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令十字街84号》读后感1100字
【《查令十字街84号》——书与信和过去】
这两天在读《查令十字街84号》,书中以信件往来的形式,为我们展现了海莲与英国查令十字街84号书店的情谊,特别是书店其中一位员工弗兰克认真周到的回复,拉开了彼此20年的通信,出于对当时英国二战境况的同情,海莲为他们寄去了宝贵的稀缺食品,和弗兰克,以及其家人、书店员工都开始了一段延伸的友谊。海莲和弗兰克因书结缘,一个率真慷慨洒脱俏皮,一个持重认真绅士严谨,彼此都有好感,但这是一场无法言喻的感情,他们一个恪守责任养育家庭,一个终身未嫁爱书成痴,双方终生未见。看完后引人想起许许多多美好,有些错失,有些也许正在慢慢流失。
记得少年时流行交笔友,每寄出一份,就多出一份收信期待,也曾好奇对方的模样,恳请对方寄一张玉照来,言语和心情的交流,最让人好奇对方的模样,是否和自己脑子里堆砌的一样……那时还小,那时真好…
高中时又流行短信,甚至用拼音发过短信,英文还真不行,早先也配不起中文机,用的是一台摩托罗拉的折叠机,经常用短信和女生\调情\,情愫就在一来一往的电波中越来越强,慢慢的就再也没有对信件的依赖和期待。像他们这样多好,可以跟书店的朋友定制书籍,那时候我喜欢一个叫穆时英的作者,在县城中很难找到他的作品,网络也没现在发达,且上网吧还会耗掉自己大部分的生活费,只能经常去翻看校门口摆卖的二手书摊,撞到喜爱书籍的机会微之又微。那时候还有个读书平台\贝塔斯曼\其实书也不多。
还有当时每个星期,都有人到校门口摆摊,把旧书摊开一地,五花八门,豪无章法,倘是你看中,就拿起问,老板,这个多少钱?后来发现老板娘比老板报价高,就总爱拿着问老板,他老是眯着眼翻看一下,报出一个你可接受,又比你心理念叨的,如果不超过多少钱,我就买了的想法,的哪个价稍高一点的数。后来才知道,他看的也不是原价,只是新旧和厚薄。而我也想称称为之想买的价值……。当时的零花钱,除了买cd,也就都花费在此了…
海莲在信里表述的许多爱书的习惯,我也有,比如我喜欢赠书上有題字,写着寄语和心情;喜欢旧书上有注记,理解书评人的想法猜测她的模样,这些功能,居然微信读书都实现了,如这般穿越时空的交流真是太美妙了,像现在这样简而全的app,着实让人喜欢。
去年回老家,回了一次高中,颇有感触,想起从前种种,做了短词一阕:
登高处,望远地,
幽梦直经短松岭,
黯然销魂,相顾无语;
归故里,温旧梦,
流光幻成惊鸿影,
凭栏空会,昔时情意!
不管当时多好,过去了就不可再追,现在归故里,温旧梦,也许还能凭空浮现对方样子,却也只能凭栏空会,你的所有关于她的印象,都不会是经过时间雕刻后,现在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