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在某珠宝行碰见一个美国佬,正对招牌上的英文嘀咕,他指着“headgear”问我是什么意思。本人的英文很惭愧,但众目睽睽之下这脸也丢不起。只好硬着头皮来。从字面上理解是“头的装备”,再往上瞧,赫然金灿灿两个汉字:“首饰”。我恍然大悟,便比手划脚的解释起来,美国佬听着啧啧称奇,临走了,还郑重其事的说,这辈子Chinglish他是研究定了…
回家我连忙翻字典查网络,原来“headgear”有帽子头饰的意思。再请教高人,得知这词比较少用,更无中文“首饰”这一说法。想起那国际友人疑惑的眼神,唏嘘的须根,还有临走的“遗言”,看来他真的是服了。
不服不行。Chinglish有着强大的群众基础,有着千年汉字文化的靠山,气势汹汹,来者不善,大有颠覆正统英语,取而代之的可能。几年后我再查“headgear”,居然有一个网络词典给出了“首饰”的解释,中国人在推动英语发展铁证如山。
今天我倘若大力褒扬我们的政策经济文化,站起来反对的大有人在。但是如若我说汉字好中文好,恐怕持异议的人屈指可数。汉字汉语延续几千年,是硕果仅存的象形文字单音节语言。差不多同时期的苏美尔楔形文字和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早已断子绝孙,语音亦难考。而现代中文不仅保留完好,并且不断的进化发展,全球化和互联网更是让这个古老的语言返老还童,再现青春活力。
一边是世界语英语,地位难撼。一边是中国人对自己语言的自信,还有汉语强大的思维定势。一番较量之后,中国人习惯的使出四两拨千斤,柔弱胜刚强的绝技。于是“中式英语”Chinglish诞生,口头语“your mother’s gone”(去你妈的),网络语“Niubility”(牛×),商店里“The sea fucks goods”(海干货区),出租车上“Don't forget your thing”(别忘了你的小弟弟)。
最“Niubility”的是,中式英语是专门用来与外国人交流的,不管是口语还是文字;而据说日式英语,德式英语,西式英语等等往往只是自己玩,又仅限于口语。[ AD:最新最全的幽默笑话 .laifudao ]本人层次不高,就我接触的草根阶层运用Chinglish,无外乎两种情况。以英语为母语的外国人与中国人交流,往往为了方便沟通而迁就我们,对Chinglish欣然接受。而非英语国家的人英语本来就不咋地,听中国人都这么说,就入乡随俗学习起来,很快中式英语取代了印式英语,阿式英语,非式英语等“土著英语”。
事实上,Chinglish是反应了中国人的语言强权。比如“headgear”(头盔?首饰?),比如“Deformed man toilet”(畸形人厕所?残疾人厕所?),其实查查字典就可以有正确的写法。但我们的态度似乎是:“我就这么说了,你自己琢磨”,完全按汉语的思维来,不考虑外人的感受。有趣的是,外国人非但不反感,而且还挺喜欢。美国杂志《WIRED》说Chinglish可能会成为一种更有效的地球语;《卫报》则认为Chinglish韵味十足。德国人纪韶融更是为中式英语著书立传,还搞了个“Chinglish网络博物馆”。
最后我举一个民间运用Chinglish的实例,来证明这种汉语强奸英语的结果,是多么的通行,有效,而富有韵味。
“NOKIA 6300,have original?”鬼佬问一个卖山寨机的有没有原装的诺基亚6300手机。
“No have,this copy,same same,very good”回答,没有,这个山寨机是一模一样的,很好用。
“same same ?same price?”鬼佬问,一样?价钱也一样?
“No need,we have store,you buy many many,300 yuan。”回答,不需要这么贵,我们有库存,你买很多的话,300块钱。
“OK,I buy a sample,last,last”鬼佬答,我先买个样品,你得给我最低最低的价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