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前,我被一家国企录用为公关员,于是想着先要与企业内部员工搞好关系。我将“想他人所想”的观念熟记于心,时刻告诫自己凡事要站在对方角度思考,琢磨他们喜欢谈什么要什么,然后再有的放矢。我翻阅了大量交际书,还向资深的公关员讨教,总结出一套因人而异的法则:对女士以交流服装、子女教育为主,对男士以交流股票、车辆为主,对老人以交流健康、食品为主,对青年则以交流明星、电玩为主……那以后,我有机会就主动按法则与同事搭讪,可是事与愿违,通常在我打开话闸后没多久,同事便客套地以忙为由离开了。效果不理想,我陷入到无尽的惆怅中。
有一次,我与一位男同事谈了几句股票,他乏味地离开,不久便听到他与部门刘经理谈起孩子高考,谈笑风生。我失落地望着这一幕,却不知究竟错在哪里?待到空闲时,我终于忍不住向刘经理请教:“为什么我按照他们的特征,投其所好地与他们交往,最后却常常吃力不讨好?”
刘经理怔怔地望着我,隔了许久才说:“不如请我吃饭,你就会找到答案。”
来到饭店,趁着上菜的功夫,刘经理指着不远处的一对男女问我:“你看他俩是情侣还是夫妻?”
我定定地望过去,见这对男女面对面地坐着,男的已近中年,女的尚在花季,便认真地答:“两人年龄相差不小,一定是情侣。”
刘经理嘿嘿地笑起来:“他们是父女。你看男人给女人夹菜,不为讨好而夹鱼和肉,而是只夹青菜,这是父亲对女儿的关心。”我愣愣地望着他,他显然看出我的疑惑,接着解释:“其实我刚才就听见女孩叫男人爸爸的……有时候,我们单靠眼睛看事物还不够,还要借助耳朵去听,这样才能接近于事实!”
听过这席话,我心中一颤,立刻领悟了经理的言外之意:与人交往,要想他人所想,这个道理人人都懂。可是我们却往往按自己的眼睛所见就主观地判断了对方,并依此代替对方去思考,联想这样做或那样做会令对方满意,因此犯下越俎代庖的错误。其实,单靠两眼所见就主观地去想,终究还是自己在想,只有用耳朵去倾听对方的心声,准确地把握住他们的真实想法,才能真正做到想他人所想,为他人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