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义(影视原著)》读后感800字
书币没了,所以用其他软件看完了这本书,觉得还是要写点什么,毕竟是因为电视剧迷上了这部小说。
这是一部以反腐为主要内容的小说,其中掺杂了官场政治权利方面的斗争。
对于行贿受贿以及腐败的认识,感觉自己还是停留在小说中提到的\\腐败促进了经济发展\\。之前在《明朝那些事儿》中看到过有关戚家军的描述,戚继光也疑似有过行贿受贿的行贿,只不过他是\\取之于吏,用之于军\\,所以与当时的贪污腐败分子相比他的行为只能说稍微好一点。长此以往,类似的例子不断增加,就形成了一个共识,\\腐败会促进发展,是官必贪\\,可如今的贪官的钱有没有用到正当的地方?很显然,没有。
之前在看《巨婴国》的时候有看到过对中国人的描述,中国人像是个巨婴,容易抱团,其实只有弱者才喜欢抱团,当然也可以说这是中国长期以来儒家文化的影响。每当新闻事件中出现政府,百姓的时候,往往百姓就成了弱势群体,需要社会言论的支持保护,社会舆论一边倒,政府发言往往是几句官话,只能说我们高中所学过的政府与人民的关系,我们压根不信。双方处于对立面时间太长了,矛盾早已根深蒂固。而且矛盾的缓和也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希望我们能上下而求索。
小说中的人物塑造很典型,但带有理想化的色彩。陈岩石,沙瑞金,候亮平包括李达康等正面人物身上都带有一定的理想主义色彩,所以这部电视剧一直被冠以\\宣传片\\的称号。我们好像已经习惯了将政府与人民对立,哪怕真有小说中的正面官员,我们也不会相信。虽然说有理想色彩存在,但我相信大多数人还是喜闻乐见的,毕竟我们社会真的需要这些正面人物的存在。
小说中的对话占了很大的比重,在对话中又塑造了一些比较丰满的人物形象,比如李达康的霸道,刚正,高育良的矛盾,虚伪等等,情节曲折离奇但符合逻辑,再现了官场的黑暗和政客的虚伪。
虽然很多人说它是宣传作品,但还是觉得这样的宣传作品,这样的清流能更多点,但不能泛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