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书法思考网,注册用户可以投稿!

请帮你的孩子选一个体育偶像

  最近和一个哈佛毕业的年轻人讨论,美国每年有四分之一的大学生辍学辍学里的人不仅有终成大器的精英,更多是失去方向的孩子。
  
  但为什么其中最有名的几个人有两个(比尔·盖茨,马克·扎克伯格)来自哈佛?
  
  她说,哈佛录取的学生非常重要的一关是面试。考官挑的都是一帮“自命不凡”之徒,而辍学的一般又是其中最狂妄的。
  
  哈佛选人的能力恐怕远远超过它的教育能力,选的不仅是学习能力,更在于申请人的志向。教育最难的是如何激发一个学生的“志”。
  
  我接触过很多天资过人的孩子,但是上了大学就失去了学习动力和目标,变得迷茫,而且从本科阶段越往上这种情况越多,十个哈佛博士生至少有三个退出了。
  
  20世纪80年代末,哈佛大学文理学院还专门举办了一个项目,帮助对本专业丧失兴趣的博士生转行,包括创业。对于教育工作者和家长,读到博士了不想读了,这是一个令人遗憾的“失败”结局。怎样培养或激励学生的志向?我不知道谁真的有答案。
  
  但我觉得有个简单的办法,老师和家长必须尽量用好,那就是榜样、偶像、明星——大多年轻人都会有偶像,常常不自觉模仿偶像的言行,自身的行为习惯随之改变。但是现在的教育工作者遇到一个普遍问题:一时找不到当代学术界或政商界,对社会真正有突出贡献的人物作为偶像。在我成长的年代,年轻人的偶像不是革命英雄就是华罗庚这样的科学家,不过那个时代恐怕很难简单重复了。
  
  怎么办?一个比较现实的办法:与其任由孩子们追影视明星,不如柔性地引导他们去关注体育明星。首先,影视明星的工作就是“演”,有剧本有“人设”,展现给大众的是一套严密的工业体系包装推广后的形象。
  
  体育明星的成就则更真实有力,过的是没有剧本的生活,他的“殊死搏斗”、心理上的失败迷茫、成功的狂喜都能在赛场上一览无余。体育是人类社会竞争与合作的缩影,尤其是直接竞争类的体育项目,如果一场比赛有你喜欢的明星,你不仅会看,而且整个过程跟他绑在一起,心情比他还跌宕起伏:看他是如何在被敌压制时逆袭翻身的,他是怎样克服心理和生理障碍的?对我们有什么借鉴意义……竞赛把人生的很多矛盾和解决方式,高度聚焦式地展现在你面前,对孩子而言是非常生动的高浓度的人生教育课。
  
  而且如果你持续地热爱一个项目或长时间关注一个明星,还会看到丰富的人生百态:比如李宗伟与林丹之间“既生瑜何生亮”的唏嘘,比如中国女排如何团结一致,紧盯对手,抛开所有杂念后拼搏出的光芒,这就是体育的魅力!体育明星,这帮竞技场的胜者,也正是像哈佛面试官最爱的那样,是这个社会最自命不凡,最狂妄的志向远大者。
  
  这种斗志,是我们教育者在课堂上最难教给学生的,只能让孩子们在现场近距离观看体育明星的“ShowTime”,从中体悟,这恐怕是娱乐明星很难激发的。
  
  更重要的是体育明星还会激发孩子多参加运动,孩子们会在球场上模仿NBA明星的经典酷炫动作。
  
  很多人学羽毛球、学游泳,也会反复观看林丹、菲尔普斯的比赛视频……在一个娱乐为主的年代,追一个体育明星也是不错的偶像选择。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如侵权,联系删除丨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请帮你的孩子选一个体育偶像
喜欢 (0)

您必须 登录 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