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书法思考网,注册用户可以投稿!

讲良心

  读过一段发人深省的短文:“他走进了器官银行,存良心,30年整。遂闯荡社会,叱诧风云。期至,取回良心,未被污染,甚喜。手术台上,他畅想有了良心后的种种打算,但手术以失败告终。诊断书上只有四个字:排异反应。”
  
  一代廉吏于成龙初任广西罗城知县时,所发的誓言是:“绝不以温饱为念,所自信者,天理良心四字而已。”清朝时期,歙州人唐祁的父亲向别人借了一笔钱,并给对方写了一张借据,约定还钱的日期。后来,唐祁的父亲去世了。父债子还,到了还钱的日期,唐祁去还钱,没想到那个借钱给唐祁的父亲的人却把借据给弄丢了,同去的家人劝唐祁说:“既然借据不在了,还是不还的好。”唐祁听了,摇摇头说:“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借据不在了,人的良心还在。”于是,把钱如数还给了人家。
  
  罗素说:“良心是看不见的,却有着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像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法官,认真负责地检验着人们的是非功过,督促人们作出正确的选择。许多事情也许永远不为他人所知,却永远躲不过良心的审视。它会使你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因做了善事而欣慰,因做了坏事而内疚。”这是对讲良心最好的诠释。
  
  柏林墙倒塌两年后,守墙卫兵因格·亨里奇受到审判。在柏林墙倒塌前,他射杀了企图翻墙而过的青年克里斯·格夫洛伊。亨里奇的律师辩护称,卫兵仅为执行命令,别无选择,罪不在己。然而法官西奥多·赛德尔并不这么认为:“作为警察,不执行上级命令是有罪的,但打不准是无罪的。作为一个心智健全的人,此时此刻,你有把枪口抬高一厘米的主权,这是你应主动承担的良心义务。这个世界,在法律之外还有良心。当法律和良心冲突之时,良心是最高的行为准则,而不是法律。尊重生命,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原则。”最终,卫兵亨里奇因蓄意射杀格夫洛伊被判三年半徒刑,且不予假释。
  
  个人要讲良心,一个集体乃至一个国家更要讲良心。学者金雁在东欧访问研究期间,遇到一位八十岁的波兰老人。她是一位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幸存者,全家人都死在集中营。1992年圣诞节,金雁赶去华沙探望这位孤独的老人。老人十分高兴,穿上圣诞节刚买的新衣给她看,请她吃圣诞节的食品。最后老人搬出一个二尺见方的硬纸箱,里面有一大堆物品:小巧玲珑的圣诞树、老人穿的暖拖鞋、老太太穿的柔质大半身羊毛衫、火腿肠、巧克力、饼干、圣诞卡、圣诞饰物……圣诞节所需的吃、穿、用一切都有了。“是谁想得这么周到?”金雁好奇地问。“德国人。”老人递给她一封德国政府寄来的用德、波两种文字写的慰问信。原来德国政府战后除了对纳粹受害者作出经济赔偿外,每年还“根据专立的档案,按性别、年龄和居住国的民俗,给世界各地仍在世的集中营幸存者在圣诞节前寄去一封慰问信和一箱老人圣诞用品”。这项政策已经坚持近半个世纪了,德国政府还良心债,一还就是50年。
  
  据《国民素质忧思录》一书介绍,美国财政部自1811年始,设有一项“良心基金”。它源于一个不愿说出姓名的捐款人。此人当时给财政部寄去了5美元,自称是因为做了一件有违良心的错事,想以捐款的方式换得心里平静。政府为了鼓励人们“良心发现”,遂设立了这项特殊的基金。此后捐款人源源不断,还有人附言说明原委,反省自己又警示他人。据悉,到1980年时,捐款数额就已逾400万美元。这400万美元对一个经济大国来说,可能是微不足道的,但对那些捐款人来说,他们用这种方式表达了洗心革面的勇气,换来了重新做人的决心,为以后的人生开辟了一条宽阔的道路,为事业上大有作为创造了必要条件,实在值得。
  
  毛姆把良心看作心灵的卫兵,是每个人心头的岗哨,它在那里执勤站岗。一个人,不管贫富贵贱,只要有一颗良心,就会幸福一生;一个社会拥有了良心,必然充满和谐。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如侵权,联系删除丨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讲良心
喜欢 (0)

您必须 登录 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