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书法思考网,注册用户可以投稿!

《知行合一王阳明》读后感_1400字

读后感 清尊素影 4年前 (2019-08-20) 8次浏览 0个评论 举报/投诉

《知行合一王阳明》读后感1400字

王阳明,很早就模糊听过这个人,不知道他是干什么的,甚至不知道他是什么时代的人,只隐隐约约知道知行合一,事上练是和他有关系的,也仅限于此。直到看完这本书,才可以说对王阳明有了一个粗略的了解。

就如同很多人听过王阳明或者被他所吸引,很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三场战争用兵如神的军事能力的展现以及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的完美战绩。

现在流行一句话,拿结果说话,而他所建立的彪炳战功对于他的意义我想除了完成了他年少时想建功立业的心愿,更在于用超卓的军事能力完美的印证了他一直传播和倡导的心学的威力。让我们知道什么叫知行合一,事上练,鲜活的例子。

如果说他的军事能力和建立的功业是行的结果展现,那他的知又是什么?

从大的层面来说,他的知即是他心学中核心和灵魂的致良知。但良知并非我们通常意义认为的良心,我们的良心能分清善恶,但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仍然有很多中间的灰色地带,即使同一件事,站在不同的角度,也有不同的理解和解读,这就需要我们有分辨是非的能力和智慧。所以致良知则是:我们听从能直觉般分辨是非善恶的本心去为人处事。

致良知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它就像在人生前行路上拥有了指南针,持之以恒,就能养成如山般的超然不动心,同时拥有超人的排忧解难的智慧,也就走在了成为圣贤的路上。而王阳明心学穿越时间的迷雾和长河走到现在依旧展现它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正是其价值的体现。

纵观王阳明的一生,他一生都在探索并践行圣贤之道,最终建功立业,创建心学,弟子,追随者上至政府高层,下至黎民百姓,遍布全国各地,也是整个大明王朝唯一一个因建立军功而被封侯爵的文臣。

立德,立功,立言,古人对于圣人的评判标准,王阳明做到了。

写到这里,如果单纯的以王阳明作为论述主体,其实应该收尾了,但我用这么多篇幅来写王阳明既是自己对这本书,这个人消化吸收后的思考整理,也是对王阳明及其心学的一种致敬;除此以外,我觉得他就像一个很重要的引子,让我们看到一个在自有体系做到极致的模板。

我们可能会忽略,立德,立功,立言只是儒家思想体系对于圣人的评判标准,可在儒家之外,还有佛教,道教长期以来对于普罗大众的深远影响,更何况在春秋战国也曾有百家争鸣。儒家之所以在中国封建统治时期占据至关重要的位置,我们不否认其思想本身对于百姓的教化和意义,更在于它对于封建统治者而言是最符合其利益的驯服百姓思想的工具。正如同不知在哪看过一句话:儒家的外衣,法家的内核。

放眼历史长河,秦始皇雄才大略,千古一帝,同时也残酷暴虐,所以一直处于评论的两极;曹操在政治,军事,文学上都有杰出成就,可他生平的言行以及那句“宁肯我负天下人,也不愿天下人负我”让他背负奸雄的标签。他们与圣人所倡导的品行相去甚远,就像赤道和南北极,也依然不影响他们在历史长河的重要地位,也无法掩盖他们隔着时空所散发的光芒。

我之所以拿出暴君和奸雄来与圣人做对比,是想表达这个世界的多元,我们从来都是环境的产物,容易将视野局限,当我们能跳脱出来看到一个更大更多元的世界的时候,其实就很难被一时,一事,一物过多的牵引。

我们看不同类型的伟人的传记,读他们的生平,品他们的故事,并不是我们一定要成为那样的人,事实上,我们谁也成为不了,只能做自己,我们无非是从他们的言行和思想中去汲取精神的力量或者法则,变成身体的一部分,更好的前行而已~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如侵权,联系删除丨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知行合一王阳明》读后感_1400字
喜欢 (0)

您必须 登录 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