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阿道司·赫胥黎 公元26世纪,在一个“新世界”里,近乎所有人都住在城市,并说着同一种语言。这些人在出生之前,就被预设成为贵、低、贱几种种姓,于工业化的育婴房里成批生产。在乌托邦集权主义者的统治下,新社会“安定、本分、稳定”,偶有对现状产生怀疑或叛逆心态者,均被视为不安定因素放逐到边远地区。在那里,人人安居乐业、衣食无忧,但家庭,个性,甚至喜怒哀乐却消失殆尽…… 美丽新世界在线阅读地址美丽新世界读后感300字 第(1)篇
上周读过《娱乐至死》一书,书中反反复复提到的关键词就是《美丽新世界》一书。赫胥黎的反乌托邦之书和《1984》拿来对比,集权顶峰时,物质膨胀时,我们社会的发展会是什么样呢?
如果说奥威尔的《一九八四》里,人们为失去自由而痛苦,那么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里,人们则为摆脱了自由的重负而狂喜。出生时被设定了三六九等,设定了命运和工作,喜怒哀乐全然不是自主的。人根本感觉不到痛苦,社会里没有痛苦的东西,比起1984里意识独立想反抗却被环境束缚的人来说,似乎更快乐?
如果整个社会都是喜气洋洋就好了。一个野蛮人带来了不小冲击,十分有对比性。他说,我不喜欢舒服。我要上帝,我要诗歌,我要真正的危险,我要自由,我要善良,我要罪恶。他要的一切东西都是现实生活中我们正在经历的,好巧,好真实。
幸好,我们的满足、幸福、自由、罪恶来源于社会和自己。我们能感受海洋和月亮,并有能力为之感动和快乐。
1984和新世界,都极端了。我们适中就好,中庸即可。
美丽新世界读后感300字 第(2)篇
在这个新世界人类被批量生产制造,从胚胎到死亡每一步都被人工干预设定程序,温和、顺从、遵纪守法又没有攻击性,却蔑视一切情感的表达,沉溺于兴奋剂和滥交之中,他们没有烦恼,没有苦难,只追求最原始的快乐。
一个细思极恐的故事,苦难与幸福的关系真的让人难以言说,有人说苦难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帮助人们体会生活的美好与芬芳,没有苦难的世界乏味无趣,当如果真的像书中描绘的那样,人类一切的丑陋与厌恶都会消失,没有苍蝇没有蚊虫(基因灭种),没有生而不养、养而不教的社会问题(国家统一试管繁殖没有“父母”),没有出轨劈腿单亲家庭的两性关系(文明人由荷尔蒙驱使性行为,没有家庭忠贞的概念),因为少了许多社会认知的条框制约,他们生活变得更简单更纯粹,他们觉得有什么不妥,况且万物的对错都是建立在人类的自己的认知判断上的,到底是好是坏?
我觉得书的结尾挺有意思的,“文明人”仍麻木不仁的快乐生活着,意识觉醒的“野蛮人”却饱受内心煎熬最终自杀,这是两个观念的冲突,作者也没有给出回答,相信孰是孰非每个人都自有定夺吧。
要意识就会有思考,要感情就会有伤害,要自由就会有牺牲,一切万物都有其代价,越长大越发现生活的艰难与不易,就让我们在这个不完美的世界里,追求内心的完美,平淡的活着吧。#11#
美丽新世界读后感300字 第(3)篇
读来才知道,这是一本科幻小说,想象的是未来的世界。随着科技的发展,每个人的命运都是被设定好的,从最聪明的阿尔法到最底层的艾普西隆各有分工,各自做着设定好的事情,没有痛苦,没有激情,也没有宗教和艺术,所有这些都会使得社会不能保持稳定,这些是罪恶的,是被放弃的。
人自身也不再是胎生,在科技的支配下,人可以成批复制,从小就接受睡眠教育,所有的信条深深植入脑中,不容许任何的不同,独立的思想更是要不得,所有特立独行有思想的人要被遣送到孤岛上去。虽然是科技造就了如此美好的生活,但是也要抑制科学的发展,一切以稳定作为追求的目标,人其实就是设定好的行尸走肉,沉迷于幸福当中,不用经受任何痛苦,想要的都可以得到,通过麻醉剂让身心保持舒畅。
书中暗含这一种讽刺,文明人是行尸走肉,而所谓的野蛮人“约翰”才是真正追求自由、思想与独立的人,他不光享受幸福,他还享受苦难与孤独,他不被行尸走肉的幸福表象所迷惑,不断地反省自身,试图挣脱这个没有思想的牢笼。
不幸的是,尽管他选择了逃离,依旧没能成功,终于在现代发达的传媒前曝光了自己,他不胜其烦,以死亡来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离开了这个美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