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辈”这个词,日语和中文里都有,但内涵不一样。日语里的“先辈”,没有中文里那层凝重之意,只是“先来后到”这样的时间序列。对学生来说,指年级比自己高的同学或是校友;对上班族来说,指那些比自己先入单位的同事。而且,和中文不同的是,“先辈、先辈”叫得最多的是初中、高中校园。
前年的文化节,我们去看了女儿学校音乐俱乐部的演出,唱、做俱佳的果然都是高中的“先辈”。一问,他们有的在校外学歌剧,有的在学声乐,还有的考进了日本顶尖的宝V歌剧团附属宝V音乐学校,难怪深得“后辈”仰慕。
公立学校的课外俱乐部活动持续时间较长,一般要到高三才能引退。大多数私立学校的课外俱乐部活动一般到高二为止,学校规定秋天的文化节一过就得“引退”,最后一年半可以专心备考。
据说日本不少高中有个传统,“先辈”引退时,有勇气的“后辈”会向自己爱戴的某位“先辈”预约制服上方的第二颗纽扣,可能是那位置离心脏最近,可以感受到“先辈”心脏鼓动的缘故吧。女儿学校的传统,则是向“先辈”预约鞋带。有位拥有超级人气的“先辈”,已被预约了十多副鞋带。
一年半后,高考完毕的“先辈”们笑盈盈地回“娘家”俱乐部串门,不问也知道,一定考得很出色。女儿掰着手指说,上上一届有三位“先辈”进了东京大学,前年的正副部长,一个去了京都大学法学部,一个被推荐去了庆应大学,云云。“先辈”即便引退了,形象依旧高大,想必这也是“先辈”们引退后发奋备考的动力之一吧。
终于,到了女儿这一届做最高“先”的时候,这才切实体会到历届“大先辈”的辛苦。比如,她们天文俱乐部有顶充气穹窿,每年文化节在里面投影星座,讲解与各星座关联的希腊神话故事。天体投影仪的星座定位是“先辈”准确计算后一个洞一个洞地打上去的,讲解员也只有最高“先辈”才有资格胜任。所以,当她们升到最高“先辈”时,满心荡漾着喜悦、自豪和责任心,情不自禁摩拳擦掌要做出个“先辈”的样子来。
从初中开始的课外俱乐部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自主性和组织能力,还因为有先辈后辈这层关系的存在,自然而然地养成了遵纪守规、服从敬上的习惯。
(在线阅读空间小编为您推荐,阅读意林、故事汇、青年文摘等就上在线阅读空间64ba.com)
日本的“先辈”效应真是不可思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