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书法思考网,注册用户可以投稿!

《东方快车谋杀案》读后感_1200字

读后感 清尊素影 4年前 (2019-08-16) 7次浏览 0个评论 举报/投诉

《东方快车谋杀案》读后感1200字

含剧透:

  • 一辆从伊斯坦布尔开出的东方快车;一群来自不同国家、不同身份阶层看起来“毫无关系”的陌生人;一起扑朔迷离的杀人案;没有血腥可怖的场景,理性的推理引发出对一起绑架案的审判.

主人公小胡子侦探波洛和大多数侦探人物一样,对案件就像冷血猎手汲取着猎物的快感;被害人是个隐藏身份逃离法律审判的坏蛋;有趣的是各形各色的人物形象:大惊小怪的把女儿挂在嘴边的太太、端正冷静的英国教师小姐、驻印度的英国军官、显贵们和仆人、伯爵夫妇、列车员……一群貌似陌生的人聚集在这一趟火车上上演着一幕幕戏剧.

福尔摩斯:世界上没有完美的犯罪

看到中间大概已经猜出这是一出团伙作案,相互隐藏身份相互提供证词,然而正如福尔摩斯所说:世界上没有完美的犯罪.尽管这些人制造了一个自认为完美的假象和周密的策划,但是参与的人越多也就可能暴露出越多的线索,只要有人的心理防线被攻破卸下了伪装,其他人也会逐渐被攻破.通过线索烟斗、两根不同的火柴、手表的指针、绣有H字母的手帕、被润湿的标签等结合众人的供词和漏洞波洛一步步逼近了真相和众人的身份.随着真实身份一个个被揭开,所有的供词和神秘面纱都不言而喻的得到了解释.

  • 最终波洛给出了两个推论:

推论一:凶手是加来车厢上的某位乘客

推论二:凶手是十二个人,每人都从哈德里太太的房间潜入雷切特的房间刺了一刀,至于是哪一刀致起死亡无法得知.

我认为阿婆这本推理小说精彩之处在于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在一个密闭的空间里,十几个人各显其色,戏剧效果十分明显.以前上经济法课程的时候老师给我们放过一个黑白片-《十二怒汉》,也是像这样在一个狭小空间里,十二个陪审员形象鲜明,争辩各执一辞,电影就围绕这一个场景和事件展开,却极具吸引力和观赏性.

永远无法得到唯一答案的就是人性情义和法律客观事实的对立.到底是顺从民心冒着人情味热气的是正义还是法律判定的事实叫正义?我也想不通透.

引用以前看过的《legal high》里的台词吧:

  • 我们不过是愚蠢,感情用事,不断犯错的再渺小不过的生物而已,同是这样的凡人,能够判决别人吗?不,不能。因此,代替我们,法律来做判决,不管多么可疑,不管多么可憎,不带任何感情,只根据法律和证据来判决,这才是我们人类经过悠久历史而得到的法治国家这一无比珍贵的财产。
  • 我们能做的,只有对现在还活着的人心怀慈悲,领悟平凡的每一天都是奇迹的道理。

源于真实案件背景:

查尔斯·奥古斯都·林德伯格(Charles Augustus Lindbergh),又译林白,是历史上首位成功完成单人不着陆飞行横跨太平洋的人,但在1932年间其仅20个月大的长子却遭到绑架、最终被撕票,引发社会高度关注,这个案件成为美国史上最知名的绑架案之一,被视为“世纪犯罪”。

英国小说家阿加莎·克里斯蒂(Agatha Christie)在1928年秋天首次搭乘东方特快列车。短短几个月后,东方快车在1929年2月被暴风雪困在土耳其Çerkezköy附近6天的时间。这个事件激发了克里斯蒂的灵感,结合林白小鹰绑架案的情形,她创作了《东方快车谋杀案》一书。

案件背景资料源于百度/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如侵权,联系删除丨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东方快车谋杀案》读后感_1200字
喜欢 (0)

您必须 登录 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