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书法思考网,注册用户可以投稿!

内向者的勇气

  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个外向的人,至少从小到大我是被这么教育的。“你好会演讲,都不害怕”“你在大家面前弹钢琴,台风好稳健”“你都不会怯场,有这种人格特质真好”……然后所有的人都觉得你是舞台型的人,他们建议我当主播、当演员、当补习班老师——当任何可能出现在镁光灯焦点下的人。
  
  可是旁人终究不是你。
  
  只有我自己知道,光是在教室举手发言我都会紧张到胃绞痛;上洗手间不敢让人听到嘘嘘的声音;我不是喜欢当众弹琴给大家听,只是怕邀请我的人扫兴;演讲比赛的稳健是几百次练习后的麻木。当然,很多事都是鸡生蛋、蛋生鸡,或许一开始只是想尽责做好,得到赞美后又壮大自信心、获得成就感,一次又一次,原先的内向特质就会得到一些疏通。
  
  可是我依旧不觉得大家认识的我是真正的我。这种外界认知与内在定位不和谐的状态,往往会让我职业生涯规划的每一步走得异常矛盾,“好像知道应该要怎么做,却不想那么做……”总觉得生命像是两个自我在拉扯,一个自我希望自己如同他人,期待飞得又高又远;另一个自我则希望能够放自己一马,想尽可能地躲起来。
  
  你知道自己该努力融入大家,并满足他们的期待,在群体中发光、发亮、有所表现;但心中却一直有股冲动想要熄灭所有的光源,只在脚边留下一盏小灯。
  
  这种冲突感的拉扯也反映在职场上,我这几年因缘际会出了书,经营自己十几万人的粉丝团,每周都会出现在电视节目
  
  担任嘉宾。在众人前我笑容灿烂,说话逗趣,但在银幕后却常常比谁都安静。有时看着其他来宾或工作人员在后台闲聊生活琐事,总是羡慕万分,但又害羞裹足不前,除非这节目已经上了一年多,我才能感到自在一些。“你真的是个好慢热的人耶!”常遇到的同台财经专家曾对我这么说。
  
  慢热、距离感都还算是好一点的形容词,小时候总离不开我的标签是高傲、冷漠、不合群。对我来说,“怎么样开口讲出适当的话”“让大家觉得我的话语得体、让人开心”,是我在开口前必须反复思索的事。然而,往往等我准备好了,大家也早已散场。
  
  我的内心很炙热,却不知道该怎么向外界表现出那样的温度。直到阅读了一位精神分析博士写的书《内向心理学》,终于让我对与之共存了三十几年的人格特质有了恰当的解读。
  
  书中提到许多人是内向型人格却不自知,原因在于社会对“内向”这个词往往给予偏负面的含义,“不善交际”“不懂人际互动”“无法在众人前自在”……却鲜有着墨内向者往往拥有更强的观察力、专注力等特质。书中提及,每个人的内向和外向特质并非截然二分,更像是一个连续光谱,会落在某个区间,内向者最明显的特质便是“需要多一点的思考时间”或“独处的时候较能够帮自己充电”,但这并不代表内向者无法从事社交活动,只是他们在人多的环境中,或是需要与他人高度互动的状态下,精力损耗较快。书中指出,许多内向特质较明显的人依旧从事舞台前的工作,例如女演员葛妮丝·帕特洛、篮球明星迈克尔·乔丹等人。
  
  在资本主义与个人主义盛行的社会里,“成功”的定义往往倾向外向型人格特质,“乐观”“敬业乐群”“有领导力”“团结力”……这样的社会期待压得内向特质的人们喘不过气,他们被迫永远要成为受到众人注目的对象,并对众人之事游刃有余。
  
  我不知道你是否跟我一样(或你的身边是否有人跟我一样),我们是内向型人格,但很努力地活着,并且没有从战场上逃离。对我来说,与自己的内心和平共处,仿佛是一辈子的功课,但一路走来总算掌握到一些诀窍。
  
  首先,赞美他人和自己是必要的。
  
  一个内向者得到愈多的肯定与赞美,便愈能克服他在众人前的不适感,歌手萧敬腾是最经典的一例。当年他还默默无闻时,我在民歌餐厅已听过他驻唱。或许你永远无法理解,为什么有人可以把《北京一夜》唱得这么淋漓尽致,却紧张得连一句话都说不好。多年后,他在历经大量的采访与歌迷的无尽鼓励后,终于找到了在大众前比较自在的一种态度。
  
  他人的赞美是一剂速成药,然而,不懂得赞美他人的人也较难被肯定,你得先从学习观察别人的好,并从不吝给予支持做起。
  
  其次,你得跟自己和解,坦然面对自己需要独处的状态。
  
  很多人明明就喜欢自己一个人独处的快乐,却又用理智告诉自己,必须让生活过得“丰富精彩”,因而总是得不到足够的精神充电。坦然面对自己内心对独处的需求,少拿外界的评价局限自己。嘿,亲爱的你,请记住,独处不代表孤僻,孤僻不代表孤独,孤独不代表失败,那只是反映现下的某种状态。
  
  最后,你要有敢于成为一个内向者的勇气。
  
  或许这个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仍然吹捧那些乐于活在团体里尽情挥洒个人魅力的“嗨咖”,但我相信你从来就不真心觉得世界的答案只有一个。既然如此,那就勇敢地活出自己的样子。不为掌声,不为期待,人生不是一考题,没有“答对”或“答错”,只有选择,选择让自己活得自在则是通往开心唯一的路。
  
  如今我很享受自己是一个内向者,尽管我还是必须面对观众。但我开始学着欣赏工作与生活之间巨大的反差感,幻想自己是一个充满了冲突美感的存在,好像带点某种奇幻的色彩或哲学的隐喻,仿佛那样的冲突与矛盾也有点诗意,也有点美好了。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如侵权,联系删除丨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内向者的勇气
喜欢 (0)

您必须 登录 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