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加缪 《局外人》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阿尔贝·加缪的长篇小说,是这位法国存在主义作家的代表作之一,也是20世纪世界范围内流行度最广的文学作品之一。《局外人》通过第一人称视角讲述了一位寻常的年轻职员,终日麻木地生活在漫无目的惯性中,某日去海边度假,卷进一宗冲突,犯下杀人案,最后因“他没有在母亲的葬礼上流一滴泪”的理由,被法庭以“法兰西人民”的名义判处死刑的故事。阐述了存在主义的一个重要命题:现代生活中人类社会的荒诞和陌生感导致个体的绝望与虚无。并通过平静地记述一个小人物被司法机关“妖魔化”的整个过程,深刻地讽刺了现代法律的虚伪和愚弄的实质。 局外人在线阅读地址局外人 读后感 第(1)篇
因为被称为经典,撑着看到结尾。
越到后面越质疑,就像检察官过度解读默尔索的人性之恶一样,世人是否也是过度解读了加缪《局外人》的文学价值呢?
就是觉得题目的确极好——局外人——默尔索于自己,是个局外人——他的生理感受和需求是优先于核心情感的,比如太热太累,就会让他烦躁到忽略对大悲和大恶的感受。
较之于默尔索对世界无可无不可的游离态度,他的邻居雷蒙却对身边人的每句话每件事都锱铢必较,另一个养狗的邻居也是如此,与他的狗狗相爱相杀之情浓烈到迷失自我混淆彼此。
作者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看电影《地球最后的夜晚》时,就做两件事——一是忍住哈欠,二是想导演到底要表达什么?回到家反刍了一下,想起两个点,一是男主开头说,越是想忘记的,在梦里越是清清楚楚;一是女主在行窃时突遇大火,在各种珠宝中挑了最珍贵的东西——一本残缺的爱情小说。那么,或许导演是想告诉我们,人这一辈子,总想忘记那没有结局的爱情,但最终发现那段残缺不全的爱情,却是你人生最珍贵的部分。
看《局外人》,也是这样,一边哈欠一边想作者到底要说什么。或许只是在说,这世界有各种存在,没有绝对的善和恶,当你从自己的角度去揣测别人时,错误就已经开始了。
好吧,我应该是终于说清楚了,终于可以睡了。[撇嘴]
局外人 读后感 第(2)篇
这本小说,不一口气读完都舍不得睡觉,局外人,当初学法语的时候就听过这部伟大的作品,他也一直在我的书单上躺着,直到今天,才把他看完。主人公默尔索,把母亲送到疗养院,不知道母亲的年龄,母亲的葬礼也无动于衷,下葬第二天还疯狂的寻欢作乐,这一切为他后来判处死刑埋下了伏笔。在他误杀阿拉伯人的时候,公正且严谨的法律,把他在母亲的葬礼上的无礼放大并且妖魔化,以至于本该从轻发落的他被误认为毫无人性,淡然冷漠,十恶不赦的罪人,并落得处于死刑的下场。主人公就像一个局外人,所有的事情置身事外,不管是母亲的葬礼,老板的提拔,女友的求婚,还是神父的劝告,他完全活在一个无所谓,随便,荒谬的个人世界里。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然而他是混沌的,他更多的表达了个人的欲望,例如热,渴,烦躁,郁闷等情绪,他认为生活中,所有的事情都一样,所谓的朋友,都是一样,女友的求婚,只是因为她想结婚,那就结婚吧。本文的精彩之处,在于局外人,当时处于二战,面对希特勒,我们无可奈何,由无能为力,但我们又不能置身事外,于是,这部短小而经典的作品,恰恰表达了当时所谓的公正和正义,社会所缺失的道德批判和精神信仰!佛祖慧能,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一种超脱,然而,局外人,更多的是,向死而生。
局外人 读后感 第(3)篇
读加缪有两个原因,一是许知远经常提起他,二是某日交流读书感受时有人忽然提到男人应该读读加缪。
这本书应该算是加缪的小说处女作,短小精悍,全文都是白描的写法,甚至给人记流水账的感觉,我最近又处于某种颠三倒四的状态,竟不紧不慢的读完了,也是难得。
核心内涵瞄到了太多书评和介绍,反而不想谈了。主人公倒是印象深刻,性格平和、老实温吞,每个人都圈子里应该都有不少这样的人,他们人畜无害,不发表见解,好事轮不上,坏事没准倒能遇上些,只是他们可能大多也忍了。不管是旧时代还是自诩民主的现代社会,他们都没有太多的话语权,他们只是局外人。那些所谓的民主,是否也只是一个高级的游戏?也许是吧,而且玩家永远轮不到我们,我们最大的机会是做一个NPC,抑或你争破头想去做一个玩家,有人会羡慕你,有人也会感到滑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