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书法思考网,注册用户可以投稿!

一位学生富翁的自述

陈松,27岁,清华大学生物博士生。1997年以转让自己水果SOD专利技术获专利转让费50万元。

  我的老家在豫西南的伏牛山腹地,那里不仅是中药材之乡,更是天然野生水果的王国,满山遍野的不仅有野山楂、酸山枣、野杏、野桃、柿子、板栗、核桃,还有号称水果之王的猕猴桃。每年秋天,乡亲们上山采猕猴桃,一天就可摘成百上千斤,院里、屋里堆得四处都是。现在,城里人都把猕猴桃视作珍果,当然价格也不菲,但在我们家乡,却是普通得再也不能普通的东西,因为熟透了,来不及出售,河沟里、猪栏里成堆成堆地倒掉烂掉。

  刚到清华时,一位新西兰的留学生告诉我说:“我们新西兰是世界上最大的猕猴桃出产国,我们的贸易收入,有2/3靠的是猕猴桃。”我说我的家乡是新西兰的猕猴桃故乡时,他惊诧地张大了嘴巴,我告诉他:“‘海沃德’并不是最优秀的猕猴桃品种,最优秀的软毛猕猴桃还在我们老家的深山野林里!”他问我:“我们新西兰的猕猴桃果汁、果酱、果脯、果干现在畅销于世界各国,你的家乡有什么猕猴桃产品吗?”

  看着他洋洋得意的样子,我心里又痛又气,我生气的是一百多年前,一个新西兰传教士仅仅从我的老家带走了几个猕猴桃,而转眼间,新西兰就成了世界猕猴桃的出产大国。我心里痛的是,当新西兰的猕猴桃制品为新西兰换回美元、法郎、英镑时,我家乡的猕猴桃却仍然一文不值地烂在山沟里、密林中。我告诉我的新西兰朋友说:“猕猴桃源自中国,要不了多久,中国将会超过新西兰,成为猕猴桃出口的头号大国!”

  我写信给我们的市长、县长,建议我们的家乡建猕猴桃果汁厂,在猕猴桃上做文章。他们回信叹息说:“我们早就有这种想法,但我们太缺乏人才啊!”

  从此,我就在生物营养学和果品加工技术上较上了劲儿。几年的大学生活中,我没做过家教,没有打过工,我铁了心扑在生物营养学研究开发上,没资料,到学校图书馆里查,搞不懂的地方,我就去请教教授、专家们。1995年,我终于攻克了猕猴桃保鲜的技术性难题,我将自己的研究技术免费转让给我们家乡的时候,市长和县长都紧紧拉着我的手兴奋地说:“有了保鲜技术,我们的猕猴桃就不会烂在山沟里了,它将给我们带来百万、千万、数亿元的经济收入啊!”现在,我们老家的猕猴桃,应用我研究的保鲜技术,已可以不变质、不软化地销售到香港、台湾、上海、北京和许多东南亚国家了。

  1997年,我通过长期科研研究的培养SOD猕猴桃技术荣获了国家“星火”科技成果奖,并获得了科技成果专利,许多地区和公司都纷纷找上门来,要求购买我的专利技术,有的出价100万,甚至500万。我老家的市长和县长也风尘仆仆闻讯赶来了,我跟他们说:“这项技术,耗去了我几年的时光,他们出100万、500万、1000万我也不转让,你们能给个二三十万,我就转让给你们带回去,毕竟我是咱老家的人呀!”

  他们说不容易,太不容易了,坚持一次性付给了我专利费50万。现在,我的账号上已经有了50万了,一下子进账50万,这太让人眼热了,几个同学说我傻,干吗不要个100万200万的,一下子就成百万富翁了;有的同学嚷嚷让我请客,但这50万,至今我连一分钱也没动。科研缺经费,尤其像我这样的博士生,要搞的项目还很多,50万能做多少事呢?

  现在,同学们常常戏谑我是“老板”,可我算个“老板”吗,一没手机二没轿车,哪有这样的老板呀?不过,我坚信自己一定会富起来的,知识经济时代嘛,有知识就一定会有经济财富。(青年文摘)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如侵权,联系删除丨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一位学生富翁的自述
喜欢 (0)

您必须 登录 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