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书法思考网,注册用户可以投稿!

学一点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是创新思维的重要表现形式。人们常说,脑袋决定口袋,思路决定出路,都强调的是思维的重要性。那么什么叫逆向思维呢?
  
  一教士问他的上司:“我在祈祷时可以抽烟吗?”他的请求遭到严厉拒绝。另一个教士也去问这个上司:“我在抽烟时可以祈祷吗?”他的请求得到了允许。同一问题,两种不同的结果。前一个教士直来直去,是惯常思维;后一个教士倒过来说,是逆向思维。
  
  由此可见,所谓逆向思维,又叫反向思维。指与人们惯常的思维方式相悖的一种思维方式。即通常所说的“反过来想一想”,心理学家称之为“逆向发明法”。
  
  辩证法告诉我们,世上任何事物都是一个矛盾的对立统一体。但事实上人们总习惯地认识事物的此一面,而忽视其彼一面。因之,若能运用逆向思维,调整一下正常的思路,破除“从来如此”的思维定势,往往会有新颖独到的发现。
  
  宋人杨万里指出:“翻尽古人公案,最为妙法。”(《诚斋诗话》)清末刘熙载总结大文豪苏轼创作的一大艺术秘诀即:“善用翻案。”(《艺概》)。
  
  唐代人刘禹锡有两句名诗:“劝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新翻,即翻案创新,亦即逆向思维。他的《秋词》堪称逆向思维的典范: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刘禹锡一反古之哀秋悲秋的萧条景象,创出立意高远的清词丽句,是千古绝唱,可视为逆向思维的优秀成果。
  
  生活中自觉运用逆向思维,往往能打破常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国演义》中周瑜命诸葛亮在三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这分明是强人所难,借故定罪。如果按惯常思维定势在“造”箭上去冥思苦想,当时条件无论如何也交不了差。但上知天文,下懂地理的诸葛亮却偏从“不造”上下功夫,于是有了中国军事史上“草船借箭”的千古美谈。诸葛亮颠覆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古训,创造了“巧妇巧为无米之炊”的神话。“草船借箭”是我国历史上逆向思维的伟大创举。《三国演义》中很多地方都写到诸葛亮的逆向思维。比如他的减兵增灶、空城计、七擒孟获的欲擒故纵等等。其实,诸葛亮的过人智慧正在于他思维的与众不同。
  
  看来,学点创造性逆向思维是十分必要的。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如侵权,联系删除丨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学一点逆向思维
喜欢 (0)

您必须 登录 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