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书法思考网,注册用户可以投稿!

《借我一生》读后感_1000字

读后感 清尊素影 4年前 (2019-08-31) 8次浏览 0个评论 举报/投诉

《借我一生》读后感1000字

好几年没看过余秋雨先生的作品了。早些年的巜文化苦旅》我是真心喜欢,而后常见他在荧屏上出现,以文化名人的身份作节目嘉宾、评委,再后来就看到铺天盖地黑他的各式评论。我不知道余秋雨咋了,反正媒体上一窝蜂地起哄,几乎都在骂他,此后他便渐渐淡出人们视线。
这本《借我一生》是2004年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与他之前的作品风格迥异。本书朴实的文字,线性的叙事,让人感觉像在唠家常。但在其平实的风格下,却掩盖不住冷峻的追问和反思,不由得使人浑身起鸡皮疙瘩。
看介绍称这本书是余秋雨先生对中国文化界的告别之作,写作起因源于他的父亲。余秋雨先生的父亲去世后,家人打开他天天紧锁的私人抽屉,发现了大量的文字资料,这些文字资料为什么留存到生命最后,却又不愿意在生前让后辈看见?由这些疑问出发,余秋雨先生开始逐一寻访自己前辈的人生历程,发现最重要的答案已经随着父亲的去世而永远失去,这种几天之间的咫尺天涯使他产生了强烈的创作冲动,并找到了文学感悟的基点,这个基点就是后来出版的《借我一生》。父亲的人生历程牵涉到祖母、祖父、叔叔、姑姑,又牵涉到母亲、外公、外婆、姨妈,每个人都是典型。余秋雨先生从童年开始,用近似于《铁皮鼓》中那个小男孩的目光,注视着长辈们的一切。随着年龄的增长,一直注视到这些亲人的坎坷、遭难、直到活着。
《借我一生》以这些普通人的群像。勾画了一部真切具体的现代民间生态史,由于一切从自我感觉出发,全书的主角很快从前辈转移到作家自身,因此,现代民间生态史只是成了背景,真正的着重点是一位当代文化学者的成长史。
这中间,包含着作者对于文革灾难的民间版本,对于二十几年来经济转型和文化保守主义之间的巨大落差,对于仕途和学界的社会百态,特别是对于文化灾难的复燃机制和蔓延机制,都做了一系列描绘与思考。作者在叙述自己的人生历程时,表现了一种蔑视灾难、不断突破、立足大地、叩问世界的转型期精神选择,也表现了这种精神选择所带来的畏难和孤独。由此看到,余秋雨的一生,如他的父辈一样,都非常坎坷,而他选择了包容和孤独。
每个人都不是完人,对于文化名人,既不可捧杀,也不可棒杀,而我们又恰恰对文化名人尤爱挑刺。我不知道现在的余秋雨先生过得怎么样,唯愿他能宁静幸福地生活下去。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如侵权,联系删除丨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借我一生》读后感_1000字
喜欢 (0)

您必须 登录 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