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锋》读后感1800字
其实和《月亮和六便士》一样。同样关于远方,同样关于理想,但拉里的远方需要更大的勇气以及信念。
不同于查尔斯斯特里克兰对于艺术的热情追求,拉里在一开始其实并不清楚他所追寻的“远方”到底是什么。
很多人认为查尔斯斯特里克兰是疯子,抛妻弃子放弃优越生活去追寻自己所谓的“艺术”。但我认为他至少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他的远方有一个点,这个“点”虽然远,倒不至于触不可及。
他的一生在于不断追赶,不断超越这个“点”,至少是可及的,至少斯特里克兰明白他的艺术。
但拉里不同,只是因为一次空难,就让他对生为人存在的意义感到迷茫。他不知道他想要追寻的是什么,但他清楚他不想要的是什么。权势贵族之间的虚假交集非他所愿,站在贵族社交圈侃侃而言非他所想,为他人赞美被他人敬仰非他所需,他清楚的明白自己不想要什么,但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不同于查尔斯斯特里克兰意志坚定的抛弃现有的一切,拉里在追寻的过程中还在与“现实”周旋,他还没完全跳脱出去。
所以会给我造成一种感觉:拉里的远方尚且可及,但查尔斯斯特里克兰的远方是真的遥不可及。
不过仔细想想,其实拉里的“远方”更需要勇气,不知目标的追赶势必要浪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另外两个人也没有可比性。查尔斯斯特里克兰更执着于自己的艺术、自身的价值方面,而拉里更多的追寻自己人生的意义。
相比较查尔斯斯特里克兰,拉里更多了一份人情和包容,所以在读的时候会不由自主的亲近人物。
查尔斯斯特里克兰是具有天赋的,而拉里平平无籍。前者追寻自己的天赋,后者只能去不断尝试,在历练中获得感悟,我更喜欢拉里。
虽然毛姆最后说每个人都找到了自己的归宿,但其实拉里的归宿是最不能被我们所理解和接受的。按说查尔斯斯特里克兰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抱负,安然离世,他的辉煌得以留存,但拉里呢?
拉里是没有实现自己的远方的。我在阅读前期期待的结局是拉里在印度得到顿悟,他明白生命的真正意义,他的层次得以上升,他的意义实现非凡。
所以最后看到拉里还是一样回到美国继续平淡的生活后,其实心里是有一点失望的。我不知道毛姆有没有这种感觉,举个例子就是:你因为其他事没去上课,课后同学分享了他的笔记给你,你通过笔记明白了这节课的重点,所以你感到庆幸,因为你没去上课就得到了和他一样的效果。我不知道毛姆有没有过这种想法,他通过拉里的讲述进而做出判断:其实你说追求的东西也不过如此。
我一开始其实是抱有这种想法的,但仔细一想完全不是这么回事。拉里他在追寻自己心中所想的时候仍然向外界敞开心扉,他所收获的感悟通过转述势必会大打折扣。
当他在印度深山里那处小屋第一次看到日出全过程的时候,想来他心中的震撼难以言表。
所以我认为可以将拉里视为一个一意孤行的人,他不顾伊莎贝尔以及其他人的反对决然踏上自己认定的路。也可以将拉里视为精神世界极度纯净的人,会因为在体验中得到而欣喜,却不会因为失去而惋惜。或许还可以将他视为一个在迷茫中坚守本心的人, 数十年来始终坚持按照自有的方式生活。
书中几乎每个人都带有浓厚的时代特征,都沾染了时代的习俗或者风气,包括毛姆。但唯独拉里,你将他放在任何一个时代都不显得突兀。他是唯一一个罔顾时代要求的人,也是唯一一个跳脱出时代控制的人,这点就很了不起。
这本书叫《刀锋》,我理解为大多数人都在刀面以内的安全区域生存。并非贪慕,他们只是习惯呆在圈里的舒适和安逸。拉里一个人是在刀锋边缘试探,因为跳出刀面,他得以看到刀面以外的广阔风景。同时,他在外人看来处于一种危险的境地,其他人不明白按照循规蹈矩的生活有何不好,为什么非要抛弃地位社交和钱财去追寻这种在他们看来不切实际的东西。
我们每个人或许在某一个瞬间都会有过拉里的念头,但我们都没有勇气去执行。拉里是可敬的,不光在于他的执着,更在于他对身边事物的通透和豁达。
毛姆不止一次提到拉里的笑容,温暖又迷人,淡定又从容。当然他也说过,在他看来他放不下自己已经拥有的一切去像拉里一样寻找生命的意义。
每个人都在给自己设限的时候拉里反其道而行,他给自己充分的自由和畅通,才能看到别人不曾想过的风景。相比较物质上的差异,精神上的差异更加难以调和,拉里唯独在天地间才不会显得那么格格不入。
其实他毫不在乎物质的态度确实令人恼火,但你也无可奈何。你要习惯他的独来独往,但如果不理解他的世界也不必勉强,用毛姆的话说,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归宿,本来就无关高低,怎样过你这一生取决于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