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书法思考网,注册用户可以投稿!

桥归桥,路归路

青年文摘 小猪佩奇 1年前 (2022-03-15) 19次浏览 0个评论 举报/投诉

  20岁时,王世襄遵从父命考入燕京大学医学预科系,这令他头疼不已,勉强读了两年,只拿到了数理化均未及格的成绩单,险被开除。幸好学校允准转系,他便转到国文系。此时的王世襄“本性难移”,有时臂上架着大鹰,怀里揣着蝈蝈就来上课了。当时燕大知名教授邓之诚正站在讲台上讲授中国历史。王世襄回忆:“某日椅近前排,室暖而日暄,怀中蝈蝈声大作,屡触之不止。先生怒,叱曰:‘你给我出去!是听我讲课,还是听你的蝈蝈叫!’只得赧然退出,同学皆掩口而笑。此后谒先生,未再受呵责。两年后季终命题《论贰臣传》呈卷竟与满分。盖先生未尝以学生之不恭而以为终不可恕也。”
  
  巴尔扎克恃才放旷,经常与朋友开一些粗俗玩笑。他曾捕风捉影,在大庭广众之下信口评说雨果的私生活;他也曾在报纸上尖刻地批评过雨果的剧本《欧那尼》;他还当面指责雨果放弃“法国贵族院议员”的头衔是哗众取宠……他对雨果所表现出的不屑一顾甚至敌意,令整个法国文坛为之咋舌。然而,巴尔扎克临终之际,只有雨果在深夜里来到他的病榻前,紧紧握着被子下面那双冰冷的手,给他抚慰,给他温暖……在巴尔扎克的葬礼上,雨果沉痛地宣读了著名的《巴尔扎克葬词》。他称巴尔扎克为“惊人的、不知疲倦的作家、哲学家、思想家、诗人、天才”,他还说:“巴尔扎克先生在最伟大的人物中名列前茅,是最优秀的人物中的佼佼者。他才华卓著,至善至美……”
  
  俗话说“桥归桥,路归路”,邓之诚和雨果分得非常清楚。他們的行为中包含了慈悲、宽恕、大爱,更重要的是他们客观、理性,不因私怨而影响公论。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如侵权,联系删除丨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桥归桥,路归路
喜欢 (0)

您必须 登录 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