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挑剔
每个人都有着相对固定的成长经历和生活方式,在已形成的概念里,很多事情都只用一种方式去做,小到怎么挤牙膏,大到为人处世。这样的挑剔让人们无法融入社会,无法与人合作,无法建立亲密关系。
其实每个人都知道挑剔无法改变什么,为什么在经历了很多挫折以后,还要继续挑剔呢?因为,在心理学范畴中,挑剔是最简单的自我保护模式。挑剔不是因为不赞同他人的行为或者观点,而是因为当别人的行为或观点与自己不同时,会觉得自己被否定或者价值被贬低。所以人们需要保护自尊心,不受到这些不同行为和观点的冲击。
喜欢挑剔的人往往在幼年时期也有被挑剔的经历,这些挑剔带来的痛苦会被无限放大,造成这种影响的可能是一个喜欢挑剔的看护者,或者亲戚,或某个经常来串门的邻居。
幼年时期的人们分不清楚他人的挑剔是针对自己,还是针对自己做的某一件事,就算那些挑剔我们的人清楚地解释,“你是一个孩子,但是你做的这件事很不好”,但那个时候,少儿用于区分人和事的前额叶还没有发育完全,关注点会全部放在后半句话上,而这意味着自己很糟糕或者没有价值。为了避免总是被挑剔,人们选择先挑剔自己,因为自我否定总好过最亲近的人来否定自己。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挑剔的范围逐渐扩大,从自己延伸到他人以至于整个环境。然而并没有人喜欢被挑剔,这就严重影响了自己与别人的关系。尤其是在亲密关系中,不断的挑剔在人际间逐渐竖起一道高墙,对方不再跟自己分享生活中发生的事,因为他不想被挑剔和否定。
从挑剔中走出来
我从小和外婆生活在一起,每天从早到晚都能听到外婆挑剔的唠叨,挑剔外公挣钱少,挑剔邻居不讲卫生,挑剔爸爸只是一个小工人。当然她也会挑剔我,不过对我的挑剔会温和很多,都借着教育我的名义:吃饭不能发出声音,坐在椅子上不能抖腿,不能和那些没有家教的小孩一起玩……
于是我长成了一个淑女,一个自以为家教良好、高人一等的淑女。我一直都在挑剔,挑剔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上学的时候还好,只是少了几个玩伴,正好我喜欢窝在家里读书,并不喜欢和小伙伴出去玩。读书一方面给我带来乐趣,另一方面也是我标榜自己高人一等的方式。所以除了偶尔觉得孤独,并没觉得有什么不好。
一直到我开始谈恋爱,两年谈了三个对象都不了了之。在亲密关系中,我完全变成了外婆的模样,并觉得理所当然。
我的上一任男朋友在分手的时候告诉我,我对他的挑剔简直就是全方位无死角的,我挑剔他的生活习惯、工作方式、朋友圈。他说他时常会产生疑问,我这么讨厌他,为什么还和他在一起?
分手之后,我花了很长的时间去思考这个问题。我能在他身上挑出那么多毛病,为什么还会愿意和他在一起。终于我意识到,我挑剔的并不是他,而是我自己。我总觉得自己不够好,于是也总觉得喜欢我的人也不够好。
我的思想经常会游离到另一个世界,我读了很多书,见过很多风景,我应该更加优秀,应该有自己的事业,而不是一份简简单单养活自己的工作;我也应该拥有更好的爱人,像书里写的那样的精神伴侣。
每一次从幻想中走出来,我对现实的不满就更多了几分,我把自己对自己的不满全部变成了锋利的武器,去攻击身边最亲密的人。
现在的我依旧单身,但不再着急谈恋爱,因为我知道,想要一份好的亲密关系,首先要接纳自己。接纳我就是我,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不完美但完整。
现在的我变得合群多了,周末不再宅在家里看书,而是跟一群朋友出去玩。他们与我不同的地方让我感到好奇,每一次新的发现都让我觉得惊喜。挑剔也不是完全没用了,例如他们每次都把选餐厅的任务交给我,因为挑剔又追求品质的我,一定能选出最适合大家聚会的地方。
如何不挑剔
下次想要挑剔的时候,可以试着问问自己,我想通过这样的挑剔得到什么?如果是我,我能做得更好吗?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对自己有很多发现,我是否考虑全面,是否自以为是,是否越俎代庖,最终对对方多一份理解和支持。
因为完美而产生的爱不是真正的爱,真正的爱是我知道你的不完美,知道你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可我依然爱你,因为你是完完整整的你自己。如果暂时还不能这样爱别人,那就先这样爱自己吧,因为每个人都值得拥有这样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