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书法思考网,注册用户可以投稿!

失踪的孩子读后感心得体会(3)篇

读后感 清尊素影 4年前 (2019-04-24) 10次浏览 0个评论 举报/投诉

作者:埃莱娜·费兰特 《失踪的孩子》是“那不勒斯四部曲”的第四部,小说聚焦了莉拉和埃莱娜(“我”)的壮年和晚年,为她们持续了五十多年的友谊划上了一个令人心碎的句号。“我”为了爱情和写作,离开丈夫带着两个女儿回到了那不勒斯,不可避免地与莉拉,还有我曾想要逃离的城区再度变得亲密。“我”和莉拉甚至在同一年怀孕、生子,并经历了恐怖残暴的那不勒斯大地震,一切都分崩离析,一切又将被重建。 失踪的孩子在线阅读地址失踪的孩子读后感心得体会 第(1)篇

那不勒斯四部曲终于有始有终,看完最后一页时长长嘘了一口气,感觉真是和两个女人走过了好长好长一段人生。一直期待莉拉的惊世之作面世,但最终没有。她就这么消失了,不为让别人惦念,而是一点不留余地的消失。想来,莉拉真是一个极特别的人物,以至于我和米凯莱有些共鸣。莉拉是绝对的主角,令人顾盼的美貌身姿,鹤立鸡群般的天才,城区的男人或为之倾倒,或铁粉拥护,或米凯莱那样欣赏喜爱得狂热,狂热到最后扭曲;又或连尼诺那样的渣男也有为她不顾后果的陷入,终生只在她面前失去自信和主导,说话也要考虑再三。但这个主角并没有呼风唤雨,正如书中说的,莉拉拥有才智,但她没有利用它为自己谋福利,而像贵妇一样在挥霍着自己的才智,就好像对她来说,整个世界的财富都是庸俗的。莉拉的才智是免费的。她有嫁入豪门的失败婚姻,会飞蛾扑火开启婚外热恋,能为了生存在油污满满的香肠工厂里做工,也能先于时代弄起计算机生意,她可以为正义革命之类的事呼喊奔走,也可以拿索拉拉一家的脏钱谋利……她的眼睛和嘴都毒辣得很,拎得清每一个人物和每一桩事物,以致于对任何人事都那么桀骜不驯、没心没肺,一针见血、一语中的,相对抽离、绝对控制。书里的每个人都在改变,只有莉拉,从小到大没让过步,没折过腰,自顾自的从容的彻头彻尾的自我。她知道自己的好坏,也知道他人的好坏,除了索拉拉两兄弟外,她决不评判谁,因此也不接受谁来约束改变自己。这样的人,任谁都拿她没有办法,只能又爱又恨,只能远观,只能嘴上不屑心里又偷偷崇拜:“这女人可真是个狠角色!”
可惜,一如母亲聪明有灵气的小蒂娜莫名失踪,从此改变了莉拉后半生。原本富足的生活,与恩佐的安好,与埃莱娜的亲密,与周遭种种关系的维系,因莉拉日复一日的猜想、顽固、癫狂、煎熬而失去殆尽。最终莉拉也消失,只留我以“没有遗憾的人生真是无趣”来自我安慰。故事的另一个女主角——埃莱娜,一直活在莉拉影子里、一直活在众人评论中的埃莱娜,总算在最后一本书里找到自我。当然经历了阵痛,这阵痛主要来自尼诺。有趣的是,埃莱娜就冲动掠夺式的爱情自省时,突然意识到尼诺之所以闪光,是因为他是莉拉爱过的那个人。埃莱娜爱曾经的尼诺,想象中的尼诺,凶猛爱上莉拉的尼诺,这座空中楼阁终究因尼诺自身种种不靠谱的行径和莉拉对其极度正常化也就是陌生化的态度而倒塌。埃莱娜认清了尼诺,并离开他,至此开始苏醒。后来她将曾经不受前婆婆看好的作品寄给编辑,不想大获好评,至此她又开始成长,逐渐成为有主见和智慧的自己。四本书全是女性视角,对女性描摹可谓浓墨重彩。而尼诺则是着墨最多的男性,可惜这个男人真是渣,是我明知其渣,仍超出我想象。我很想对尼诺的奇葩行径进行分析,其骨子里的自卑和自恋,对权力和男女主体的二律背反,处处留情处处有情处处无情,甚至不排除睾丸素过度分泌的生理可能,在这里就不细说了,但尼诺毫无疑问是他爹的儿子!n另外,我也单纯地喜欢米凯莱、安东尼奥和恩佐。前者对莉拉的欣赏,不是停留于看女人,而是人;中者胖揍过尼诺,为了莉拉不再坠入毁掉自己的危险关系;而后者沉默隐忍,却是绝对的行动派,关键时刻只消一通剪短的电话,他便将莉拉母子接走并相伴生活,走时还留下大名和地址,他是个汉子!n拉拉杂杂一通,故事那么长可说的还很多,我得消化一下,暂且以上。

失踪的孩子读后感心得体会 第(2)篇

读第一本书时,一开始觉得是絮絮叨叨、细腻而又直白的记录着两个女孩的相爱相杀,重叠交错又各自独立的生活,可是一本两本三本四本,这平实的叙述中却又放不下书。可当就这样看完她们的一生,才逐渐感受到这个故事巨大的力量,它的力量太强大了,以至于让读到最后我常常有一种急于表达的感受想要宣泄,却又不知道该用什么语言。它不是简简单单走着女性主义文学的路,它用两百万字诠释了一种对生活无畏的热情和态度,这句话的关键词是「无畏」。我一直觉得莉拉真的是个天才女友,看看她,贯穿文科、理科、艺术、后来还涉足工科成了半个程序员,「鞋匠莉拉,模仿肯尼迪夫人的莉拉,艺术家和装修设计师莉拉,工人莉拉,程序员莉拉,莉拉总在同一个地方,但总是那么出格。 」看看她从小到大为自己生活的样子吧,这就是她热爱生活的方式啊。书中埃莱娜曾说“莉拉是一个庶民,但她拒绝救赎。”而我,以及后来的埃莱娜也都看到,莉拉穷其一生都在救赎自己,甚至,还尽可能的救赎深渊中的其他人。看起来更为中庸的埃莱娜也一样啊,她在一生的挣扎中完成了阶级跨越,她在书中说:“我的整个生命,只是一场为了提升社会地位的低俗斗争。”努力上学、写作、和学者结婚、成为知名作家、出轨儿时初恋,爱过恨过聪明过糊涂过嫉妒过,她们终其一生,不过都是在寻找自我。故事的最后,埃莱娜痛哭着说,她一辈子都利用我的身体和我的生活,讲述了她得到救赎的故事。 我也忍不住流下泪来,那是一个很复杂的情绪,我不知道我是因为这个读了大半年的故事结束了而感到怅然若失,还是因为她们这一生「无畏」的英雄主义而忍不住落泪。可还不止这些,它不是一个《简•爱》式的热爱生活,跨越阶级的故事,实际上,更多的挣扎、矛盾贯穿她们一生,而这恰恰让她们的韧性更清晰的显露在读者眼前。我在一篇文章中看到这样的评价:「女性的命运,在任何一个时代,任何文化语境下,从来也没有容易过。」。自然,这本书除了讲述主角们的一生,而横跨半个世纪作为背景的那个时代的意大利更是可见一斑。学生运动、女权主义、政党斗争,还有无政府主义、马克思主义、葛兰西主义、共产主义、托洛茨基主义、自由和民主这些标签,贯穿着对不同阶层的生活、思考方式的描述,他们在整个故事中留下了不可忽视的背景音。我想这可能就是优秀作品的特点之一,看书时你总是需要结合当时的历史与时代背景,所有会发生的事,所有被造就的人,它们无不在历史中。书中对于女性的学业、事业、婚姻、亲情、友情、爱情娓娓道来,这些关键词与情节一起像顺流而下的河水一样自然流淌却常常引起女孩们的共鸣。期间会为埃莱娜和莉拉并肩作战的情节感到愉悦,也会因为渣男尼诺愤怒到想骂人,可当读毕全书才会发现,那些都是他们人生轨迹里最终消散的记忆。当代小说大多不缺乏惊奇的情节、曲折的人物命运,可是作者就是有能耐在(相较之下)略显平淡的叙述中点满畅销书成就(实际上作者对情节发展、细节伏笔掌控能力非常强),还暗藏了一种可贵的,带着女性柔软的力量。女性的觉醒是这个故事的力量源泉,学习与成长、抗争与和解是我们永恒的主题,希望我们在这条路上行走,永远有光。

失踪的孩子读后感心得体会 第(3)篇

终于读完那不勒斯四部曲,才鼓起勇气谈谈自己的看法,半个月的片段时光里,看了莱农和莉娜五六十年的人生,也仿佛自己也过了大半个世纪,闭上眼睛,还能想到她们每个时期所遇到的问题,所经历的痛苦,所面临的困难,所体会的开心,这些喜怒哀乐也在我心里面跌宕起伏着。刚开始时,觉得故事平淡无奇,没有吸引人的地方,可是越读越觉得,这不正是我们的生活嘛?,细致而平凡,简单而又琐碎,我们也正是在日复一日的平淡的生活中,变的坚强,变的勇敢,这样长大,这样老去。每一个阶段都会有每一个阶段的目标,都会有每一个的困难和烦恼,当然在战胜困难和解决烦恼的过程中,收获成长和幸福,变成自己想要的样子。面临每个阶段的困难和诱惑,每个人的抉择往往会决定下一个阶段的生活,在抉择之前,通常我们的长辈,我们的朋友都会给我们很多意见,但是成长中的我们,往往都会有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听不进去任何的意见和建议,依然按照自己的想法去选择,去做事,去任性,去我行我素,因为只有这样,才觉得是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人生,即使会后悔,也是自己的选择,不想被任何人左右,不想被任何人决定。偏偏也就是这样的选择,让我们每个人成为独一无二的,独立的个体,不会成为任何人的影子,也不会有任何两个一摸一样的人生。人生,也就是这么的神奇和迷人,每一个小小的选择,都会让自己过上不一样的生活,没办法重来,也没办法回到回去。我们经常会说,如果当时…….,可是,不会有如果,所以注定路只能往前走,人生只有往前过,过往的人生只有成为自己要么美好,要么唏嘘的回忆。一直觉得读书最好的状态就是在别人的人生里看自己的状态,学会调整自己,学会接受意见。看别人的人生,也在别人的世界里看自己。第一次读意大利文学,也更想去了解意大利,想去了解更多不为自己所知的世界和历史,文化和文学。文章里莉娜一直是自己看不透的人,到底是怎样的人呢?聪明却固执,善良却又邪恶,独立却又胆小,好学却又不去追求知识,拥有聪明才智却又不自知,这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女性呢?如果莉娜也上了大学,她又会成长为怎样的人呢?这大概也是作者留给我们思考的空间吧?失踪的蒂娜去了哪里?失踪的莉娜又去了哪里了?好多好多问题想去追求答案,但就在这样的疑问中结束了。开头是蒂娜和诺的故事,结局又回到了蒂娜和诺,也让故事更加连贯,仿佛是一个轮回,六十年又回到起点,只不过一切都变了。二十多岁的我,在今后又会过怎样的人生,生活在哪个城市呢?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如侵权,联系删除丨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失踪的孩子读后感心得体会(3)篇
喜欢 (0)

您必须 登录 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