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下午,天气闷热得让人烦躁。我上了一辆公交车,司机热情地朝我招呼道:“你好!请上车。”他对每一个乘客都这么说。车子在一条繁华的街道上被堵了,他又当起了导游,一会儿说这家商店因何生意萧条,一会儿说那家博物馆最近有一个展览。然后又告诉我们,不远处的电影院正在放映一部精彩大片。到我们下车的时候,还冲我们说:“再见,走好。”我给了他一个微笑,本来郁闷的心情也一下子轻松了。
这个公交司机不属于那种所谓的高智商人群,但作为司机他显然是非常成功的。与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个名叫加森的佛罗里达中学毕业班的高才生。加森的目标是要进入著名的哈佛医学院。但是一次测试物理时,老师给了他80分,而哈佛医学院招生非常重视入校前学生的学习情况,加森感到理想因此破灭了,便辍学了。
为什么一个高智商的人,会做出如此不理智的行为呢?答案是,高智商并不意味着一定会有一个成功的人生。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是否会成功取决于多种因素,智商只占其中的20%。而其他的80%当中情商则占了大部分。为什么会是这样呢?这主要归因于构成情商的几个要素:
1。自知能力
自知能力是识别一种正在发生的情感的能力。要了解自知能力,我们首先要了解神经病学家安东尼奥在他的著作《笛卡尔的错误》中所说的“躯体标志”,即本能感觉。本能感觉可以在人没有意识到它们的情况下发生。比如,当害怕蛇的人看到一幅蛇画,他们可能会说不害怕,但置于他们皮肤上的传感器会检测到他们因不安而流出的冷汗。甚至當一幅蛇画展示得非常快,他们还没有完全看清时,他们的皮肤也会有冷汗冒出来。通过有意识地努力,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我们的本能感觉。这种认识本能感觉的能力就是自知能力。自知能力强的人,能够更好地把握自己的生活。
2。情绪管理的能力
坏情绪很难排除,而愤怒似乎又是所有坏情绪当中最难排除的。当一辆车在高速公路上挡在你的车前面,你的反应可能是:这个傻瓜!他差一点让我出车祸!我不能就这样算了!你越是这样想,就越愤怒。于是,你高血压发作,或是开车莽撞起来,最终真的会出事。
怎样才能缓解愤怒呢?一个说法是将你的愤怒发泄出来。事实上,研究人员发现,那是最坏的策略之一。愤怒的爆发使大脑的觉醒系统处于兴奋状态,结果只是让你的火气越来越大,而不是越来越小。心理学家黛安拉提供了一些如何改变坏情绪的方法。其中一个有效的方法是抑制,也就是说有意识地从一个更加积极的角度重新解释当前的形势。如果一个人在高速公路上忽然挡了你的路,你可以告诉自己:也许他有十分紧迫的事情。此外,及时离开事发现场也是排除愤怒情绪的一个有效方法,尤其是在思绪混乱的时候。如若无效,就做一些运动,总之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想那个惹你生气的人和事上。
3。自我激励的能力
自我激励的能力指的是对自己的选择充满热情和信心。自我激励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和乐观的“我能行”的态度。心理学家马丁曾力劝梅特拉夫保险公司雇用一些将要被拒绝的职业申请者。这些人在考察申请人是否适合从事保险业的能力倾向测验中失败了。这些人尽管考试没有通过,但在乐观方面却得分较高。最终的事实证明,这些人与那些通过了考试但在悲观方面得分高的人相比,有着更好的工作业绩,头一年业绩高出21%,在第二年高出57%。
一个悲观者可能把拒绝解读成“我失败了”或“我总是不成功”。而乐观者告诉自己“我的方法错了”或者“那个顾客暂时心情不好”。乐观者可能会抱怨形势的不利,而不会认为自己不行,这样他们就有动力进行第二次尝试。你积极或消极的心理素质或许是与生俱来的,但是通过努力训练,悲观者也能够学会如何更加乐观地思考问题。心理学家已经证明,如果你能在悲观的想法出现时及时地发现并调整,你就会创造改变形势、增加获得好结局可能性的机会。
4。冲动控制的能力
情感自我调节的精华,是在为一个目标服务的过程中,能够暂缓冲动的欲望。这是一种通往成功的重要素质。1960年,心理学家沃特在斯坦福大学附属幼儿园做的一项试验说明了这一点。那些孩子被告知他们每人只能分配到一颗果汁软糖。但是,如果暂时不要,而是耐心地等待老师出去办事后归来,他们就可以得到两颗。一些孩子经不住眼前的诱惑,立即抓住了那颗软糖;另一些孩子为了多得一颗,而宁愿等待对他们来说漫长的20分钟。为了在这苦苦等待中坚持下去,他们有的蒙住了自己的眼睛不去看软糖,有的把头搁在手臂上休息,有的与别人说话以分散注意力,有的试图睡觉。这些有勇气和毅力的孩子,最终得到了两颗软糖的奖赏。
这项试验的有趣部分还在后面。这些在4岁能为两颗软糖而等待的孩子,长大成人后,也一样能够为了更好地实现理想而克制冲动的欲望。他们在社交上更有能力,更自信,也更善于处理好生活中的挫折。相反,那些立即抓住那颗软糖的孩子,长大成人后,遇事则固执死板,优柔寡断,容易紧张焦虑。这种抵御冲动的能力,可以通过训练养成。当你面对某种急功近利的诱惑时,应该提醒自己不要忘了长远的目标,不管这些目标是减肥,还是攻读学位。
5。与人相处的能力
我们在这里所说的与人相处的能力,是一种在自己的工作、恋爱、交友及家庭活动中,重视他人的感受和作用的能力。我们要善于在看似平静的微妙形势下传送和捕获各种情绪。比如某人说谢谢你,其方式不同,表达的实质内容也可能不同,可能是提示你们被解雇了,或是得到了资助,或是受到了赏识。我们越是善于洞悉别人信号后面的情感,就越能更好地控制我们发送的信息。
与人相处的能力,被心理学家罗伯特和珍妮在一次研究中展示出其重要性。被研究的对象是工程师和科学工作者,这些人都具有高的智商,但是他们中后来有人脱颖而出,成名成家,而有的人则默默无闻,无大作为。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呢?调查发现,无大作为者当碰到一个技术问题时,会想到请教专家权威,然而权威的意见常常姗姗来迟,他们在等待时只能浪费时间;而成名成家者很少面临这样的情况,因为他们在需要帮助之前就已经建立起一个可靠的关系网络。所以当他们需要什么帮助,总是能很快地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