农耕民族的进入,对草原一点一点的破坏。首先是对狼群的大肆屠杀,狼灭绝了。然后是对草原野生动物的大肆捕杀,野生动物没有了。再就是过度放牧,让草原的草都长不出了。最后草原就成了沙漠。
故事以悲剧结尾,最后狼死了,毕力格老人也死了,草原也被破坏了。
最后作者通过对狼的研究,过度到对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的研究。
从西周以后,华夏民族一个主导性的盛衰规律也由此开始:一旦华夏民族性格中的羊性太强于狼性,华夏就被异族入侵,山河破碎,任人宰割;一旦狼性太强于羊性,华夏中国就专制暴政,或军阀混战,民变蜂起,战乱不休。只有华夏民族在性格上的狼性羊性大致平衡,狼性略大于羊性时,华夏中国才疆域扩大,国富民强,经济文化繁荣昌盛。
最后得出:像儒家和封建专制那样全面阉割和镇压民族性格中的狼性,其结果是全民族性格羊性化,落后挨打,死路一条;像法西斯那样疯狂释放煽动狼性,则将把世界变成人间地狱,也是死路一条。只有适度释放狼性,并采用唯一能够控制和驾驭狼性的真正民主制和法治,抛弃橡皮图章式的假民主,这才是中华民族的唯一出路。
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要在“狼性”和“羊性”
的平衡中才能繁荣发展,“狼性”太足就会带来灾难,“羊性”太足就会封闭、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