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记叙文写作指导
仔细观察,用心生活,抒写真情
——浅谈初中生记叙文写作指导
动人心者,情也。感情贵在真实,贵在自然流露,只有来自灵魂深处的真情才能震撼读者的心灵。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基于此,只有让学生用心感受生活,才会写出独特的感悟,才会用真情打动读者。在教学设计中,我将“交流感受”的体验式教学方式贯穿始终,以“情感自我体验,唤起爱学;开放自主交流,培养会学”作为准绳,以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真正展现写作的个性化。
我面对的是八年级的学生,性格比较单纯,情感丰富活跃,具有本能的对生活的热爱与欣赏之情。但由于学生年龄尚小,心智不太成熟,因而他们对生活的理解较为肤浅和单一,导致取材千篇一律,缺少生机与活力,甚至无病呻吟。因而教会学生感悟体验生活的动人之美相当有必要。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 :
一、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做好观察笔记。
怎样观察生活,对初中学生来讲,是个难题。作家艾芜在指导初学写作的同志时说:“要练习我们的眼睛 ,善于观察人的动作、态度和表情。练习我们的耳朵,善于听取别人讲话的’语句、声调和他的特殊用语。”这就是说,观察生活,一是要看,二是要听。
初中学生天真活泼,好奇心强,富于激情,乐于参加活动。特别是很想了解老师和同学。抓住他们这一心理特点,我就让他们自选一位任课教师作为观察对象。观察的内容是:年龄、性别、身高、体型、脸型、肤色、发型、衣着打扮(颜色、款式、质地)、表情,特别是眼神,以及老师上课的语言和动作等。要求是:第一,要抓住人物的特征。人物的外貌、性格、感情各不相同。只有抓住观察对象的与众不同之处,才能写出人物的个性,才能避免“千人一面”的弊端;第二,观察要细致。所谓细致,不是说在观察人物时不分主次,而是要发现观察对象与别人不同的细微之处。不同性格的人,说话、做事时的表现是不同的。人物的一个动作,一丝微笑,往往带有性格化的特征。所以,观察必须细致入微。观察得越细致、越深入,印象就越清晰,理解就更深刻,描述就更具体、更生动形象 .第三,比较观察。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的目的是求异。在观察时,要抓住老师在各种情形下所表现出来 的不同特征,即生气时、高兴时、严肃时……言谈举止和精神状态的不同点。这样,才能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四个星期后,每个学生都按要求写了观察笔记。写作之前,我再次强调,描写必须突出人物特征,不要求面面俱到。在我的指导下,大多数学生的作文,对老师的描写都很生动逼真。
二、用心感受生活,从生活中挖掘情感。
生活是一切文学创作的源头。常听学生感叹现在的生活有多么单调、多么无聊,可是恰恰如罗丹所说“这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我们的生活中永远不会缺少令人感动的瞬间,关键是我们是不是拥有一颗细腻的心,一双敏锐的眼,一支细致的笔将它们捕捉到。假如你用心感受生活了,用心观察生活了,那么你已经给自己铺好了通往真情的路。
为了让学生更全面地体验生活,我请同学们谈谈成长中的别样感受,如委屈、无奈、遗憾、难受、苦恼、伤心、痛苦、尴尬甚至愤怒,如误会别人时的尴尬,亲人离世的悲伤等。就这样在带领学生在完成了对生活的表象感受基础之上,多角度、全方位更深刻地感受生活。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会得出不同的感悟。由此,我启发学生“调动情感,才能感悟独特”。学生懂得了真实感知再现生活,渗透情感让感悟个性化。在此基础上,我带同学们回顾教材《走一步,再走一步》,美国作家莫顿·亨特从童年时的一次“脱险”经历中得出“面对困难要学会分解困难,各个击破,从而成功”的宝贵经验,让学生感悟生活细节带来的思考和启迪。
在细心观察和调动情感的基础上,加进思考和感悟才能真正捕捉生活的内涵,让写作有意义。由于同学们的思维拓开了,所以交流的内容会丰富而深刻,也许会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由此可见,生活给我们提供了素材,但我们反映生活时不能把素材机械地搬进文章,还要提炼要升华。我们也自然得出了“唯有思考,才能让人或事焕发光彩,使文章意蕴丰厚”的启示。
三、恰当选材,力求为中心服务。
积累了素材,在写作时,就要进行恰当筛选。有时,你认为某个素材太精彩,但应着重考虑,用在这儿是否合适,是否能很好为中心服务,如果不能,它即便再精彩,也坚决不能用。相反,有的素材虽说不够精彩,但它却能很好的为中心服务,突出要表达的主题,就要毫不犹豫选用,选材至关重要,所以一定要恰当选材。
四、健康立意,抒写真情实感。
立意要正确,有针对性,思想要深刻。一篇文章的思想内容正确与否是评价文章好坏的根本依据。作文的立意一定要合乎题目要求,切题才算真正的正确。表达出来的思想观点和感情要健康、积极向上。此外,还要有针对性。选取人们最感兴趣的、最能反映人们思想感情的作为主题,文章才能最大限度地激起反响。意不仅新,还要力求深刻。这就要求我们能够透过事物的现象去挖掘其内在的本质,思考出对人生,对社会有意义和价值的东西,能在一般人认识上再进一步,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那一点,并能给人以启示。
总之,作文教学必须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走向社会,走向人生,走向多彩多姿的现实生活,为作文提供丰富的活水,攫取真情实感的生活素材。叶圣陶先生在《作文论》中说:“有源头才会不息地倾注出真实的水来。这源头很广大、很密迩、不用外求、操持由己,就是我们的生活”。让学生作文贴近生活,让真实的生活唤起学生真实的情感和无限的遐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