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爱玲 也许爱不是热情,也不是怀念,不过是岁月,年深月久成了生活的一部份。我要你知道,这世界上有一个人是永远等着你的,不管是什么时候,不管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总有这么个人。——我们回不去了。《张爱玲全集04:半生缘(2012年修订版)》收录张爱玲的首部长篇小说。初载一九五〇年四月二十五日至一九五一年二月十一日《亦报》,题《十八春》,一九五一年十一月上海亦报社出版单行本;经张爱玲改写后,以《惘然记》为题连载于一九六七年二月至七月《皇冠》月刊,一九六九年七月皇冠出版社出版单行本,改名《半生缘》。 半生缘在线阅读地址半生缘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1)篇
也许人生就是这样,初时浓烈、激情,像小孩子爱喝的碳酸饮料,呛人却带着甜味;后来却成了温吞的白开水,一眼就看得到底,无从回味,但知道这样的选择在别人看来也是好的。
第一次看张爱玲的书,看完怅惘的得,或许可以说“爽然若失”,不知道该恨谁,不知道如何描述书中这一干人物,最坏的该是祝鸿才了,但是他这样一个扶不上墙的人渣,并不想浪费笔墨在他身上。曼桢应该也是这种心理吧,曼璐是这出悲剧的第一推手,是她冷血无情,为了阔太太的安逸生活,牺牲了曼桢的幸福,但她曾经也为了一家子的生活,放弃了自己的幸福;怪顾太太吧,她是旧时代的女性,那种根深蒂固的思想是改不过来的,那种情况下,不能怪她不为曼桢着想,她是想得太多了,生怕曼桢嫁不出去,又觉得祝鸿才有钱,曼桢以后的日子不会难过,她也在世均和祝鸿才之间做过选择,最终世均被她放弃了;沈世均,可能爱情就是这样奇怪,他没有叔惠俊秀开朗,但曼桢爱得偏偏就是他,曼桢也知道,她的事情和世均是没有关系的,所以她一直等着他,尽管最后他也没有来。
悲剧总让人唏嘘,不是因为可怜人物的遭遇,是作者恰好说中了读者的心事,惹得读者感同身受罢了。
半生缘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2)篇
伸出手,,又放下;思绪许久,居然有种无从下手的感觉。因为太真实,恨不起,亦不敢爱。书的整个底色是:荒凉——一种悲观的感叹,一种女性化的敏锐细腻的感叹。《半生缘》是典型的张爱玲式的小说:基调是建立于对于日常生活的描述上,而且是对日常细节的不厌其烦的描述上。所有的大题目都被浓缩在了生活的一幕或一角,平凡男女的平凡的悲欢,其间的曲折、跌宕成了生活本来的样子。能将男女之间的“爱”还原的如此透彻明白,恐怕也只有张爱玲了。外柔内刚的曼桢,温吞含蓄的世钧,沧桑、自私却又凄凉的曼璐,“既像老鼠又像猫的”的祝鸿才,刻板腐朽的顾太太……不论曼桢的遭遇究竟是谁造成的,有一点是肯定的:这些人物没有朋友,也没有亲人,更没有“爱”——或者说,曾经有过但终又逝去了。不停歇地看到《半生缘》最后的那一页,久久地陷入忧郁,绵长而不绝,铭心而无法自已。我明白,它是笼罩着作品的挥之不去的雾霭,也是重重划过作家心灵的刀锋。荒凉划过心灵时是痛苦,变成文字后就是唯美!n不管谁是谁非,我们,都回不去了。
半生缘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3)篇
不是有首歌吗“如果我们现在还在一起会怎样,我们是不是不还深爱着对方?像开始时那样。。。。
爱情无非就像是第一眼看中的衣服,试了一下后觉得镜子那个我怎么就那么漂亮鲜活有气质,然后接下来在看其他的衣服,总是不及那件好。等真正买下来后,或一次不穿,或感概当时的脑回路。假若没买回来,就觉得自己整个人生都暗淡了,错过了那么一件可以点亮自己人生的衣服。机缘巧合,在大街上有人穿了那件衣服,感觉丑的一塌糊涂,这个时候就很庆幸自己当时没买,当然也因没流落到这个品味阶层而庆幸。相反若是看见了一个绝艳的人穿着,首先会羡慕然后嫉妒,觉得那件衣服真的好,我还是要得到。。。。
不是衣服的错,也不是买衣服人的错,这就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