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贾雷德·戴蒙德 荣获美国普利策奖、英国科普书奖!比尔·盖茨特别推荐作品!人类社会发展史的另类阐释,东西方文明差异的独特审视;美国普利策奖、比尔·盖茨特别推荐作品。为什么现代社会中的财富和权力的分配,是以今天这种面貌呈现,而非其他形式?为何越过大洋进行杀戮、征服和灭绝的,不是美洲、非洲的土著,而是欧洲人和亚洲人?各族群间的生活差异为何如此之大? 对于现代人类、国家间的种种不平等现象,史学家往往存而不论,而在这部作品中,作者为许多大家熟悉以及想当然的答案赋予了截然不同的含义。在这部开创性的著作中,演化生物学家、人类学家贾雷德·戴蒙德揭示了事实上有助于形成历史最广泛模式的环境因素,从而以震撼人心的力量摧毁了以种族主义为基础的人类史理论。本书是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方面的一个重大进展,它记录了现代世界及其诸多不平等所以形成的原因,也是一部真正关于全世界各民族的历史,是对人类生活的完整一贯的叙述,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本书与戴蒙德的其他两部著作《崩溃》、《第三种黑猩猩》一起堪称为“人类大历史”。本书在2005年国外原版的基础上修订出版,新增“日本人乃何许人也”一章。 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修订版)在线阅读地址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修订版)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1)篇
One way or the other, the civilization propagates.
历史有意志么?
~
16世纪Pizarro船长凭几十人拿下数万人口的印加王朝. 对这件事, 我至今震惊不已.
或许人觉得这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 毕西班牙与印加是先进vs野蛮? 但不要忘了, 此时是英国工业革命之前200年, 甚至英法等一系列民族国家都还没有建立, 西班牙还是在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治下, 所用的火器极其有限, 多数西班牙士兵只有钢刀.
任何在胡同里面对过持刀歹徒的人, 都会直观的感受到武器的实际威胁– 除非你是一个经过训练的棍术专家, 甚至修习过空手入白刃的高明武学.
但问题是, 是什么, 造成了西班牙人拥有先进的武器, 并远渡重洋, 数万军中俘获了王朝大酋长? 而不是相反?
更本源的问题:
人类文明是如何发端, 并传播到全世界的?
为什么世界是这个样子?
~
.
[人口迁徙]
像一滴墨汁的扩散.
从智人第一次在东非出现, 到大约不晚于10000年前, 人类已经遍布世界几乎任何角落.
他们成为世界各大洲的第一批原住民 — 日本的Ainu人(后来发展出了绳纹陶器), 新几内亚人, 及整个美洲大陆的印第安人, 等.
在那以前, 全球气候寒冷, 海平面很低, 很多现在的岛屿当时都与陆地相连, 如:
白令海峡, 日本西南的九州岛和北方的库页岛, 新几内亚和澳洲, 南亚和东南亚, 都有路桥连接.
大型哺乳动物(包括集猎的人类)可以徒步到达.
而此后气候变暖, 海平面上升, 淹没了白令海峡, 澳洲北部的Arafura海, 形成了与世隔绝的孤立岛屿和集猎原住民.
直到, 大陆人类发展了农业, 和航海技能, 才 再次 登上这些岛屿, 驱逐, 杀灭(通过战争或疾病)并最终取代了本岛的居民:
例如:
~ 400BC, 从朝鲜到日本
~ 从印尼到新几内亚, 澳洲北部, 和Madagascar.
~ Anglo-saxon从欧洲大陆西北开往英伦.
..
.
[农业]
12000年前, 地球上人人都是集猎者.
最早产生农业的9个地区: 新月沃地, 中国黄河, 等..
农业对于人类文明的意义无人不知.
我一直认为这是一个思维飞跃.
然而进化的神奇就在于, 不论多么神奇的结果, 总能展现一条清晰的合理的路径.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最大的问题是, 为什么农业发端于西南亚 的新月沃地(埃及, 叙利亚, 到两河流域 的平原地带)而不是其它地方?
这其实可以拆解为一系列子问题:
0
农业, 即对植物和动物的驯化. (有时候我们会忘记动物, 尤其是大型哺乳类, 的重要性.)
包括:
~ 目前所驯化的13种大型哺乳动物, 小型哺乳动物(狗, 秃), 禽类, 鱼, 蚕, etc…
~ 植物 (54中大粒谷物, 蔬菜, 水果, 经济作物, etc.)
其实人类历史的所有创造, 都可以总结为一句话: 更高效的完成过去在做的事情.
从集猎到农业的更替, 不仅仅是食谱的替换, 效率的提高,
人类需要什么替代食物?
能量(糖(二糖即蔗糖果糖, 多糖即淀粉), ), 物质(大分子(蛋白质及氨基酸, 维生素), 矿物质)
动物是最佳的来源. 但在过度捕杀后, 效率问题. (过于深入森林不易形成固定的社会结构)
农业的效果是, 定居: 生产效率的提升, 剩余粮食迅速增长的人口, 促进复杂社会结构的产生.
等级制度 与之相应的不平等, 是人口增加的副产品.
~
1
蛋白质, 脂肪, 和能量物质, 是人类食物的核心.
集猎时代, 人类从捕杀大型动物获得食物来源. 然而随着人类的扩张, 大量大型动物灭绝(一些大陆, 如美洲和澳洲, 进化了百万年的大型动物在几千年内被熟练的捕猎者全部杀光)动物食谱来源越来越少, 使得人类不得不转向植物.
很明显, 主要的农业作物, 不能提供足够的蛋白质(玉米9%, 水稻7%, 小麦14%), 即使其产量更加稳定可控.
人类简史也提到过, 人类从集猎(gather-hunter)过度到农业, 是营养学的整体退步.
短短一万年带来的食谱变化, 至今依然在影响人类的健康– 乳糖不耐受, 麸质不耐受(乳糜泻), 炎症, 各种神经疾病 etc.
植物蛋白和脂肪在植物种子中最为集中, 因而谷物是最可靠的肉食替代品. (相对于维生素等分子, 蛋白质更难于从植物获取.)
什么植物最需要被驯化为粮食作物呢?
大粒种子, 和提供能量的高热量果实.
什么植物会大量提供种子呢? 一年期禾本植物. (对于乔木, 显然每年制造大量种子是没有意义的.)
新月沃地, 气候适中, 温差够大, 降水足够也不会如雨林暴雨, 飓风, 提供了足够丰富的物种多样性, 大部分被驯化的谷物, 都源于亚欧大陆的温带.
而在新几内亚, 澳大利亚, 只有56种谷物之2种.
非洲虽然跨越南北温带热带, 有极大丰富的动物和热带植物, 但其可供驯化的植物, 却比欧亚少的多.
冷与热的过度中, 恰恰是处于中间位置的温带产生了最多的谷物.
between chaos and rigid, its in the middle where theres maximum negative entropy…
~
2
可以被人类驯化的动物都被驯化了, 不能被驯化的却各有不同.
斑马, 非洲野牛, 藏羚羊, 狮子, 北极熊, etc.
可被驯化的大型哺乳动物, 都是 温顺的!
能驯化的都已经被驯化.
特征:群居!
比如:
马的社群中, 原本就有等级制度. 而被人类降服以后, 自然顺从人的驱使.
可见这并非人类的功劳, 而是千百万年的进化选择带给人类驯化者的 方便.
(根据社交天性, 或许在有社交属性的动物中, 催产素 和 镜像神经元 的进化 发挥着作用, 促进着群居动物发展更发达的大脑– 社会地位, 身份识别(生理特征识别, 面部识别), etc.
马和狗都很聪明, 能够理解人的意图, 而猪甚至最聪明的动物? 这与其群居或社交大脑有关?
哪些动物不能驯化? 它们都是独行动物 — 即使有些是被驯化动物的近亲 (比如斑马, 野马, 非洲野牛, 河马, etc.)
非洲拥有世界上最多大型野生哺乳动物,
最终没有驯化, 即使是现代社会.
(猫, 是非洲唯一被驯化的小型哺乳动物, 但也偏向最独往独来.)
我们不难设想, 动物在驯化以前的社会性及其智力, 在其中的影响.
所以, 与其说, 是人类 驯化 了动物(主仆关系), 不如说, 百万年的进化史, 使得动物 选择了与人共舞 (marriage).
农业为什么出现在新月沃地, 并快速发展?
1 因为既非最冷, 又非最热的亚欧大陆温带, 拥有最大的(适合驯化的)物种多样性.
2 包括大粒的谷物
3 温顺的动物
4 总面积与扩张潜力 (新几内亚, 澳洲的限制)
5 东西走向的大陆利于农业和技术的传播, 战争以及人口的扩张. (美洲和非洲的南北限制)
于是从农业开始, 文明加速进化 — 甚至远远早于文明, 从人类, 包括可驯化动物进化出社交属性, 这一进程就已在蓄势.
..
.
[国家的形成]
按照本书划定的框架, 人类社会的演进, 根据人口和解构的复杂程度, 有4阶段:
1族群 ~ 2部落 ~ 3酋长管辖地 ~ 3国家
酋长管辖地:
人类第一次大规模与陌生人交往, 而不杀死对方. (有趣的是, 至今没学会)
人类是如何第一次聚拢并管理大规模的同类的:
1 绝对权威 (战后美国
2 财富分配 (不论是酋长, 或是美国总统, 都同样有效)
3 武力
4 宗教
我们不难发现, 有社会属性的大型哺乳动物(如马), 也必然经历过类似或简化的过程, 进而大大促进了其智力的发展.
宗教与文字是必然么?
当人不能从文字, 系统教育等途径获得信息和指引时, 只能依赖非文字的信息传播方式.
文字的用处是显而易见的. 当人口达到一个量级, 大量的管理必然推动分层和文字书写方式的产生.
但并非所有农业文明(帝国), 都创造了文字.
宗教的好处
1 权威
2 抑制冲突
3 共同目标
1,2,3 其实也是国际秩序的基础. 分别对应 1单极世界 2Westphalia均势 3苏联/欧盟
手段虽异, 目标却同.
国家为什么会最终出现?
首先, 好处 并不是 原因 — 对于进化尤其是如此. 但很多人往往把两者搞混.
有时候两者是统一的, 条件是 — 完全意义上的知行合一, 而这几乎从未发生过(有人以前或以后).
关于原因, 陆续有过几个猜测:
1 天然状态, 不需要原因 (aristotle) bullshit
2 理性选择 契约 (卢梭 等契约) 这跟市场有效假设一样, 是鬼扯
(以上可以发现, 当基本数据和事实搞错, 思想家对人类进程的贡献, 连糟糕记者都不及)
3 大型工程 (比如水利, 基于事实, 两河流域, 黄河, 墨西哥, ..) 实际是好处, 而非原因
4 人口!
当人口增长到一定量级, 相应的制度和等级分层自然会出现– emergence– 以应对管理, 税收, 战争, 秩序等压力.
emergence over scale; self-evolving over time!
5 外部压力 (印第安各酋by白人, 德意志统一by法国, 中国by北方蛮族, etc.)
6 征服与合并 (北美, 印加, 罗马帝国, 中国各朝)
大国(帝国)的形成, 没有卢梭想的那么浪漫. 就像我在读许倬云的两本姊妹篇时所引申的:
距离和安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随着相邻地区人口的积累, 冲突必然发生, 要么是一方吞并另一方, 要么融合成一个更大的实体, 没有第三条道路 — 这也是为何秦统一以后, 几乎小国不会长期存在的原因.
..
.
[分类]
国家章提到, 对社会阶段的分类.
任意的分类有随意性. (如一些音乐流派和艺术流派的分类, 是描述性的)
标签的分类, 极主观和随意, 且不稳定. 充满bug不能让我们看到事情的真相.
而一个 量化的多维衡量, 则会给我们提供一个思考和评价的框架, 精准定位, 发现关联(距离和余弦), 发现漏洞, 甚至(随着输入和适用场景的补充)进化和扩展.
its Framework!
我一直认为, 在适当的(多维)框架下, 事物之间的差别, 只是各维度的参数不同而已(向量).
..
.
[语言]
当两个不同的族群相遇时, 经常但未必总是以一方取代另一方结束– 即使一方的技术较为先进.
然而, 先进的文化总是更具传播力– 相比于人种和基因.
于是我们总能看到一个趋势:
文化(语言, 作物)的传播, 领先于人种的传播– 速度和广度.
语言的流向?
打开地图, 哪最杂最密集, 哪就是语言的起源. 流向的梯度即, 从密集, 多样, 向均匀和大范围.
比如:
南岛语在台湾有6种, 而在广大的东南亚地区, 是其中1种的各种演化版本.
英语在全世界分布. 而英德语系(英语, 德语, 荷兰语)在欧洲西端最丰富. 而此即为英国Anglo-saxon 人人的发源地.
人口迁移(和更替)和文化传播 的痕迹:
1 语言, 2 作物, 当然还有 3 遗址, 以及最最可靠的 4 基因
..
.
[后来居上]
为什么统治当今世界的, 不是新月沃地的早期国家和开拓者?
就像为什么是秦国统一中原, 而非人口最为密集的中原核心地区?
根源跟英国的崛起类似的:
1 制度和革新
制度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至关重要.
制度创新, 在边缘国家发生更加容易, 相较于历史相对悠久, 社会结构更加稳固的核心地区.
于是我们总能发现, 新的制度不断产生于远离传统中心的边缘..
周 取代商; 秦 统一中原; 英国, 崛起于欧洲大陆的海外; 美国, 这个化外之地, 最终成长为超级大国…
2 资源枯竭
如今新月沃地, 撒哈拉, 黄土高原, 已经是相对贫瘠和荒凉, 远没有当年肥沃.
人口过快增长对环境破坏? 对土地肥力的过度榨取?
如果把肥沃的耕地, 氮肥, 水土, 森林也算作资源, 是否也伴随着不可再生资源的流失?
人口也是一种资源资源(HR), 其总是向周边扩展的 (军队, 迁移).
而罗马帝国的衰落, (根据许倬云), 正是因为人口资源的不断外流, 导致国度空心化, 不得不吸取1北方German蛮族, 2社会底层, 最终将底层的宗教基督教与军队熔成 一炉, 成为国教.
..
.
[分裂与均势]
哥伦布找了3次风投, 才最终锁定资金成功起航.
但一旦发现了大陆, 原本拒绝他的君主和贵族们却纷纷效法, 争抢殖民地– 大家都不傻.
在一个竞争环境中, 新的发现和创造, 是很容易传播开来的. 根据Taleb, 相互竞争的割裂环境, 恰恰是antifragile的良性状态!
这与统一的中国是不同的.
为什么是割裂的呢? 欧洲为什么不容易形成统一?
以至于最终形成从中世纪的Westphalia合约到一战之间, 长达前年的不统不独的均势– 及思维.
看看地图, 答案很明显:
欧洲海岸线, 半岛犬牙交错. (这不仅仅是海, 还意味着半岛本身就是多山地形, 除了法国和德国的少数平原地带)
而中国相对完整, 有华北华南的两大流域作为文明核心.
向南沿陆路远至东南半岛的越南, 而与北京相对较近的朝鲜却始终不能征服(隋炀帝和明朝多次折戟)
岛屿和半岛在防卫, 交通, 的特点, 容易维持其相对的独立性.
这最终解释了欧洲的均势的基础. — 即Henry Kissinger 在书World Order所说的, 世界秩序的核心.
而中国四通八达的交通网连接的两大核心水系, 形成了 先发优势.
但也埋下了隐患– 过大的政权, 一旦形成, 就会抑制制度变革和技术创新 (民间商业, 水利灌溉, 冶金, 陶瓷, 军事技术, 纺织技术, 股份制创新, 等等).
(这点上, 马克思的问题在于, 他从没有解释, 什么样的生产力, 适合什么样的生产关系, 以及根源. 因此在我看来, 形同废话.)
创新需要 实体 (在战国和大航海时代, 是中型国家(秦国和西班牙), 在现在是股份制公司, 在生命早期, 是细胞, 后期是大型生物个体, etc.)
实体产生的知识需要继承和迭代, 因此需要产权保护.
需要资源流动, 由此产生了现代金融制度.
然后是财富分配和激励, 于是有了股份制公司, 和分配制度.
还有其内部的组织架构和信息流动方式.
以上几点, 共同构成一个个 能够 决策, 反应, 迭代 的实体– 进化的单元.
..
.
[历史的箭头]
征服新大洲和世界的, 不是新月沃地或许可以理解– 资源, 制度创新. (记住, 基督教在其中不仅仅不是促进, 反而是阻碍, 以法国为首的欧洲国家正是因为摆脱了宗教束缚, 才进入民族国家的发展快车道)
但, 为什么不是地大物博, 早早实现中原统一的中国?
why not china!
多数史学者, 只看到现象, 他们解释也只是 现象解释现象, 比如: 宗教差异, 科学崛起, 重商主义.
问题是, 这些为什么发生在西欧, 而非中国?
作者提出了 最优分裂 模型.
与antifragile有相似之处, 但, 后者描述的是一种状态(更像是一种理想的临界, 生生死死不息), 而非一个趋势或方向.
所谓最优, 不是最大, 也不是最小, 而是中间.
在宇宙中 极热(chaos)和极冷(rigid)都是低信息的模式, 和高度对称的, 而信息和生命产生于对称破缺.
对称破缺即最多的选择, 最大的负熵.
同样的事情发生在地球的南北两极之间, 较热和较冷(chaos vs. rigid)之间, 的温带地区, 产生了最高智力的动物(社会化的大型哺乳类, 包括人), 以及最丰富的可驯化谷物.
人类社会的形成也是同样.
欧洲处于 最佳分裂态, 而单一民族, 文字, 政权的中国偏向rigid, 四分五裂民族林立的印度则是另一端的chaos.
引申一步.
现代国家的左与右(自由 vs. 集权), 公司治理(google的扁平管理 vs. 华为的层级制度), 无不如此.
一切均在热(chaos) 与 冷(rigid)之间的微妙取舍..
而最优解, 永远来自更少束缚, 更多可能, 更多选择. 而竞争, 是其中一种找到最优解的方式.
无论对于资源还是信息, 束缚的打破总会带来更多选择, 更多可能, 因而成为历史的需要.
就像松鼠 需要 把坚果敲碎, 乌鸦 需要瓶子里的食物, 儿童需要把球从盒子里拿出来玩, 社会 需要发明洗碗机, 洗衣机, 把人们从家庭事务中解放出来; 经营不善的公司 需要被并购重组, etc.
拿破仑是解放者, 打破了前现代君主制对国家能量的束缚, 因而开启了欧洲的现代化进程. 而Starlin和Hitler则不是.
最大负熵 — 此即生命和进化的永恒方向, 历史的需求 与 意志.
THAT! is what history wants.
..
~~
文明的进化,
像一个错从复杂的通关游戏.
它分很多层次,
需要一层通关后, 才能进入下一层.
一如 游戏civilization, 你需要完成一系列的任务, 达到了一定的人口数量, 构建了一些基础设施, 才能最终建造终极的wonder.
而真实的世界中,
存在 终极 么? 历史是必然么? 进化有其意志么?
历史, 往往关注是什么, 而非 为什么. 科学对于无法重复的历史又常常无能为力.
本书的意义在于, 通过梳理人类发展的脉络, 思考 我们是怎么走到这里的. 是偶然, 还是有其更深层次的不可避免的驱动力.
而作者跨越植物学, 人类学, 自然科学的背景无疑是讨论这个话题的最佳人选.
评判作者或一本书水平高低的标准很多, 但最最宝贵的是两条:
1 提供一个思考, 记忆, 理解的框架
2 提供一条能穿起全部事实(甚至能担当预测之责)的因果链条.
本书启示, 已远超越了历史和人类学的表层, 而深入进化和生命的本质, 帮助我们对更多领域的思考和理解.
此书中圣, 当之无愧!
..
.
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修订版)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2)篇
《枪炮、病菌与钢铁》n——贾雷德•戴蒙德n总结与反思n问题一:影响人类社会发展轨迹的4组因素n第一组:各大陆在可以用作驯化的起始物种的野生动植物品种方面的差异。贾把粮食问题看作是决定性因素,因为只有温饱问题解决,整个社会甚至可以积累下足够的余粮养活不从事粮食生产的人才时,任何科技,政治和军事的发展才成为可能。作者在本书论证了欧亚大陆的野生动植物最利于驯化,非洲次之,美洲又次之,澳大利亚最下。第二组因素(大陆内部而言):各大陆的轴线方向影响传播和迁徙的地理因素。美洲和非洲的主轴线是南北方向,而欧亚大陆则是东西向的。东西方向的轴线地理障碍少,作者认为这样的轴线走向更有利于作物、牲口、文字、车轮和其他发明的传播速度。第三组因素(各大陆之间而言):大陆本身的孤立程度也影响了技术和文化的传播。在过去6000年中,传播最容易的是从欧亚大陆到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的传播,非洲大部分牲畜就是通过这种方式传播的,澳大利亚就惨多了,印度尼西亚群岛边的一道道水上障碍将此与欧亚大陆隔离。第四组因素:各大陆之间的面积和人口总数方面的差异。更大面积和人口意味着更多潜在发明者,更多互相竞争的社会。问题二:在欧亚大陆范围内,为什么是欧洲社会,即在美洲和澳大利亚殖民的那些社会,而不是新月沃地的社会或中国和印度的社会,在技术上领先,并在现代世界上占据政治和经济的支配地位?n为什么新月沃地不行?n第一:环境恶化,特别是土地沙漠化使得新月沃地不再是“沃地”了。它丧失了可以驯化动植物的领先优势。在古代,新月沃地覆盖着稠密的森林,后来因为过度开垦砍伐,土壤污染,溪谷淤塞。加上雨量少,植被的再生能力赶不上破坏速度。新月沃地和东地中海不幸在一个生态脆弱的环境中,它们破坏了自己的资源基础,相当于生态自杀。为何欧洲西部和北部没有遭受同样的命运?作者认为这不是那里的居民比较明智,而是因为他们运气好,碰巧生活在一个雨量充沛,植被再生迅速的好环境。【说实话,看到作者这个观点时,我惊呆了。这都是命啊,有木有,怪新月沃地的人们投胎时没投在一个好环境】n为什么中国不行?n中国有粮食,人多,地理环境也有优势,为啥中国还是不行呢?为什么中国的船只没有在伽马之前绕过好望角向西航行并在欧洲殖民?为什么中国的船只没有横渡太平洋到美洲西海岸来殖民?简而言之,为什么中国把自己在技术上的领先优势让给原先十分落后的欧洲呢?n因为大一统的政治环境。一切科技的探索都根据皇帝的喜好和心情来。“中国在地理上的四通八达最后却成了一个不利条件,某个专制君主的一个决定就能使改革创新半途而废,而且不止一次地这样做了。相比之下,欧洲在地理上的分割形成了几十个或几百个独立的、相互竞争的小国和发明创造的中心。如果某个国家没有去追求某种改革创新,另一个国家会去那样做的,从而迫使邻国也这样去做,否则就会被征服或在经济上处于落后地位。欧洲的地理障碍足以妨碍政治上的统一,但还不足以使技术和思想的传播停止下来。欧洲还从来没有哪一个专制君王能够像在中国那样切断整个欧洲的创造源泉。”
2019.1.9
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修订版)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3)篇
很多人说可以直接看最后一章的结论,不要浪费时间看前面絮叨的推导什么的。这书絮叨我是同意的,但只看结论真的太可惜了,推导才是最有趣的地方。6-11章粮食牲畜病菌很精彩,其他不是那么有意思。也有不同意的地方,但确实涨了不少姿势。作者很博学,只是确实离中国文化比较远,成书时间也比较早都二十年了,相关描述有点令人失望。十六章专讲中国,看目录时还期待了很久赶快读到,但读完真的感觉啥也没get到。书的中心还是说,不同大洲地区的人类其实没有本质区别,造成发展落差极大的还是初始随机摇地图的资源差别太大。比起新月中国这种条件较全面的地图,发展迟滞停留在原始状态的地区,确实粮食中重量大的种子、可被驯养的哺乳动物都没摇到,无法形成集约粮食生产,无法供养技工学者政府等,没什么后续可发展,可能就永远停留在部落族群状态了。作者对伟人的看法也是类似的时势造英雄。欧亚大陆不仅是有新月中国这两个初始农业中心,也是难得的东西向轴心传播的大洲,比起美非洲的南北向,传递物更容易生存和被接受。最后分裂优等这个观点我真的是万万接受不了。抛开所有大小观点赞同与否来说,书确实是有趣的一本书。虽然到后面几章越来越啰嗦重复也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