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兰是某广告公司的高级主管。一段时间以来,小兰感觉身心疲惫,夜里总是失眠,总是莫名发火,甚至不想工作。小兰也尝试过放松自己,但都无效。她认为自己得了抑郁症。
小兰说:“我没有理由不开心。”
的确,小兰的婚姻是美好的。和丈夫之间是恩爱的,因为想多些时间享受两人世界,小兰和丈夫决定再过两年再要孩子。夫妻的经济条件也很好,双方父母身体都很健康,她自己也实在想不出抑郁的理由,她感到无比伤感和迷茫。于是她责怪自己,后悔自己总是会发脾气,却无法控制自己。
我问小兰:“睡不着觉的时候,你在想什么?”
小兰说:“什么都想。想自己怎么变成这样;想过去;想人怎么就那么脆弱;想人生怎么那样的变化无常。”
我说:“你的人生不断变化吗?”
小兰说:“比如昨天吧,我和同事小李关系很好,共事四年了,可她辞职了。等告诉我时,她已经在收拾东西了。我就很难过,为何她不早点和我说呢?”
我说:“如果她提前和你说,你心里会好受些?”
小兰说:“我想是的,至少我有心理准备啊。我并不是想阻止她,只是我们关系这样好,她总得给我一个心理准备的过程吧。”
我问:“你问她了吗?”
小兰说:“没有。我觉得已经没有这个必要。”
小兰说自己以前不会这样婆婆妈妈的。以前老公晚上回来再晚,她都会放心等他。可是,现在如果他下班还没有回家,她就着急给他打电话,问他在哪里。如果他没有接电话,她就控制不住一直打到他接为止。等老公接了电话她就忍不住生气,不是哭就是发脾气。而且,小兰说她不只是对老公这样,对自己父母也是这样。她给父母买了手机,有时,他们没有接电话,她就会慌乱得不知要干什么,也没有心思去工作。有好几次,她直接开车回家,看到父母后,就责怪他们不拿手机,甚至气得把手机都摔了。
最后,小兰说,她对自己也越来越失望了。
我说:“如果他们不接电话,你担心他们什么呢?”
小兰说:“我也不知道,也许是怕他们出什么事吧。”
我进一步问她:“他们出过什么事情吗?”
小兰摇摇头说:“这倒没有。”
我看着小兰的眼睛继续问:“你身边发生过什么意外的事情吗?”
小兰突然哭了:“两年前有过。”原来,小兰有一个好友,有一天,她们约好一起去购物。小兰就在商场门口等她,但是她一直都没有来,于是小兰一直拨打她手机,总是没有人接听。两个小时以后,女孩的家人打她电话说女孩出了车祸,已经离开这个世界。小兰当时震惊不已,随后,她和单位的同事一起参加她的追悼会。她很难过,也很自责,如果她当初不约她去购物就不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小兰很伤心,但是她不想把这样的情绪带给丈夫和家人。她什么都没有说,把悲伤留给了自己,把自责深深埋在了心里。
然而,她开始担忧家人,开始焦虑,因为自己的行为改变而自责伤感,陷入抑郁,在情绪上出现了创伤事件应激障碍。这是一种应激反应,这些反应当时没有得到及时的心理干预和良好的疏解,最后,这些反应带来情绪上的伤痛而导致各种症状的出现,比如睡眠障碍、焦虑抑郁情绪和极端惊恐反应等。
心理治疗的过程中,我采用了格式塔椅子技术,小兰回到了当时的情境,说出了自己的难过,说出了自己的内疚,说出了所有的心灵感受。她的心灵终于解开了枷锁,重新客观正确地面对人生意外,终于走出了自己情绪阴霾。
我们几乎每个人都会遇到亲人或身边的好友离世,这样的不幸自然会让我们的心灵痛苦很久。当遭遇这样不幸的时候,我们还是需要及时处理自己当时的心理感受,和亲人朋友或者心理医生交流,把自己的悲伤情绪,痛苦感受说出来,以得到及时的心理安慰和心理支持。
对于痛苦,我们人类是习惯于自我保护的,甚至是逃避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我们必须正视合乎需要的悲伤和痛苦的问题,学会不要机械地去保护人们免受痛苦,抛弃痛苦是坏的观念。这样我们才可以勇敢面对人生的各种不幸和意外,我们才可以重新站立起来,重新找到幸福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