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我觉得自己真的是完美的”
我还记得那天晚上,我在参加一个电影发布会,遇到好多老朋友。热热闹闹的,有人把手机递到我跟前,说“你女儿好可爱”。我抓过来一看,哟,真是嫣儿。视频里,她在镜头前,正经八百地教网友,“我先卸掉唇彩,然后是眼线和眼影”。我赶忙问他们,这从哪儿看到的?因为心里立刻就担心,是不是嫣儿的手机落到什么人手里。“朋友圈都传开了啦!”朋友这样说。
我赶紧找家人问明情况,真是嫣儿自己上传的。第二天早餐桌上,我跟嫣儿说,得把账户关掉。她嘴上不说话,没看出来不高兴,但转过头去,竟把我微信拉黑了。“你是不是把我拉黑了?”两天后我才发现,问她。“没有啊!”她还装傻充愣。
这件事在她那儿就算结束了,可我作为父亲,得研究一下,也猜到了一些缘由。她在美拍上一直有账号,但她当时用的是自己的英文名。怎么突然就火了呢?因为她把美拍账号名字改了,改成了“李嫣儿super嫣儿”。
那年国庆期间,童童(窦靖童)在一个音乐节上第一次公开表演,我带嫣儿去了,之后没几天,她就改了账号名字。所以我猜测,小姑娘这是受了刺激,明明是姐妹俩,怎么突然姐姐就成明星了。
其中一段视频里她说了这样一句:“其实,有时候我觉得自己真的是完美的,那是因为我比较会打扮。”如果说,我心里曾有过一丝顾虑,担心外人的目光,她将来真正跟这个社会产生碰撞时,能经受起多大压力?看到这几个视频的瞬间,也释然了。
“为什么我嘴唇跟别的小朋友不一样”
今年7月,嫣儿刚刚做了她的第三次手术。嫣儿的头两次手术是在美国做的。几乎是刚出生,我们就带着她到了美国。
第一次手术,嫣儿才出生没几天。本来说手术时间是三个至四个小时,但时针走到第五个小时,手术室的灯还没亮起。我心里着急,坐不住,就到外边去抽烟。手术从白天一直做到晚上,天黑了,灯也亮了,人少了,周围慢慢安静下来。我就在心里做了一个决定,如果嫣儿能安全出来,我要帮助一万例唇腭裂孩童做手术。
“我的嘴唇怎么跟别的小朋友不太一样?”这个问题她只在小学一年级时,问过她奶奶一次。
奶奶问:“艾美丽跟她姐姐一样吗?”
嫣儿:“不一样。”
奶奶再问:“晓雪跟林林一样吗?”
嫣儿:“不一样。”
奶奶:“就是啊,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
名字可能不准确,总之都是嫣儿经常一起玩儿的朋友,当时听我妈复述完,我说“妈,你牛”。我没问我妈听到问题是什么心情,但我知道,这肯定不是一个灵机应变随口讲出的答案。我自己,设想过无数个版本。现在只记得其中一个:因为你生来就与众不同。
得到过很多爱,才有爱的能力
我父母都是14岁,分别从河南和安徽到了新疆,在那里相遇、结婚,有了我。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出新疆到其他地方,路上都得三四天,所以好多到新疆的移民二三十年都没回过老家。但我小时候,我爸妈只要存一点钱,就回河南老家探亲。
我印象中有三四次,车行至河南,快接近村口,远远地能看见了,我父亲表情会突然肃穆起来,他会回头看我一眼,短暂的停顿,那是一个沉静、意味深长的表情。那个停顿一直留在少年的我心间,不知何意。直到我也当了父亲。
嫣儿出生时,父亲已去世若干年,我带她回河南给父亲上坟。也是快行至村口时,我鬼使神差地,也回头看了一眼我女儿,那个瞬间,我突然想起来我父亲看我的那个瞬间。
孩子教育不是一点状问题,可以分门别类细化到观念,在我看来,孩子教育讲求的是整体环境。“嫣然基金”做到现在,她有意无意都会看到,她知道,哦,爸爸在做这个事情,在帮助很多小朋友。
她四五岁那年发生过一件很小的事,我一直记得。那年去西藏“天使之旅”前,我跟她商量,有没有她不想要的玩具,可以带去给贫困家庭的小朋友。她看着我,想了半天,说:“我没有不要的。”
结果第二天早上,我妈拿给我一大袋玩具,说是小丫头去上学前交给我妈,说“这个给我爸”。
别把自己的成长经验强加给孩子
我们朋友的孩子里,有几个跟嫣儿同龄,所以我们几家人就商量,一起给孩子找家庭教师。我们遇到的这位魏老师比较有个性,比如你找一位老师,起码要问人家一个问题:哪儿毕业的?魏老师说:“这些都不重要,我也不会告诉你,你只要认同我的教育理念就可以了。”
魏老师带着嫣儿还有另外两个孩子,一带就是7年。
2008年元旦,嫣儿一岁半,魏老师带着三个孩子和家长,到北京西边爬灵山。灵山是挺野的山,每年都有一两个驴友在那儿出事,雪地里伸出来的枯草,比几个孩子都高,孩子们当时还不到一米高。
魏老师跟三个孩子讲:“我们现在要商量今天的目标,你们来指一下,今天我们爬山爬到哪儿。”两岁的孩子知道什么,我们在旁边想,可千万别指太远。
后来他们就指了一棵树,我们一看,得有三四公里,那来回就是七八公里。目标定下后,魏老师拿出巧克力,问:“为什么喜欢吃巧克力?”孩子们回答说:“因为好吃啊,因为甜啊!”
老师循循善诱:“那是一方面,今天巧克力最大的价值是能量,我们要完成目标,需要巧克力。所以,要记住,今天吃巧克力,在你们需要补充能量的时候,不是馋了的时候。”
父母一般不会跟这么小的孩子用这种平等口吻交流,我今天认为那是非常正确的。
三个孩子排成纵队,第一个孩子要选择路线,最后的孩子要观察周边情况,负责t望,中间的孩子可以略作休息。每走15分钟,三个孩子就换一下位置。
除了爬山,魏老师还带着嫣儿他们做节气观察,一年二十四节气,每个节气都到十三陵水库那里,去了7年,这就是168次。故宫去过也有三四十次。这些活动,我只要不出差在北京,都会参加,她妈妈陪伴的也非常多,最多的还是奶奶,少有缺席。客观地说,我们在孩子教育上付出的时间,可能真的比一般家庭多一点点。
有的家长常有这样的观念,说,自己小时候是放养,不也长大了吗。但我觉得,真的不要以自己的成长经验强加给这一代的孩子,孩子应该比你更优秀才对。有一天我感慨,说看着嫣儿现在,觉得我跟她那么大的时候简直是个傻子。童童在旁边笑,说:“爸,别说你了,我都觉得自己像个傻子。”童童是90后,尚且如此,更别说我们70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