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本书是毛姆四大长篇小说代表作中最后一部,小说初稿完成后,他说:“写这本书带给我极大的乐趣。我才不管其他人觉得这本书是好是坏。我终于可以一吐为快,对我而言,这才是最重要的。”本书背景设于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小说主人公拉里一战时服役于空军,曾在浩瀚无垠的天空中高飞,想要“远远超越世俗的权力和荣誉”,战友之死让他惊觉生命之无奈与不可超越。退伍后,拉里不上大学,不结婚,也不愿就业,抛下亲友,到欧洲游历,最后远赴印度,在一位象神大师的静修院受到启发,顿悟了生命的真义。本书是毛姆以自己真名作为叙事者的长篇小说。书中人物虽都“另取其名”,内容却“毫无虚构”,都是源自毛姆与友人的亲身经历。 刀锋在线阅读地址刀锋读后感 第(1)篇
第一次知道毛姆的时间,现在回想起来,那时还在上学。学外国文学史,毛姆的名字让我觉得有趣又亲切。在我们这里,叫一个人毛什么的一般都是长辈对晚辈的昵称,比如名字里有个城字或兰字就叫毛城或毛兰,也不分男女,一律这样称呼。我没想到一个进入了文学史的著名作家竟然叫毛姆,好奇之外,竟对这个名字深刻起来。
想起来也是可笑,我记住的也仅仅只是个名字。至于他怎样了不起,写了多么著名的作品,作品又有如何的意义,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等,我当时大概是知道一点儿。可一考完试,我一股脑儿全还给老师了。可毛姆两个字,我一直保留着,还没有忘记他是个著名作家。
直到不久前,我读了他的《月亮和六便士》,才算是又一次亲密接触。读完之后,我竟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体会。当时只觉得好美的一个故事啊!我在读的过程中一直有种愉悦感,想一口气读完。
这一次读《刀锋》,完全是相同的感受啊!故事不同,但风格不变。还是延续着作者对人生价值与意义的思考。不要觉得这么严肃的思考,就一定是枯燥乏味的,相反,故事妙趣横生人物活泼可爱。就好像炸臭干,听名字决定难以下咽,可一吃到嘴里那满口生津回味无穷的滋味,真不足为外人道也。
至于毛姆思想上的伟大,在这本书中我也真真切切体会到了。他不臧否人物,不冷嘲热讽,对每个人都有一样的爱。如对轮为妓女的苏菲,一样充满同情和关心;对钻营取巧的艾略特,并不厌恶和痛恨,对拉里为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而放弃事业,爱情,金钱,也不全是理解和赞同;对伊莎贝尔一味要求上流社会的生活,并不代表势力和自私。他赋予每个人物以人性,有善有恶,有神性一面也有魔鬼一面,是活生生的,真实实的,既不夸大也不贬低的人。我觉得这才是真的世界,可称之为完美。
刀锋读后感 第(2)篇
简单表象中蕴含的生命更加复杂,如果细细的追寻每个人,每个人都是一本书,即使表象多么枯燥简单,但是这表象下的灵魂都复杂多变。
每个人追寻的东西不同,能够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样子就已经很难了,多少人终其一生也未曾想过生命有何意义。
我想要成为什么,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在我心中近三十年依旧不得答案。
在我看来小说中的人物都是很幸福的,诚如毛姆所说,每个人的结局都实现了心中的祈盼,可谓求仁得仁。别管所求是否可笑,是否高雅,终究是圆满。令我羡慕不已的是他们知道自己要什么。
满足了基本温饱之后,什么是对于自己重要的,甚至即使不能保证温饱也要追寻的东西,对于我来说到底是什么?没有答案,这是我的悲哀。每个人的终结都是死亡,面对必将发生的生命的无情终结,似乎更加用力的在有生之年享受更为合理。然而面对物种的终结呢?面对文明的终结呢?无论如何,有始有终人类既然不是永恒存在,那么必将有终结,文明亦然,宇宙也是如此。一切终将归于沉寂,不留痕迹,而于我之生到底有什么意义呢?
食欲,肉欲,终究短暂,安稳宁静才长久,面对死亡的时候如果能够清醒的平静的接受,是否过于消极?
小时候觉得物质精神是对立的,其实,一切都是一体,一切都各自分离。人,最终会找一个比自己强大的是无论物质还是精神,两者之一,或者两者皆有的归宿,也许是信仰,也许是金钱,也许是权利,也许是学识,但必然是你所追寻的而比你强大的。或许很宿命,无法证伪,很不科学,人生本就不科学。
只求懵懂一生,内心清明,不惧生死,淡然荣辱。
刀锋读后感 第(3)篇
毛姆也许晚年在重新思考人生意义n让我想起消失的地平线,那个大喇嘛隐于香格里拉,他们几个后面逃跑了……然而赞成拉里的思想和处世方式n大隐隐于市,有个信仰有追求平和的心态,还是日常的生活,将自己的思想融于日常的处事与为人上n这也许正是不拘泥于宗教信仰的形式而注重精神,和禅道的修行方式类似,不管风动或者幡动,关键在于心如何动n在东方人眼里,欧洲与美国在总体思维文化上类同,而他们自身比较,却觉得大不相同。欧洲资本主义明显传承了贵族精神或者早先的资本也是贵族传承下来的,美国原本就没有封建贵族,新兴国家,一心一意搞经济和科技的文化n人性本善还是恶导致东西文化的区分,但在博爱的终极作用下,东西信仰或者文化在将来可能统一,达到禅或者梵的境界……n个体说是人心,普世理论上是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