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书法思考网,注册用户可以投稿!

亲爱的安德烈:龙应台“人生三书”之二读后感1000字(3)篇

读后感 清尊素影 4年前 (2019-02-07) 12次浏览 0个评论 举报/投诉

作者:龙应台 龙应台离开欧洲的时候,安德烈14岁。当她卸任台北市政府的工作(马英九市长亲自前往德国邀任的首任文化局长,任期内推动本土文化、树木保护等措施),重新有时间陪家人过日子的时候,安德烈已是1米84高的18岁青年大学生,有了驾照,可以进出酒吧,脸上线条棱角分明,眼神宁静深沉,透着一种独立的距离,手里拿着红酒杯,坐在桌子的那一端,有一点“冷”地看着自己的妈妈。他们是两代人,年龄相差30多岁;他们也是两国人,中间横着东西文化。失去了小男孩安安没有关系,但龙应台无论如何要认识成熟的高校青年安德烈! 亲爱的安德烈:龙应台“人生三书”之二在线阅读地址亲爱的安德烈:龙应台“人生三书”之二读后感1000字 第(1)篇

两代人的对话

母亲——龙应台,台湾人,儿子——安德烈,德国人。本书收录了龙应台与儿子安德烈通信的36封家书,这些家书影响了很多人,改变了他们和父母、孩子的交流方式。父母与孩子由于想法不同,很少交流,不知道各自心中所想,难免矛盾重重。

两代人相隔30年,更是两国人,东西方文化截然不同,在安德烈18岁时,龙应台发现儿子已不再是从前那个可爱、依赖她的安安了,她想了解他,于是选择与儿子通信的方式来认识成熟的安德烈,了解这个18岁的外国儿子的想法。

她跟儿子讲自己18岁时的情景、自己生活的环境、面临的抉择、对事情的看法,也分享最近发生的事以及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同时也跟儿子交流,了解儿子的生活,帮助解决儿子的烦恼,当然安德烈也愿意讲给妈妈听,说出自己想法和观点。

每看一遍就会有不同的感受,这也许就是很多人喜欢这本书的原因。我的感受有四个方面:1.转变方式深入交流;2.最希望你快乐;3.我懂你的悲伤;4.合适的伴侣。

1.转变方式深入交流

从前电话不普及的时候,人们远距离交流都靠写信,写信很慢,邮寄的过程更慢,可是感觉交流却很长。写信有一个好处是可以避免像打电话突然间没话说时沉默的尴尬,写信可以一个人洋洋洒洒说些不着边际的话,最近身边发生的事情,自己有什么开心或烦恼,都与对方分享,不需要对方立即做出回应,写下来的瞬间就已经很满足了。想起高中时曾经与同学写信交流,信寄出后渴望收到对方回复的期待心情,是现在即时通信给不了的。

确实,现在技术进步了,交流也变得方便了,可是交流却变得少了,很多时候也没有了交流的欲望。这时候要是偶尔写些信也是很不错的,可以使思想节奏慢下来,说说真正的心里话。

龙应台发现与18岁的儿子当面不知道说什么,即使电话上的对话也是苍白的流程是对白。于是,龙应台希望安德烈采用书信交流,这种方式实在是太好了,可以真正的聊聊天,谈谈心。

如果采用通话的方式,父母与孩子交流通常都是这样的:“最近都好吧”,“嗯,挺好的”,“在外面要照顾好自己,好好吃饭,天冷了记得添衣服”,“嗯,知道了”,“学校怎么样?”,“挺好的”…………“没什么事了吧”,“嗯,没有了”,“那挂了”,“嗯,挂了”!基本是父母叮嘱,孩子在回答,没有多少真正的交流,孩子还总觉得父母唠叨。书信就是一个人说,把自己要表达的可以一次表达清楚,说明白,不会被打断;另一个人看的时候也不会有太累,不用想着随时给对方以回应,可以放松的看信件。这就避免了出现父母还孩子对话重复流水账似的交流。

或许龙应台和安德烈是特别的,他们是母子,却是两国人,生活背景不同,也经常分隔两地,所以可以交流的东西更多。他们讨论东西方文化差异,交流生活方式和对香港感受,说到香港文化时安德烈的弟弟也写信说安德烈还没有深入了解香港,不懂香港文化,他们像朋友一样,探讨各自的心中美学、流行文化,对家乡、祖国的理解。这些是大多数家庭父母不会跟孩子交流的,自然也就不了解孩子心中所想。

或许有人说那是因为龙应台是大作家,能够跟孩子深入交流,可是她也是母亲,他们电话通话的时候还是会像一般母亲那样都是叮嘱和交代,安德烈也嫌她唠叨,只是写信这种交流方式改变了对话的时间层次感,更能深入沟通,使人不担心沉默而说着那些套话,而这些套话在即时交流中却是需要的。

在第21封信,龙应台开头写道:“阳台上的草木有没有浇水?那株白玉兰如果死了,我跟你算账。”虽然是告诫的话,看起来却没有生气的成分,倒像是朋友一句打趣的话,看了不自主的会笑起来。如果能跟父母、朋友这样开心的交流,写信也是一种不错的方式。

书信改变了对话的交流方式,能够说出一些当面说不出口的话。

2.最希望你快乐

父母都希望孩子健康快乐,就像龙应台说:“对我最重要的,安德烈,不是你有否成就,而是你是否快乐。而在现代的生活架构里,什么样的工作比较可能给你快乐?第一,它给你意义;第二,它给你时间。当你的工作在你心目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我也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如果我们不是在跟别人比名比利,而只是在为自己找心灵安适之所在,难么连“平庸”这个词都不太有意义了。“平庸”是跟别人比,心灵的安适是跟自己比。我们最终极的负责对象,安德烈,千山万水走到最后,还是“自己”二字。”

现代人的焦虑、压力,其实都是比较的结果。无论你是否比别人优秀,在父母心里,孩子的健康、快乐无疑是最重要的。儿行千里母担忧,一切安好就是父母的最大心愿。

3.我懂你的悲伤

龙应台安德烈的书信交流很深入,涉及到方方面面,其中包括很多中国的父母羞于与孩子讨论的,比如爱情、性。

安德烈失恋时,她会给安德烈讲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讲《浮士德》,讲她对失恋的看法。任何人,在人生的任何阶段,爱情受到挫折都是很受“伤”的事,更何况是一个十九岁的人。安德烈把失恋和打翻牛奶相比,这样的自嘲本领令她惊异,但是,不要自嘲而假装“酷”。“我们自己内心的痛苦不会因为这个世界有更大或者更“值得”的痛苦而变得微不足道;它对别人也许微不足道,对我们自己,每一次痛苦都是绝对的,真实的,很重大,很痛。十九岁,正是天上星辰和地上愿望交织、甜美和痛苦混乱重叠的时候。你的手足无措,亲爱的,我们都经历过。每个人都经历过这样的时刻,爱而不能爱,或者爱而得不到爱。歌德在二十三岁爱上了已订婚清纯美丽少女夏绿蒂,深陷痛苦中才有了《少年维特之烦恼》,“可我想说的是,传说四十年后,文名满天下的歌德在魏玛见到了夏绿蒂,她已经变成一个身材粗壮而形容憔悴的老妇。而在此之前,歌德不断地恋爱,不断地失恋,不断的创作。二十三岁初恋时当下的痛苦,若把人生的镜头拉长来看,就不那么绝对了。”

徐志摩的短篇小说《春痕》,当十年之后逸先生重回日本,见到心心念念的往日的恋人——春痕,现在成了肥胖的三井夫人,有了三个孩子,不再有往日少女春痕的灵气,逸先生深情迷惘中来到春痕家中,应酬一会就离开了,只是离开时,他心中的少女春痕影像,仿佛被迷雾遮盖,变得模糊不清。

曾经喜欢的要命,失恋后又令你无比受伤了那个人,若是多年后再见,不再是你心心念念想象中那样的人儿,你还会伤心吗,还是会为当初那个无比伤心的自己感到心疼?

4.合适的伴侣

“人生像条大河,可能风景清丽,更可能惊涛骇浪。你需要的伴侣,最好是那能够和你并肩立在船头,浅斟低唱两岸风光,同时更能在惊涛骇浪中紧紧握住你的手不放的人。换句话说,最好她本身不是你必须应付的惊涛骇浪。”拥有这样的伴侣是幸运和幸福的,就像郭靖和黄蓉,同时也是很多人追求的理想伴侣,这样知心的伴侣是洗尽铅华后的坚守,最幸福、最浪漫的事就是慢慢和你一起变老。

交流方式的转变能够使得深入沟通,知道对方心中所想,龙应台和安德烈没有在他18岁后分道扬镳,反而因为书信交流变得更加亲密。或许书信只是一种形式,重要的还有彼此的相互理解和体谅。正是看到他们这样的交流,使得很多人重新考虑与父母、子女的交流方式和思路,也使更多的家庭交流更顺畅,更和睦、幸福。 木鱼 

亲爱的安德烈:龙应台“人生三书”之二读后感1000字 第(2)篇

好啦~读完必有反馈才有成长~这是一则满满滋味的书评~嘿嘿nn虽说这是安德烈和龙应台女士的36封书信对话,但我更觉得是好朋友之间推心置腹的谈话。一个是光环拢聚的伟大作家,一个是思想自由的18岁少年,在文化差异、年代不同下,两者之间交流碰出的火花耐人寻味。作家母亲在儿子面前没有高高在上,没有因为自己年龄所带来的阅历而理所当然的当儿子的人生导师和指挥者。他们之间平等交流、彼此学习、互相尊重。这让人看到了龙应台女士的睿智和不同与许多中国母亲教养孩子的方式。作为一个难民的女儿,一个灵魂的漂泊者,一个文学美好境界的代表,她的经历她的故事是怎样造就了她美好的今天和她在光环下依然耀耀生辉的思想。她的思想、气质、她的生活态度,像呼吸像不自觉的举手投足。同时也让人看到了18岁的安德烈,他在思考什么、他在讨论什么、他在学习什么?18岁的安德烈,他在讨论价值观、文化品味、政治时事、城市文化、民主制度、他在讨论国家、童年、时代、新闻、音乐、梦想、美学、隐私、经济等等。再回过头看,18岁的我每天在想什么,在做什么,说什么,梦什么。不言而喻,我们在思想、文化、思维方式、视野上让我陷入了沉思。当我们18岁还在喜欢黏着父母的时候,在欧洲环境,自由民主国家成长的孩子们已经开始对他们的父母起草独立宣言。当我们18岁还自称宝宝的时候,德国的成年年龄已经逐渐下调至14岁。当我们对未来还不屑一顾的时候,他们已经开始站在自己的角度,要求自己的民主权利,关心政治制度、关心国家安危、关心公民平等。当然,也许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在中国的家庭中,父母扮演的,还是指挥者和人生导师,他们会用他们的人生阅历,来告知一个成年人按自己的想法去发展,在他们眼中,也许100岁大的我们还是他们眼中的小孩子。而在欧洲环境中,在父母看来:成年人的决定,后果自己承担。你是独立的、你是思想自由的,你是一个人格完整的成年人。还好我妈没这样,还好我是思想独立的、还好我是自由的!还好我的所有决定都是我自己做的⋯nn收尾送上龙应台写给安德烈的信:nn“我也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目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亲爱的安德烈:龙应台“人生三书”之二读后感1000字 第(3)篇

这是一本让我不愿意放下的书,读起来就想一直读下去,包括太多太多的内容,感觉自己一下子吸收了好多的养分,政治、文化、生活、死亡、价值观、修养等等,好难得能有这样的母子以这样的方式进行交流,有争辩、有沟通、有引导、有批判、有思考,龙应台女士的心态和很多中国传统母亲相似,不过她处理的很有智慧,值得我们中国的母亲和未来要当母亲的人去学习。对待孩子该拥抱时拥抱,该放手时放手,不能一味的灌输自己的想法,也要相应的反思孩子给自己的建议,不能强求孩子所有的理念、三观和自己一致,但至少要去了解为什么,自己在哪理解的和他不对。作为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也许我们没有安德烈优越的环境,在不到十五岁的年纪就能走过大半个地球。但是可以学习他的一些成长,提醒自己我们是成年人,我们做任何事都是有责任有后果,对学习对问题要有问题意识,懂得思辩,不能死读书拿高分而不懂得去运用,还要懂得生活。这是在每个阶段都适合重复读的一本书,因为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这样双重的身份,作为爸妈的宝贝子女,成为宝贝子女的父母。真的很棒。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如侵权,联系删除丨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亲爱的安德烈:龙应台“人生三书”之二读后感1000字(3)篇
喜欢 (0)

您必须 登录 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