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七年前,在一个中德合办的心理培训班里,我有幸在现场见识了德国专家是如何做心理咨询的。其中有件事深深地震撼了我,颠覆了我对心理咨询的认识。
德国专家上了几天课后,提出非常多“脑洞大开”的理论,学员们纷纷提出要专家现场做一次心理咨询,专家答应了。
一位学员扮演来访者,她坐在德国专家面前,说了她的亲身经历,大致内容如下:
A女士从小不被父母看好,家里重男轻女。她上学后又不被老师喜欢,经常坐在教室的最后面。直到工作后,单位领导也觉得她是废物,把她从教学一线调整到辅助岗位工作。结婚后,老公和孩子一直支持她出来学习。
最后她问专家:“我真的是个废物吗?我如何才能在生活中摆脱这种‘不被人看好’的阴影?”
听完助理的翻译,专家当即回了她一句话。但奇怪的是,助理却迟迟翻译不出来。显然,这几天的课上下来,我可以肯定不是因为她的翻译水平不过关。
大家急了,都在问:“老师说了什么?”助理依然一脸茫然,而且嘴唇紧闭。
专家温和地对助理说了几句话,于是她鼓起勇气对大家说:“没错,你就是个废物!你不要否认这一点,你要接受它!”说完,助理接着说:“老师让我直接翻译。”
现场立马就炸锅了,A女士仿佛受到了惊吓,眼睛睁得大大的,一脸蒙了的样子。
底下的学员纷纷开始议论:
“老师乱说的吧,怎么能这么劝一个人,这不是把人往死里逼吗?”
“这个德国佬不会是个骗子吧,心理咨询就可以这么出口伤人?”
“难道我们不应该发掘来访者的优点,帮助她消除自卑吗?老师这是在做什么?”
专家接下来说了这么一段话,助理此时打起十足的精神翻译:“当有一个人说你是废物的时候,你也许会不甘和愤怒。当一百个人说你是废物时,你需要接受它,这样你才能跳出别人给你投下的阴影。当有一千个人说你是废物时,恭喜你,你重新建立起了一个全新的自己。”
A女士显然没有理解这段话,不仅她,在场的所有学员都不懂,包括我。
这次现场心理咨询不欢而散,不少学员找到培训的组织方,要求撤换掉这位德国老师:“因为他不懂基本的尊重。”
时隔多年后,我才终于了解,在这个被“鸡汤文”洗脑的时代,太多的人把野蛮当作上进了。
2
我非常确信,我们这个世界充满了“自信”的泡沫。
我每天晚上下自习回家,都听见大学生们聚在一起高唱:“我相信我就是我,我相信明天,我相信伸手就能碰到天。”
我打开电视,电视剧女主角的台词让我久久不能释怀,她说:“别低头,皇冠会掉。”
打开微信公众号,文章的标题十分醒目:“瘦下来,世界就是你的!”
看得出,我们的文学、歌曲和影视作品都在为现在的年轻人编织一个童话,这个童话就是你远比你想象中的要厉害。
对世界缺乏了解的年轻人,往往沉迷在“童话家”们精心制造出的泡沫中,对别人产生不切实际的浪漫期待。
但这始终不是一个真童话,童话是为了让孩子能从善良的角度去看待这个世界。而这些假童话,只是为了从你们身上挣到钱,代价是你要牺牲一生中可塑性最高的时间和本可以更清醒的头脑。
在这个凶险的江湖,没有经历过彻底自卑的自信是虚无的。你真的相信99%的汗水能比过1%的灵感吗?你知道老师为什么要把爱迪生这句经典名言的后半句省略吗?
其实,假如你过去不是那么用力过猛的话,你是能找到那1%的灵感的。
3
许多事情点醒了我,让我明白了当年专家到底想说什么。
其实德国专家只是想让A女士做到以下几点:
1。把评价体系从依赖于外界,转化为自身、内在评估。
2。接纳自己的不足,没必要因为自己的弱点而自责。
3。消除泡沫式的自信,降低自身期待,停止过度努力。
因为一个人明白自己能做什么远比自己想做什么更重要。“我并不是那么厉害”,是一种尽力而为的勤奋。“我是个天才”,却是一种由任性催生的热情,往往来自对世界的无知。
我如果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缺点,就没必要接受你的指指点点。
我承认我自己是废物,不是让我永远走向失败,而是我不愿意在你们的世界里当一个成功者,这样我才真正可能在属于自己的真实世界里变得优秀。
放下,才是真正的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