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银河 著名社会学家李银河的自传,坦诚而通透地讲述自己的一生。李银河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然而,很少有人知道,由于“文化大革命”,她只读到初二就中断学业,参加串联、去内蒙古兵团插队,还在山西农村种了两年地。 人间采蜜记:李银河自传在线阅读地址人间采蜜记:李银河自传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1)篇
知道李银河是因为王小波。那个在世界上最珍视的东西是思想的自由的作家。那个在信的开头都写下“你好哇,李银河”的丈夫。当初被这句话“你好哇,李银河”感动得一塌糊涂,感动的是王小波追求李银河时的执着以及他笔下的那份毫不犹豫。摘取书中她思念王小波的一段话:“在一人独处时,我会想起我们的相遇、相知、相爱,会想起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快乐和痛苦。我像一只反刍的牛,不断地反复咀嚼着我们过去的生活,细细回味它的酸甜苦辣。” 这样的思念着实让人心疼。王小波曾赞美李银河:“你有一个完美的灵魂,它是一个锦标”。是的,这个锦标只颁给最自由的灵魂。从过去到现在,她都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没有太多的物质要求,只沉浸在自己喜欢的世界里,看美好的电影,听美好的音乐,想自己乐意想的问题,种花遛弯,自得其乐,因为人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她还需要一个诗意的世界。这本【人间采蜜记】也正是展示了李银河的n人生哲学。她曾说过她的采蜜哲学:就像小蜜蜂似的,在花丛里头,采集那一点精华,其他的都不追求,也不去看,那些丑的东西就把它躲开就行了,只需要生活中的一点甜美、一点精华就完了。她既喜欢罗素的逻辑实证论也喜欢福柯的“后现代”。罗素偏重理性、现代,而福柯对此有所反思。两种路子,她却都喜欢。她是我们口中的“少数人”。前途似锦的李银河对隐身蒿莱之中的王小波从来不吝欣赏,夸他是不世出的人才。即使外界说王小波出身并不及李银河,他们依然坚定的走到最后。结婚之后,两人自愿不育,过上了物质最简单精神最丰富的生活。在那个社会做了不要孩子是多大的勇气和胆量。对于性的研究,也让李银河成为舆论的焦点。“卖淫去罪化”、“同性恋婚姻合法化”以及对“一夜情”、“换偶”等敏感问题的评价也使她争议不断。没有人愿意当少数,当少数是什么滋味?每个人都知道,因为在生活中,至少在某一方面我们都是少数。即便是开上了豪车,刚去巴黎旅游回来,还是理解不了北欧、美国等文明在何处,我们有孔圣,可那条大辫子从未真正割掉。最后套用郁达夫的话来结束这本自传的书评:n没人敢讲真话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n有了敢讲真话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人间采蜜记:李银河自传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2)篇
一直艳羡于李银河和王小波的爱情。他们是soulmate,彼此欣赏彼此依偎。
李银河说,小波以后一定要写小说,他们不追求物质,她可以养活他。这一处着实感动到我了。
而他呢,除了帮李银河做同性恋研究,一起在美国读书旅行,给她的生活带来调皮有趣的佐料外,还留下了那些让李银河回味余生的书信。
在《爱你就像爱生命》中,我最喜欢这一段话——“我的灵魂里有很多地方玩世不恭,对人傲慢无礼,但是它有一个核心,这个核心害怕黑暗,柔弱得像绵羊一样。只有顶平等的友爱才能使它得到安慰。你对我是属于这个核心的。”
她实在不像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言语中没有对当年知青下乡的抱怨,用一句俗透了的话来说,就是感谢经历。谈起当年的恋情也似少女般可爱,小波逝去后,她和那位率真的大侠交往的故事也书中提及,她坦荡的说他是“跨性别者”( transgender),相识就是为做研究。
同时我又感叹于那代人的才情。对社会学感兴趣就去国外进修,国内没有相应的著作就顺便给翻译了引进来,到耳顺之年又执笔写作……尽管她称自己的小说似论文体。但不愁出版,能够随心所欲的写作,实在人生一大幸事啊。
人间采蜜记:李银河自传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3)篇
昨天打开这本书,一口气念完,感叹李银河的人生真是幸福啊,连读的人都有些羡慕她的幸福,能从事热爱的事业,能陪伴相知相恋的爱人,对知识和学问的无尽追求……
这本书的内容讲的是李银河童年、求学、恋爱、留学以及她的一些研究内容,文风简练有趣,即使在写生命中最艰难的岁月如内蒙开荒、失恋、失去小波,也不见哀怨,反而见一个坚强坦诚、有志有趣、有情有义的李银河站在书中。
看完此书,收获的是对待生命的新态度,如李银河的序所说“在六十三年的生命中,我始终坚持“采蜜哲学”:人间如花丛,我只是从中采撷一点点精华,对其他的一切不去理睬。一生只有短暂的几十年,要好好享用自己的生命。自由奔放,随心所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