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书法思考网,注册用户可以投稿!

知行合一王阳明读后感 读书笔记(3)篇

读后感 清尊素影 4年前 (2019-07-17) 5次浏览 0个评论 举报/投诉

作者:度阴山 在蛮荒的龙场,王阳明悟出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即人人皆有良知。而在血腥的沙场和险恶的朝堂,让龙场悟道实际发挥作用的,是“知行合一”,即遵循内心的良知,便能达到宁静于内、无敌于外的境界。如果心学是圣贤功夫,那么知行合一则是俗世智慧。知行合一并非得自顿悟,而是在磨难中不断反思、修练,最终砥砺出的生命境界。在经历了当众廷杖的奇耻、下狱待死的恐惧;流放南蛮的绝望、瘟疫肆虐的危险;荒山野岭的孤寂、无人问津的落寞,直至悟道的狂喜、得道的平静后,王阳明不但求得了内心的安宁,而且逐渐通过“知行合一”拥有了足以改变世界的力量。 知行合一王阳明在线阅读地址知行合一王阳明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1)篇

满分一百分,给王阳明打80分。80分,可不少了,在我的评价系统里,80分非伟即圣。

扣20分是站在后人的角度来看的,其主要原因有三:

①:王阳明认为『圣学在吾心,无需外求』,同朱熹理学相比,确是一大进步,因为朱熹理学的确有一大漏洞,它的格物致知只能解释实践出真知,它解释不了『为什么第一次做事的人也能把这件事情做好』这一问题。王阳明就给出了答案,『理在我心中』,我所实践是为了验证我心中的真理,这就是王阳明对朱熹理学的突破。但也有不足,就是王阳明的心学根本指导不了现在的社会环境。天文、物理、生物、微积分,哪一个是不需要学习的?它们可全在我们心中?答案是否定的。

②:王阳明认为『人人皆可成圣』,其实暗含了平等思想,平等催生民主,看起来民主的思想是挺先进的,但我不认为这是好事。理由有二:第一,民主和专制本来就是两种相对的治理国家的思想,二者并无高下之分。如果说民主是相对于专制的新思想,雅典民主的出现可并不晚啊,不还是照样陨落?我们应警惕的是什么?是泛滥的民主和过度的专制,所以,我挺喜欢现在的民主集中制的。第二: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中华民族为什么能源远流长历经五千年风雨而不断?中央集权,中央集权的思想基础是什么?专制。可以这么说,大河文明产生了专制,专制催生了中央集权,中央集权保我中华民族能够历五千年风雨而不倒,如果都像王阳明那样别人想独立就让独立的话,中华民族早已不复存在!

③:王阳明所倡导的顺从吾心,知行合一,强调只要自己认为对的就应该坚持,而无需关注世人的态度。这本身没什么问题,可一旦这个度把握不好,容易出现门下弟子恣意妄为,不服管教不遵传统的现象。王阳明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他也强调禁欲,当然他的禁欲和佛道的禁欲不一样,他只禁不当的欲望,可欲望当还是不当,都只自己心里清楚,没有个客观评判的标准,所以,这也是后来心学逐渐没落的主因。

评价完王阳明,心血来潮,随便写个随笔。且问『程朱理学和传统儒学有多少关系』,不过寥寥而已。『王阳明的心学又和孟子有什么关系』也仅寥寥数字而已!假借传统儒学之名,行传自己理论之实,以圣人为旗,护自己万全。以至于不得不屈居人下,岂不是可怜,悲哀?

孔孟老庄诸子百家皆可成圣,只因孔孟被拔的太高了,以至于后来者只能借孔孟之名,推广自己的理论。孔孟不行,上溯周武,再不行,至成汤,至夏禹乃至舜尧,于是,我们发现:孔孟成汤,都是无暇的美玉,都是没有任何槽点的圣人,而且越往前追溯的圣人越趋于完美。

本就不该是这样的,都是凡人,孔孟可成圣,二程朱熹王阳明照样也是圣人,诸子百家,百花齐放,理应一视同仁。

知行合一王阳明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2)篇

作为一部书写一位迄今为止在海内外仍影响深远的心学大师的传记,此作给人一种撑不起大场面的感觉,笔调不够厚重,用词不甚考究,有些人物心理描写过于简单、非黑即白,且太多没有考据的主观臆想,感觉颇不负责任~n呵呵,纯属个人阅读体验,请不要因此就拍砖,让我写一个试试~n但作为王阳明及其心学的入门读物,抛砖引玉,扫扫盲,还是可以的~n“吾性自足,不假外求”,用王阳明的解释就是:人人心中都有良知,良知无所不能,不需要任何外力帮助。心学诞生前,孟子说人性本善,荀子说人性本恶,告子则说,人性可善可恶。理学家则说,孟子说得对,荀子说得也有道理,而告子给我们提了个醒,所以,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心,一定要“存天理灭人欲”。至于为什么要存天理去人欲呢?理学大师张载给出了比较皆大欢喜的答案: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理学历经陈抟、穆修,周敦颐的无极,再到他的弟子程颢和程颐的“存天理,灭人欲”。到南宋时,朱熹继承了程颐的思想,而陆九渊则继承了程颢的思想。王阳明从“知行”的角度来说明他和朱熹、陆九渊的不同。他说:朱熹是通过经书得到天理,然后去实行;陆九渊是通过静坐得到天理,然后去实行。 二人虽然在得到天理的方式上不同,可都认为“知行”是有先后次序的。而我认为,知与行是合一的。如何学习心学,王阳明给出了四点:第一,立志。就是要打定主意,下定做圣贤的决心;第二,勤学。做圣贤必须勤奋,努力学习知识和提升品德;第三,改过。有错就要改,绝不姑息;第四,责善。也就是在朋友之间要以责备的方式劝善。个人认同王阳明心学对“孝顺”的定义——想要真孝顺,做到五个字就可以了,即“让父母心安”。王阳明将心学运用于军事,有三个过人之处:一、不重形式,只重实质。二、以毒攻毒,以贼攻贼。三、心理战。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永远让人摸不透他的路数……n以上,便是又一次开卷有益。至于王阳明哪来的钱?妻妾几多?徒子徒孙谁谁谁……不重要吧。

知行合一王阳明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3)篇

我个人非常喜欢王阳明晚年提出的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是一种胸怀,也是修身的方法。今天在收音机里听到一条广播,是杭州的一个新闻。三个小伙子三更半夜偷了别人车里的三千块钱,然后有人落水喊救命,三个小伙子没有犹豫把落水的女子救了上来。这三个小伙子他们是恶的吗?他们是善的吗?我看这里没有一个标准可以衡量。用王阳明的心学来说,在他们发现那辆车没有锁门时,他们动了恶念,因为没有及时的去除这个恶念由他控制了他们的行为,所以偷了车里的钱。可是听到有人喊救命时,他们良知告诉他们的是必须去救人,不然落水者会被淹死,这是善念。很难去说清楚这三个人到底是善还是恶,不能因为一点点的恶念而断定一个人或者一个事物他是恶,同样也不能因为一点点善意而判定一个人或物是善。一张白纸,如果在纸上滴了一滴墨水,我相信大多数人看到的是那一滴黑漆漆的墨水,而看不到这张纸除了那一点黑以外的百分之九十九的空白。王阳明心学,可以把自己的目光放大,看到那一点黑之外的百分之九十九的白,这是一种心态也是一种博大的胸襟。当我们能看到那百分之一的黑点之外的世界时,我相信也就看到了快乐和自由。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如侵权,联系删除丨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知行合一王阳明读后感 读书笔记(3)篇
喜欢 (0)

您必须 登录 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