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道者,圣人行之。”什么不做,什么不懂,一无所知,一无所爱,知之愈多,爱之愈深。爱基于对人情事理的了解,对人的本质和人类存在了解的越多,也就越爱人。
(一)基本思想和方法:从事物本身出发,依据事物本身,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和产生的根源认识事物,按照事物的本质要求对待事物,正确地认识人和社会,深入地了解人和社会,健康地判断事物。
这个基本思想和方法本身又是构建性的逻辑:
①历史前提:人类的历史就是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经历苦难,英勇斗争的历史,我们今天极为安全和幸福的生活都是先辈们团结奋斗,经历艰辛和牺牲,英勇斗争的结果。
②必然行动:团结奋斗,自强不息,不畏艰险,知难而进,勇于担当,克服一切,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
③丰富展开:孝敬父母,关心兄弟姐妹,珍爱呵护妻子和孩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怎样对待别人,爱护,尊重,负责,了解;宽广包容,坚毅果决,团结协作,忠于职守;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我们每个人首先应该从战士作起——为争取美好的新生活英勇斗争的战士;我们尽全力创造真正的人的生活,创造富于挑战,丰富多彩的生活,我们形成我们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相互倾慕为基础的性爱,友谊,同情和舍己精神等纯粹人类情感。
(二)历史必然性:人类的历史就是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经历苦难,英勇斗争的历史,人类以之一路走来,必将以之勇往向前,这是贯通人类历史的主线,是人类迈向解放的必由之路,这是历史必然性(或称天命,或称形而上的天道)。
①历史必然性决定了五脏机能:《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脾胃者,食廪之官,五味出焉;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灵兰秘典论》指出了五脏机能是真实不虚的:五脏各守其位,各司其职,分工协作,神统于心。发现五脏机能是生命运动的核心,并且深入细致地研究了五脏机能,这是《黄帝内经》对于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道德经»:“道法自然。”我们的身体就是道法自然的杰作。一个人的正常状态是由他的心神统领并且是要由他自己创造出来的。《灵兰秘典论》揭示的正是五脏六腑的逻辑,天赋本能的逻辑,人自身的逻辑(人自身的逻辑已经在遗传上安排好了前智力。)。五脏机能是最高的生命机能,是生命存在的自然前提,五脏机能是历史的进化的产物,是与社会的历史的人类存在相适应的,五脏机能是人的世界具体而微的实现。
②历史必然性决定了人性(或称人道,人性是人之所以成为人的能动性。)的取向和内涵。中国的道,是人道(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与天道的合一,叫做天人合一,是入世与出世的合一,不能分开。
③文化是自然历史的升华,人类精神生命的延续,文化是人类生存本能的积蓄,保护和激发,文化是人类文明的自我成长和自我完善。中国文化从天地人三才一体的宏观角度认识人,把握人,对人的认识和理解是整体的,完整的和深刻的;中国文化具有知行合一,行思一致的优秀传统;中国文化与伦理道德相宜,与现实人生相契,合于生命逻辑,自成宏伟体系,能够充分地激发人的创造潜力,将人的聪明智慧启迪。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文精神是中国文化的强健脾胃,靠着这种精神我们消化吸收全人类的文明成果,化生精气神;靠着这种精神我们解读生命,解读人生,解读社会;靠着这种精神我们脱胎换骨,获得新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永远是我们深厚的土壤和健康的力量,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奠定的极其宏伟的规模上是自由,平等和博爱的实现,更高层次上的实现。
④历史必然性决定了认识的终极根源,决定了人的本质力量。
(三)人的本质力量
当我们追溯认识的终极根源就不得不面对人的五脏机能及其在社会生活中外化为忠孝廉耻仁义礼智信的现实历程。《内经》:“唯贤人上配天以养头,下象地以养足,中傍人事以养五藏。”中傍人事以养五脏就是在社会生活中依靠人事使五脏机能外化(即对象化,现实化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忠孝廉耻仁义礼智信。只有做,才能知至道,只有认真做事,诚实作人,好好生活,才能明明德。通过外化,以明人事,使五脏安和,五脏安和则精守神藏,气血皆从,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五脏得以濡养。
①外化就是使天赋于人的内在本性完全地展现出来。在中傍人事以养五脏的过程中自在的人成为自为的人,成为内在地具有社会力的人,自在的世界成为自为的世界,成为真正的人的世界;在中傍人事以养五脏的过程中,表象与思维达到了自我意识,上升到具有自我意识的表象和思维,表象能力(相由心生)和思维能力(特别是想象力)通过外化得以进化;在中傍人事以养五脏的过程中,人扫除先入之见,去故从新。
②外化是人本身所具有的内在能动性,是人特有的能动性。外化是人之所以成为人的本能,外化的活动是人的本性符合自然的发展。在外化中,人是自由的,人保持了高贵的独立,尊严和个性。外化是生命自觉清醒,确实可靠的自我调节,外化的逻辑就是人运用自身天赋本能而成为人的逻辑。
③外化者,外施于人,内利于己,君子之德也。《道德经》:“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进行道德修养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切都在我们自己,我以前没有,通过外化的行动,那么从现在开始就有了。《论语。述而第七》:“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仁难道离我们很远吗?只要我想达到仁,仁就来了。)《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仅仅一个人独善其身,那实在是一种浪费,上天生下我们,是要把我们当作火炬,不是照亮自己,而是普照世界,因为我们的德行尚不能推及他人,那就等于没有一样,外化就是使人内在的道德力量现实化。
④世界在表象中呈现实体的物的形式,但思维把世界作为普遍联系和自我发展的关系来把握。人的本质是社会的,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作为认识的对象之所以存在,只在于人的本性和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些相互关系规定了人在社会活动领域的各个可能方面。外化在实际生活中构建人与人之间合乎本性的联系,从生命的最深层面上揭示了世界是自己运动和发展的,世界的本质就是生。《易经》:“生生之谓易。”(生生不息就是万事万物产生的本源,自然的道路就是易。)生命的目的只存在于生命本身之中,生命本身就是目的。平等意味着人人都是目的,而且仅仅是目的,绝不意味着相互利用,互为手段,任何人都不是实现他人目的的手段。平等意味着人不能剥削人,人不能操纵和支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