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读后感1100字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看完这本书,这句真挚朴实而又饱含深情的话语一直回荡在我的脑中,让我充满深深的感动,每每想起,就会热泪盈眶。
1997年,一代伟人逝世,身处偏僻山村、年仅七岁的我也能感受到全国上下的哀伤,但年幼的我只能感受到而不能体会这种哀伤,只记得那时爷爷经常告诉我:“邓小平是一位伟人,他让我们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
看这本书之前,刚参加完一个党建知识竞赛,题库中有很多内容都是邓小平提出或者主导推进的,当时的我只是死记硬背而没有深思这些理论形成背后所面临的社会背景和艰难险阻,背起来难免觉得吃力。如今再来看这些题目,就变得那么让人感动和容易理解。
谈到邓小平,“改革开放”总设计师是他最突出的符号,但他的政治和思想遗产远不止这一项。从恢复高考、知青返城、解决就业问题,到1978年推动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中国开始全面拨乱反正。后来,经济特区的应运而生,安徽小岗村的“包产到户”。一直到1992年发表南方谈话,把改革开放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邓小平理论体系,确立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每走一步在当时都是那么艰难却又必不可少。
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邓小平最重要的思想特点,无论是在对毛泽东同志功过是非的评价上和对中国国情的判断,还是在对当时中国发展的道路、任务、方针的确定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态度始终贯穿其中。从“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到“发展是硬道理”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邓小平以非凡的政治智慧和务实精神改变了千百万普通中国人的命运。
对于“深情地爱着祖国和人民”的邓小平,中国人民也用多种形式表达了自己的敬意。书中就有三处发自人民群众内心的呼喊,第一次,1977年复出后首次出现在公众面前,在北京工人体育馆,那是群众对他出来主持工作的强烈呼唤和迫切希望;第二次,1979年国家刚拨乱反正步入正轨,在安徽黄山,那是无数青年对他表达的无限感激;第三次,1984年新中国成立35周年国庆,在首都群众游行时,一句“小平您好”,那是全国人民对小平同志最深情的热爱。
今年,正值邓公逝世20周年,现今对于他的各种争议,希望也能实事求是地去评价,正如他始终支持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相信,时间的长河会给予我们最客观公正的答案。
最后,希望邓公在他80岁生日时许下的国家富强、民族繁荣、人民富裕的愿望能够全部实现,希望他的子孙后代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