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书法思考网,注册用户可以投稿!

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 读后感(3)篇

读后感 清尊素影 4年前 (2019-06-18) 9次浏览 0个评论 举报/投诉

作者:塞德希尔·穆来纳森 哈佛大学终身教授、“麦克阿瑟天才奖”获得者塞得希尔·穆来纳森和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埃尔德·沙菲尔强强联合之作,继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丹尼尔·卡尼曼《思考,快与慢》之后的又一部行为经济学重磅新作,《金融时报》2013年必读十佳商业图书。在长期研究穷人和扶贫的过程中,塞德希尔·穆来纳森发现他和穷人的焦虑竟然类似:穷人缺钱,他缺时间。在这一现象基础上,他与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埃尔德·沙菲尔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室研究和现实调查,却发现了一个存在于世人中间的惊人真相:穷困之人会永远缺钱,而忙碌之人会永远缺时间。但是,进一步的研究证实:这些都是表面现象。因为即便是给穷人一笔钱,给拖延症患者一些时间,他们也无法变得富足和高效。实际上,在长期性的资源(钱、时间)稀缺中,人们已经形成了“管窥”之见,只能看到“管子”之中的事物,虽然这有可能为我们带来“专注红利”(短期的富裕或效率),但是从长远来看,这种“专心致志”反而会让我们产生“权衡式思维”,不断增加我们的带宽负担——当1元钱的价值在穷人与富人之间产生了巨大差异时,当印度金奈的街头小贩们陷入了无止境的借贷压力时,当每个人都处在多任务处理的“杂耍”状态中时……最理性的经济模型和行为方式都会变得不再符合自身的内在逻辑。最终,稀缺会俘获我们的大脑,渐渐让我们失去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力,变得更加愚笨和冲动。 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在线阅读地址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 读后感 第(1)篇

缺,缺什么注意力就更集中在什么上,同时也会放松其它地方的注意力。稀缺普遍作用于思考回路(慢思考),占用思考回路的内存。被动的稀缺容易带来各种失误(窄框架)。

读完《影响力》和《思考,快与慢》后再看本书,发现几本书的概念都可以串在一起,十分有趣,这是作者解释力的体现吧。

自用小记

what:

①概念。

●稀缺,是“拥有”少于“需要”的感觉。

②稀缺表现。

●缺什么,注意力就会更集中在什么上(专注红利),也会更容易忽略其它事物(管窥)。

●管窥,导致在主观上放大其它事物的成本,并减少其收益。

●稀缺加重思考回路负荷,负荷越高越容易将一些决策交给本能回路,越容易失误。

●稀缺状态下,机会成本更高,对机会成本的感知更敏感(权衡思维)。

●稀缺状态下,容易关注现在而忽略未来,借用未来资源。

③对立面。

●余闲,在拥有很大空间,不存在稀缺心态时的产物。

④余闲特点。

●决策更轻松。

●随意决策,但容差率高。

why:

①稀缺通过至下而上的方式俘获注意力。

●至下而上,是指那些自我难以控制的刺激。

②稀缺不断给大脑装载处理内容。

●当处理内容与目前任务不同时,内存会高负荷。

③边际效用递减。

how:

①扬长(稀缺威力:被动>主动)。

●在稀缺之前,将事情拉入“管内”(主动设定分时段分布完成某事)[设置各种提醒]。

●将钱分成多个心理账户,造成账户稀缺。

②避短。

●有计划地留有余闲,清理重要不紧急的事。

●借用运筹学增加余闲,更改参照物制造余闲。

●即时激励。

●建立应急账户,仅用于应急[6个月的生活花费]。

●为持续性事务寻找一次性解决方案,定期复盘方案。

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 读后感 第(2)篇

越是稀缺就让他更稀缺,越是富足就要让他更富足。

此文讲的稀缺涵盖了种种方面,包括时间金钱感情等稀缺,稀缺会在潜意识里俘获我们的大脑,使我们对之外的事情无可奈何。大脑的各种能力是有限度的,可以用带宽来形容,总量有限。

人在稀缺的时候,大脑由于被稀缺俘获,带宽负担沉重,决策能力执行能力降低,容易犯错。而我们是没办法一劳永逸解决稀缺的,稀缺的基础是富足(),只有前期富足的时候做好规划,尽量去创造富足,如果不能做到富足,至少要做到有余闲,让自己有安全感一些,同时也可以借此为自己扩充带宽,在眼下不那么压力山大,也可以在未来有突发意外时不那么慌张。(没有高薪就要节俭节约节制消费用来为自己留有余闲)

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 读后感 第(3)篇

《稀缺》这本书,我觉得很值得看一看。这本书给人很多有益的启发,我感触最深的是,它让我明白了认知能力和执行力是一种资源,依据这本书的术语可称之为带宽资源,带宽资源的总量是有限的,消耗一点少一点。从这个角度出发,想减肥管不住嘴、想锻炼迈不开腿、想学习买了书不看都能得到解释。

结合现实,我认为有三类事情对带宽资源的消耗较小——习惯的事情,感兴趣的事情,没有养成习惯、不感兴趣但难度低的事情。那么,应对自我锻炼的挑战的策略应当是,精简任务,从微行动起步,循序渐进地增加难度,并养成习惯。

我自己得出的结论也未必可靠,但结论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这种把书籍内容应用到实际生活的读书方法,重要的是读书过程中养成的演绎思考的方式。这也是晨读会所倡导的。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如侵权,联系删除丨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 读后感(3)篇
喜欢 (0)

您必须 登录 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