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几年前,我看到一篇文章,标题很吸引人——《老妈的更年期遇上儿子的青春期》。我离更年期似乎还有一段距离,但儿子的青春期说来就来了。
我有些紧张,因为周围有许多孩子的叛逆行为令人无奈,像一场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最后都是母亲战败。母亲被儿子一步步往后逼,一次次地妥协和让步,都是因为爱。爱之太甚,反倒不及,结果都变成了伤害。
此前,当老师的弟弟这么安慰我,他说:“‘叛逆’这个词,都是那些不听话的孩子家长臆造出来的,因为他们必须为自己教育的失败找一个客观的理由。”好吧,看着眼前身高刚刚超过我,就开始摸着我的头顶嫌弃我是个小矮子的娃,我稍微给自己松了下绑。
初二平稳地过去了,也常看到娃的一些异常举动,无非是一些刷存在感的行为,想证明“我有思想、有主见、有自己的世界观”了。给他一根棒棒糖,有甜蜜也有疼痛,把他的心绪抚摸平展了,也就好了。兵来有将,水来有土,我且站在岸边,看娃生长的方向。
事实上,话可以说得轻松,一旦做起来,却常常有手忙脚乱的时刻。中考前一个多月,娃突然就有了新动向,先是把关联在我手机上他的QQ账号解除了。以前,他只是用诡异的小眼神探询我是否偷看了他的QQ信息。偷看是必然的,但不承认也是必需的。我不大相信那些家长要尊重娃的隐私的说法,因为我只是一个普通的母亲。
慢慢地,我发现自己错了。正是因为他没有隐私,才对我如此大方,一旦有了隐私,就必定要想法子抹去一切痕迹。
以至到了后来,他在卫生间里打电话,也开始用英文对话,而我只能听个大致,还要假装什么也听不懂。
明明此前,他才说过我是他的好朋友呀。如今,他有了不能出卖的好兄弟,有了可以说心里话的女同学,有了不能让我知晓的新鲜事。上学期我问他有没有喜欢他的女同学时,他说:“妈妈,还没有呢,估计下学期就会有了。”此话还一度被我当作笑,如此童心洁白,真令我老心甚慰啊。现在,一切都变了,我成了他时刻需要防备的敌人。
有一段时间,他频繁地对我使用反问句:你说呢?你以为呢?你怎么会这样?你为什么要这么做?你……总之,所有的事情都是我的不对。从他紧皱的眉头和不耐烦的语气中,我知道自己被他嫌弃了。每每这时,心中的怒火就会升腾起来,但又被我迅速地按下去。才过了几分钟,一个不留神,我又哪里不对了,他又开始L毛起来,对我大规模地使用反问句。
我试着跟他沟通。我说:“小子,我是你亲妈,你长成刺猬的样子会弄疼我的。”
他立即说:“难道不是你先弄疼我的吗?”
又是反问句。我在他各种各样的反问句里十分烦乱,且一轮接着一轮,吃饭时上演,出门时上演,睡觉前上演。无论我说什么,他随时都是反攻的态度,使劲用足球场上射门的力量来对抗我。
马上就要中考了,我心里很着急,决定适当回避几日,让他父亲料理他。
我以为换个选手,比赛就能精彩进行。当书房里的声音越来越大时,我才知道,牙齿和舌头咬上了。小子负气出门,连手机也没带。他父亲追出去时,还在咬着牙根说:“我赌他哪儿都不敢去。”其实,我好担心,把孩子们离家出走的各种剧情想了一遍,越想越害怕。
一小时后,小子回来了。我笑着拥抱他,说:“妈妈好担心你会离家出走哦。”他说:“我是那样的人吗?我有那么愚蠢吗?”天哪,又是反问句。好在,这次的反问让我没有痛感,只有释然,至少说明他的三观正。
家庭成员之间的战争,有点儿像《三国演义》中的情节。小子在父亲那里讨不到好处,对我倒是客气了几分。我趁机加些酱油,说:“小子,请别对你妈使用反问句,直接陈述一件事会比你使用反问让人舒心得多,不管是请求还是叙述,说话的语气有时会比内容更重要。”
后来,收效明显。许多反问句都变成了两个字“你猜”,我在这两个字里与他斗智斗勇,装傻装凶。终于在考试前的两个星期,他的情绪恢复正常。我们去看考场的时候,许多家长等在校门外,其中有一个母亲对她的孩子说:“别人都进去了,你也赶紧进去吧。”一句普通的嘱咐顿时让那个孩子L起毛来,他说:“我就是不进去,你能怎么样?”母子僵持的局面让人尴尬。
小子出来,我对他说:“下辈子你做我妈妈吧,我们试着换一下位置。”他像忽然就懂事了一样,说:“所有的妈妈都不容易,你妈妈更不容易,要养大四个不听话的娃。”他这句话一下子就令我想起了我上中学时曾对母亲使用的各种反问句、与她以各种各样的对抗方式。我一瞬间就理解了眼前这个想要向我证明他长大了的娃。
我也想起了无数次我使用反问句的后果。因为不能好好说话,不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一句句硬邦邦的反问句,引发了一次次不愉快。此前,丈夫曾对我说过,请对他使用陈述句,我不以为然。直到在儿子给我的反问句里,我才反思了自己的过错。
(在线阅读空间小编为您推荐,阅读意林、故事汇、青年文摘等就上在线阅读空间64ba.com)
反问句往往带着一种挑衅和不友善的意味,让人产生反驳、对抗、争辩、否定的意识,进而让事情陷入僵局,实在是比较愚钝的表达方式。我们都要记住:请别对妈妈使用反问句,请别对一切对你心怀友善的人使用反问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