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的智力:采铜(自选集 知乎「盐」系列)》读后感1100字
海绵式地淘金
两年前与朋友有个讨论:
他看书是海绵式的,博览群书,不急于下判断,认真看,看完再说,等吸收量到一定程度再思考与养成自己的观点。
我看书则类似淘金式,每本书如一堆金石,目标明确,只挑金子,其他不要,阅读过程中伴随着大量的思考与判断。强调功用,看完必合书细问:这本书讲什么,对我有什么用?
该时纷争无果,各行其道。
今看《开放的智力》一书,发现作者与我有类似观点:
厉害的人与一般人区别在于,面对信息,前者能够快速抽取最核心的部分,然后进行快速的推导。而一般人却受困于繁纷复杂的信息细节中无法自拔。
当今互联网时代,人们每天接受过剩信息,让他们不断被动接受,疲于奔命,从智力的角度看,反而是变笨了。而处于智力金字塔顶端的人会主动出击,像一个具有鹰一样锐利的双眼的猎人一样,去采集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再进行无情的碾压,然后把最关键或最有挑战的部分放到工作记忆(宝贵的智力资源)中进行运算,即好钢总是用在刀刃上。而这样的场景重复成百上千次,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会大得超过你想象。
一言概之,聪明人如猎鹰,讲求最快速捕获关键信息。
我认为,这就是高效学习的核心所在。
这一思路,不但可应用在阅读,还可运用在学习、做事的方方面面,如:
①写作
作文最首要,在于论题与论点的精准把握。
如写一篇书评,回看全书,洋洋洒洒,大量观点,从何下手?必精准定位,抓住自己感兴趣的关键观点,再组织材料,展开论述,方可下笔写作。
②言语交流
许多人说话啰嗦,在于没想清一些关键问题:交谈的目的是什么?我想表达的是什么?对方需要我讲出什么信息?
以及在聆听上:对方讲这番话的目的是什么?表达的关键论点是什么?对我有什么用?
③做事与计划
一早醒来,细想:如何能过好这一天?
与其罗列N多目标,完成不了后在悔恨中睡去。不如,想清楚这一天最关键的一两件事情(别超过三件),用心、轻松做好,你已然是个生活极其高效之人。
话说回来,朋友那海绵式学习方法也有极大好处,即能谦卑、稳定地学习,取百家所长,有容乃大。两年下来,朋友的阅读量远超于我,他以这样的心态可一年读上百本书、到几十个城市旅行。再见他,诸子百家顺手拈来,思想的广度与深度已然非凡。
由此可见,以量取胜,是一条更高的法则。
且,学习初始,先积累沉淀,清楚喜好后再作筛选、判断,对大多数人,或许更行之有效。
可下结论:海绵式的学习方法未必高效,但即使蜗牛前行,终究超越走远。而淘金式学习如猎鹰,可快、准、狠,却必须量大,方成大器。
说到底,应两者合一,各取所长,则可事倍功半而恒久进步。
个人公众号:Jason的学习之道
欢迎志同道合者关注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