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白先勇 白先勇的《台北人》,是一本深具复杂性的作品。此书由十四个短篇小说构成,写作技巧各篇不同,长短也相异,每篇都能独立存在,而称得上是一流的短篇小说。但这十四篇聚合在一起,串联成一体,则效果遽然增加:不但小说之幅面变广,使我们看到社会之“众生相”,更重要的,由于主题命意之一再重复,与互相陪衬辅佐,使我们能更进一步深入了解作品之含义,并使我们得以一窥隐藏在作品内的作者之人生观与宇宙观。 台北人在线阅读地址台北人 读后感 第(1)篇
之前就知道这本书的存在,放在书架上却没来得及读。这次定下心来读是因为看了许知远主持的十三邀中请来了白先勇先生,在节目中,许知远盛赞白先生在20多岁的光景中写出了50岁后才能写出的人生百态。带着这份盛赞以及本有机会见白先生一面却未得见的遗憾,我开始读《台北人》。这本有十几篇短篇组成的小说我读读停停,是因为内心焦灼而定性不足,还是因为书中的故事太过沉重不忍猝读,我不可得知。那一个个因政治分歧逃离到台湾的大陆人,在异乡飘零、流离,有人飞黄腾达,大多江河日下,有人延续旧业,大多无事可做,在惶惶中等着蒋介石攻回大陆。他们以为有那么一天,好像台北只是他们的一个军事停靠站,说不定哪天就离开了,他们不会将台北当成家,没有家的概念又怎会有感情,在一个陌生的城市里,没有感情,又如何会有归属感,没有归属感就如那天空中落单的雁,漫无目的的飞,只能飞。每篇故事的主角都在回忆着过往,都在期待着回家,就如《岁除》里的赖鸣升“就剩下几根骨头还没回老家心里放不下罢咧”,《梁父吟》中朴公交待雷委员将其老师的灵柩移会大陆,可谁会晓得出来一混便是这么些年,总也没等回过家。有评论家说,《台北人》中的许多人物,不但“不能”摆脱过去,更令人怜悯的是。他们“不肯”放弃过去,他们死命攀住“现在仍是过去”的幻觉。企图在“抓回了过去”的自欺中,寻得生活的意义。当然,其中也不乏在新的城市舔舐旧伤口的主,就如《孤恋花》中的娟娟,过往和如今又有什么区别呢,只是换个地方遭受凌辱罢了,疯掉是她最好的归宿。r在诸多小篇中,作者着笔最多的是女性,那些本与政治无关的人,却受到政治最大的伤害。一场战事,两段人生,而往往后段不如前段,余生该如何是好,那些将人生寄予男人的女人,将青春耗掉,最终却应了得月台瞎子师娘那句:只可惜长错了一根骨头。但也不乏后段人生强过前段的,正如《游园惊梦》中的窦夫人,从侧室熬到正室,从南京熬到台北,终于熬到了钱夫人心中不平的“新的高楼大厦”。女性是我眼中的配角,却是白先勇眼中的主角。知识分子是我心中的主角,却为那些女性做了配。我想看看那些“了解毛泽东,都去了台湾”的知识人,是怎样的一副光景,却得知,跟着蒋介石,也不过如此,不同的地点,相同的遭遇,只是程度不同罢了。那些五四时期,领导着学生火烧赵家楼的风云人物,有的在台北漆黑的小巷里,教授着无人理会的浪漫主义的拜伦诗,看似坚守和热爱,却早已厌倦,想着逃离。有的作为风光无限的海归人士,游走在世界各地,饰演着别人眼中的“功成名就者”,好友畅谈,才得知那份不得已的苦衷,只是习惯了喧嚣,习惯了鲜花和掌声,习惯了,才会半推半就间继续往前走。在作者眼中,好像每个人都在时代的裹挟中被动着前行,只是有的人给与这些被动赋予足够多的意义,而大多数人为了生存,为了暂时的停留,甚至懒得去赋予。那一副副众生相,那些人生百态,只是历史中的一个注脚,也不过是后人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在当时,却是活生生的经历。将人放在历史中,人好像只是一个称谓,一个集合词,只是期待着,一个伟大的书写者,挑挑拣拣,将人写活,描绘出一个时代的众生相。
台北人 读后感 第(2)篇
《台北人》之主要角色全是中年人或老年人。而他们光荣的或难忘的过去,不但与中华民国的历史有关,不但与传统社会文化有关,最根本的,与他们个人之青春年华有绝对不可分离的关系《台北人》中的许多人物,不但“不能”摆脱过去,更令人怜悯的,他们“不肯”放弃过去,他们死命攀住“现在仍是过去”的幻觉,企图在“抓回了过去”的自欺中,寻得生活的意义。
白先勇的小说世界中,“灵”与“肉”之不可能妥协,或“昔”与“今”之不可能妥协,归根究底,起源于一个自古以来人人皆知之事实:时间永不停驻。时间,不为任何一人,暂止流动,青春,不为任何一人,久留一刻。在白先勇的小说世界中,“爱情”与“青春”有不可分离的关系。人既不能长葆青春,爱情也只在凝固成一个记忆时,才能持久(所以白先勇小说里的爱情,必维系于生离或死别)。然而可怜的人类,却往往不甘于只保留一份记忆。他们要把这份凝固的过去,抓回移置现实中,以为这样就能和从前一样,却不想到流动的时间,无法载纳冻结之片刻。“过去”,永远不能变成“现在”。如此,白先勇那些台北人,所追寻的理想,并非反攻大陆就能实现,而是根本不能实现。
显示出这些人必将败亡,因为大多的“灵”,太多“精神”,到底不是血肉之躯所能承受的。而时间,无情的时间,永远不停,永远向前流去。不论你是叱咤风云的将军,或是未受教育的男工,不论你是风华绝代的仕女,或是下流社会的女娼,到头来都是一样,任时间将青春腐蚀,终于化成一堆骨灰。 一切伟大功绩,一切荣华富贵,只能暂留,终归灭迹。所有欢笑,所有眼泪,所有喜悦,所有痛苦,到头来全是虚空一片,因为人生有限。
人生是虚无。一场梦。一个记忆。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台北人 读后感 第(3)篇
看完这本小说集,甚是喜欢,白先勇先生对于人物塑造和语言的把控能力简直不能更强。
每一篇小说的篇幅都不长,寥寥数语就能很好的刻画其中人物,今昔对比的主题也十分明显,人物的过去和现在时空很好的统一在一起,让人读来也是甚为感慨。
白先勇先生的语言选择也很贴近人物的身份,可能因为都是南方人又是邻省,所以看到“牙巴骨”、“作兴”等我以为只存在于我家乡方言中的词语时倍感惊讶,进而又觉得十分亲切。
无怪乎白先勇先生的短篇小说集历来倍受推崇,今日一读,果真如此。
总觉得《台北人》中的悲凉意味和张爱玲倒是有些相似,但和张比起来又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