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书法思考网,注册用户可以投稿!

大娘不在(阿智外传7)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叶,一个盛夏的上午,在晋中南山区崎岖的公路上,一辆黄色吉普车正在自北向南疾驰。
  
  车厢里连同司机一共四人,由于车内没有空调,只好将车窗大开着,让风尽情地吹进车里,以略微缓解众人的热意。
  
  这是一个负有特殊使命的工作小组,任务是前往山西境内宣传本单位的产品。
  
  司机是位老师傅,五十多岁了;年轻的阿智坐在副驾驶位;后排座上是组长老高,还有一位年轻人小路。
  
  老高这个组长只管工作上的事,而在路上全得听司机师傅的。
  
  司机师傅好磨叨,今天从住宿地一开车出来,他就一直在发表议论;而组长老高也爱逗两句,所以他时不时地插插言;另两个年轻人则不言语,只是静听两位师傅神聊。
  
  这会儿,司机师傅的话题又转到了问路上来。
  
  由于山西的山路多、岔道也多,而且经常找不到明确的路标、路牌。
  
  所以,在去一个预定地点的途中,每走到一个岔道时,如果无法确定前行方向,就必须向附近的居民、路人或商户打听路线。有时怕人家说得不准确或者故意指错道儿,还需问两到三次,才敢确定方向。
  
  于是,他们约定:在路上,老高阿智、小路三人轮换着坐在副驾驶位,担任问路职责做向导。
  
  昨天是小路做向导。他问路时很讲礼貌,看见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的人就用不同的称呼,比如:大爷、大娘、师傅、大婶、大哥、大嫂等,而且说话客客气气,问完后还要表示谢意。
  
  司机师傅是个老北京,也很注意语言上的礼貌,他对小路问路时的表现很满意,所以,这会儿聊起了问路,就夸奖小路会说话、懂礼貌。
  
  组长老高也是个能说会道的人,他对司机师傅夸奖小路倒没觉得太过分;可是阿智则对此明显地不屑,他总觉得司机师傅有一点儿偏向小路。
  
  现在,阿智正坐在副驾驶位,他迫不及待地盼着到一个岔道口,好下车问路,借机显摆、显摆自己,做件漂亮事,也从司机师傅那儿捞个夸奖。
  
  年轻人嘛,难免争强好胜。
  
  阿智终于等来了一个岔道儿,在路口附近的路边恰有一户人家,院门是两扇大铁门。阿智跳下车就跑过去问路,由于汽车停得离院门很近,从车上可以看到铁门未锁,还开着一条缝儿,阿智用手拍打铁门,并伸着头从门缝向里看。
  
  估计院儿里有人走过来了,就听见阿智高声叫道:“大娘,跟你问一下路”。门开大了,只见一位女人伸出来半截身子,低声冲着阿智嘀咕了一句,就又缩回身子关上了铁门。
  
  随后,阿智悻悻地返回了车内。司机师傅问他:“人家怎么指的路呀”?
  
  阿智回答:“她不告诉怎么走”。
  
  司机师傅又问道:“她怎么说的呀”?
  
  阿智嗫嚅道:“她说大娘不在”。
  
  车上的其他人都笑了。司机师傅数落他道:“你呀,看准了人再打招呼呀。刚才出来的那个女人我们都看到了,也就二十来岁,充其量是个小媳妇,女人最忌讳别人说自己老,你却叫人家大娘,人家自然不高兴,能给你指路吗?人家说大娘不在,那是轻的,没再噎你两句就不错了”。
  
  接着,司机师傅又说:“还是让小路过去补补场吧”。
  
  阿智本想博得司机师傅的夸奖,没料到却适得其反地被数落了一顿。
  
  

   本文为随寓而安原创,版权为个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出自《一品故事网》并标明作者。如果纸媒刊载,须经本人同意,敬请与本人联糸:MENGJIANXIN8888@126。COM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丨如未注明 , 均为原创|如侵权,联系删除丨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大娘不在(阿智外传7)
喜欢 (0)

您必须 登录 才能发表评论!