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书法思考网,注册用户可以投稿!

人情与友情

老家有句话:“人情像把锯,你一来,我一去”。这句话很形象地解释了“人情”这个词的含义。但人情有时候就像粘在你鞋子上的香口胶,让人烦,还扯不掉。

就拿前段时间的一件事情来说吧。我所在的单位俩同事情投意合,终于结婚了,给我发了请柬。按说我要参加,可一算日子,不行,那天我正好有很重要的事情,走不开,心想,这婚礼就不参加了,礼就让其他同事带去吧。那这礼随多少呢?这个问题把我给难住了。我结婚,他俩都来了。我清楚地记得,他俩那时还没结婚,分别给了200元。按说,我要还给他们。那这样说的话,这次我要随400才合适。不说多随,至少不能“吃”了人家的礼。但是我心里有几点疑虑:首先,其他同事都随300(这是我了解到的,举办婚礼的酒店很高档),我要是随400,人家可能会误会,最主要的是怕新郎有想法(我和新娘关系不错,之前坊间还流传我跟她有暧昧,他更是信以为真);其次,这新郎,我不喜欢,说话刻薄;第三,虽说当时只随300,但之前我已经送了她一些东西,这些东西其价值远远不止100。

这样思来想去,我觉得还是随大家比较好,我就只随了300。但是,结果却让我大跌眼镜。据说,婚礼现场可谓是高、大、上,场面也够奢华。等他们休完婚假回来上班的时候,我大老远就看见她了,跟她打招呼,她竟然很冷淡地只朝我点点头。我向她解释我没有到场的原因,她也只是礼貌性地回答我:“没事,你有很重要的事情要忙嘛,没关系。”然后便走了,一句多余的话都没有。她虽没有明说,但话中的意思和说话的语气,已经很明显地传达给我一个意思:你没给我面子,我对你有意见!这让我有点一时难以适应。要知道,我们之前可算是蓝颜知己,否则也不会有闲言碎语传出。好朋友,竟然这样对我。我回家跟家人一说,他们一分析,就说,肯定是你的礼没到位,再一个,人没到。俗话说,人到礼到。我深感震惊,原以为,好朋友的情谊应该不会被这一点俗事给阻碍了。可现实的确很残酷,我第一次感觉到人情的现实性与可怖性。

关于人情的可怖性,妈妈还跟我讲了一个真实的事例。老家有户人家,疯狂请客摆酒,其频率到了逢喜必“摆”的地步。孙子孙女出生、满月、百日、周岁,摆!家里人过大生(逢十为大生,如三十、四十等),摆!女儿考大学,摆!儿子新房入伙,摆!他这一摆不要紧,全村人,还有他的所有亲戚朋友,全部通知到位。话说回来,这家伙前面的工作也做得好,只要人家通知他,或者他知道的,一定到场,且礼数不输于人。

这样一来,所有跟他家有人情往来,收受过他家礼金的亲戚朋友都叫苦不迭。去嘛,他这摆酒的频率太高了,这一年算下来,光是给他们家随礼都要上千,这在农村可是笔大数目,让你感觉上了贼船,下不来;不去嘛,你家有喜事,人家从来不缺席,乡里乡亲,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面子上过不去,于情于理,你都该去。哎,真是个难题。

妈妈告诉我,后来,有些人就想到了一个招:躲。怎么个躲法呢?将他们家重要的日子全部记录下来,算算日子快到了或者听到什么风声,就找个借口去亲戚家躲几天。等喜事办完了,再回来。有些更甚,直接到城里儿子或者女儿家住下来了。能躲则躲,可是,有些喜事能躲,有些是躲不掉的。

这家人应该也听到了大家对他们的各种议论,但不知何故,依然我行我素。可惜我那善良淳朴的父老乡亲依然抹不开面子,明明知道这是不划算的买卖,可还是硬着头皮去参加。真应了那句老话:死要面子活受罪。

所以,中国人的人情,就是所谓的“面子”。关于面子的俗语也不少,如:“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炷香”、“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打肿脸充胖子”等等。人情在中国具有特殊的社交功能,中国也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讲究礼尚往来,讲究“来而不往,非礼也”。所以就有了上述的两个案例。

在我看来,前面所提到的两类人是过分看重“面子”了,其实好朋友之间是不需要计较太多的,所谓“肝胆相照”,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但很明显,她并没有把我当成她的好朋友,只是我一厢情愿而已。而后者,更是借机敛财,这种人不需要跟他讲什么人情,因为这个人,根本就不值得你用“情”,更何况这种“情”会让你不堪重负。

人情,最终要落实到“情”上来,朋友情、兄弟情、师生情等等,这些都是世间最美好、最纯真的感情,而这些如果一旦沾染上“铜臭”味,那这感情也就不再纯洁了。所以如果朋友因为你不懂人情而对你心存芥蒂,甚至心生怨恨,那这朋友不要也罢。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如侵权,联系删除丨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人情与友情
喜欢 (0)

您必须 登录 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